世纪新能源网-新能源行业媒体领跑者,聚焦光伏、储能、风电、氢能行业。
  • 微信客服微信客服
  • 微信公众号微信公众号

六岁BC已现王者风范,TOPCon企业相继“跟进”

   2024-12-18 世纪新能源网红轴22310
核心提示:BC技术,会成为隆基们穿越周期的利器,一路披荆斩棘,重回巅峰。

光伏产业链的周期性波动中,2024年的冬季显得格外严酷,各光伏企业纷纷探寻各自的“御寒”之道。部分企业深陷价格战泥潭,试图通过低价策略抢占市场份额,然而这种做法不仅侵蚀了自身利益,更将整个光伏产业链推向了恶性循环的境地。相比之下,另一些企业则选择以技术创新为突破口,实施差异化竞争战略,其中BC技术便是这一战略的典型代表。

过去几年,光伏领域关于BC和TOPCon技术优劣的争论不断。多数人看好容易实现的TOPCon技术,其产能得以迅猛发展。隆基和爱旭却低调坚持BC技术路线,默默耕耘并加大研发投入,这引来了诸多质疑嘲讽,负面情绪蔓延到二级市场,给企业带来不小的压力。

但隆基和爱旭并未因外界压力放弃。BC技术在多方面不断取得成果,从小众技术发展成行业重点发力方向。

TOPCon企业跟进BC、大型集采首现BC组件、BC产品供不应求,一个个利好信号,无疑是BC技术发展前景的最好背书。

实现单结晶硅电池极限效率

BC是绕不开的必经之路

自晶硅电池这一革命性产品问世以来,光伏产业链便踏上了不断追求技术突破与效率极限的征途,持续向着单结晶硅电池所能达到的29.43%的理论极限效率发起挑战。

在光伏技术的演进历程中,BSF(常规铝背场)技术作为早期的代表,为光伏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随后,PERC(钝化发射极和背面接触)技术的出现,更是将光伏电池的效率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这两项技术的迭代升级,不仅推动了光伏产业的快速发展,也为后续的技术创新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然而,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市场需求的日益多样化,光伏产业来到技术分岔的十字路口。TOPCon(隧穿氧化层钝化接触)、HJT(异质结)、BC(如隆基的HPBC等高效电池技术)以及钙钛矿等新型电池技术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为光伏产业注入了新的活力与可能。

其中,最具争议的,则要数BC与TOPCon。

TOPCon的产线建设/改造成本更具性价比,技术实现难度也相对较低。而BC技术因成本和技术难度等原因,一直被诟病,阵营人丁稀少。其中隆基与爱旭作为BC技术的领军企业,很长一段时间都在孤军奋战。

其实,这并不是执念,而是源自他们对BC技术前景的看好和对自身研发能力的笃定。

2021年,隆基率先实现TOPCon电池转换效率25.21%的世界纪录,此后2年达到25.41%,仅提升0.2%,技术瓶颈无法实现重大突破。这也是为什么隆基此后宣布全面转向BC技术路线的原因。

2024年12月3日,“向新而行 BC共生”——BC领袖对话如约而至。中国绿色供应链联盟光伏专委会秘书长吕芳主持,隆基绿能董事长钟宝申、爱旭股份董事长陈刚、上海交通大学太阳能研究所所长沈文忠作为嘉宾,四方坐而论道、共话BC。BC大佬聚首,在业界“一石激起千层浪”。

钟宝申表示:BC电池转换效率的理论极限可以达到29.1%,更接近单结晶硅电池的理论效率极限值。

沈文忠表示:“从去年下半年,我们可以看到TOPCon技术的LECO(激光辅助烧结)技术应用之后,TOPCon效率进步非常快,但这半年以来进步非常慢。慢的原因唯一的要点就是要做双面的钝化技术,难度很大,挑战也很大,要做图形化。”

随着TOPCon越来越接近技术路线极限,增效乏力,TOPCon这条路,越发难走。

相反,BC技术却迭代不断。

BC技术不仅天潢贵胄,还是名副其实的“养成系”选手:在转换效率不断提升的同时,还在安全性方面有着相当优异的表现,从单面到双面,从P型到N型,不断迭代,表现出更优秀的成长性。

陈刚表示:“只要技术达到成熟,它的效率一定是最高的,成本一定是最低的。如果按照人的年龄来描述BC技术,我认为BC现在处在6岁年龄,我们每天都能看到它的高潜力成长过程,它的成长极限与单结晶硅电池的理论效率值最为接近的。”

不难看出,想要接近单结晶硅电池的理论效率值,BC技术是必选路线。

随着BC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的深入推广,前景一片向好的BC技术,也得到了众多企业的关注,开始进行研发投入。

当下,市场端也对BC组件抛出橄榄枝,BC虽像一个6岁的孩子,但已经显现出惊人的天赋和潜力,显露出王者风范。

TOPCon企业相继“摊牌”

BC群越来越热闹

一直以来,BC技术都是以小众姿态自处于中国光伏舞台。在全行业绕开BC,投入更容易变现的TOPCon怀抱时,隆基、爱旭却早在2016年、2017年便集中研发火力,向BC技术这一高峰发起挑战。

尽管一度被贴上“豪赌”的标签,但实际上,这是一场与赌博无关,却与前瞻眼光、战略策略、差异化竞争以及产业情怀紧密相连的“长期主义”布局。

在长达七年的BC攻坚战中,巨额研发投入、技术难关,也没有阻挡两家企业的前行之路。隆基和爱旭好似约定好了一般,不为外界所扰,埋头并进,颇有“各自努力、顶峰相见”的惺惺相惜。

2023年,隆基与爱旭的HPBC、ABC电池相继面市,却受到市场的冷眼旁观,还有质疑,甚至嘲讽。

时间来到2024年,TOPCon与BC的优劣争论还在持续……

2024年3月28日,隆基正式对外发布泰睿硅片产品,并宣布完成大量研发和系统专利布局,做好了全面生产的准备。

2024年5月7日,西班牙马德里,‌Hi-MO 9组件发布上市,这块采用泰睿硅片的N型组件,推动HPBC技术迭代至HPBC2.0时代。

2024年10月11日,隆基发布基于HPBC2.0技术平台的全新分布式组件Hi-MO X10。

爱旭也在同步推进着ABC普及的脚步。

最近,光伏圈盛传:某TOPCon的“死忠粉”正式宣布进入BC领域,引发热议。

其实,此事件并非偶然,而是必然。

此前,2024年6月份的SNEC展会上,各光伏企业就已经释放出一个非比寻常的讯号。

世纪新能源网在巡访组件场馆时发现,BC小分队并不是只有隆基与爱旭两个孤勇者,而是有越来越多的光伏企业开始“摊牌”,展示其BC技术研究成果。

天合光能的THBC组件,正泰新能的ZBC电池片,日托光伏的MBC组件,金石能源的第二代HBC产品、黄河公司的TBC电池片及组件……

截至目前,越来越多的光伏企业开始明确表示,BC技术将是其未来重要发展方向。

据世纪新能源网不完全统计,整理出部分拥有BC技术光伏企业的名单。

这份名单,几乎覆盖了全部一体化头部企业。

再细细观察,就会发现无论企业如何命名自己的BC技术,绝大多数技术路线都指向TBC。原因很简单,因为这份名单中,绝大部分企业都是重仓TOPCon产能的忠实拥趸。

既然BC技术拥有这么多优势,为什么一众头部企业此前均将主流技术锁定在TOPCon呢?

“组件五虎”中的一员,曾在2024年11月道出实情:“公司认为,TOPCon电池技术目前性价比最高,适用各类应用场景。尽管BC技术在正面发电效率上有优势,但成本较高,双面率低,较适用于屋顶电站类的细分应用场景。”

不错,作为40年前就已诞生的技术,BC技术之所以迟迟没有量产推向市场的主要原因在于无法做到优秀的成本控制和无法解决量产中的一些技术难题。

而成本控制和技术攻坚则受到生产流程优化、技术创新、设备升级、能源节约、质量管控以及供应链协作等多方面的影响。其中,技术创新和供应链协作起到关键性作用。

强大的技术创新可以推动设备升级、提高良品率、减少能源支出并降低人力成本。而技术创新则取决于企业整体的研发投入和研发实力。

创立至今,隆基用于技术创新的投入,一直领军行业。隆基官网显示,仅2023年,隆基的研发投入就达到惊人的77.21亿元。这也解释了,为什么HPBC技术能够在短时间内就迭代至HPBC 2.0。其采用的泰睿硅片更是以电阻集中度高的特性,令产出晶棒头尾电阻率比值从3倍缩减至1.5倍以内。因此带来的高效档位电池数量提高,也成为了重要的降本手段之一。

隆基的供应链协作同样可圈可点。隆基的企业魅力之一,就是差异化竞争与供应链培育。

在2024年7月3日的全球分布式研发中心启用仪式暨合作伙伴共创大会上,来自光伏产业链各环节的优秀企业汇聚一堂,覆盖了光伏产业链的材料、设备等上游环节。隆基秉持技术共进、成果共享的理念,使得越来越多的产业链环节加入BC生态圈。这种协同作战的方式极大地缩短了BC的降本和普及之路,也孕育出一个个细分领域的龙头企业。

在BC生态圈的共同努力下,BC技术迎来了重要转折点,由刻板印象中的分布式专用,华丽转向为分布式、集中式全能选手。

BC组件首次现身集采

1GW标段释放认可信号

对于BC技术路线而言,2024年影响最大的事情,莫过于BC组件首次“名正言顺”出现在集采名单上。

2024年8月15日,中国华能集团有限公司2024年光伏组件(第二批)框架协议采购项目正式公开招标,采购总容量为15GW。

具有历史意义的是,本次招标首次将BC组件列入集采标段中,引起了极大关注。

本次集采项目划分为三个标段,分别对应着N型双面双玻组件、异质结HJT组件以及BC组件。其中,标段三为BC组件,其规模达到了1GW。

相关投标要求显示,BC组件制造商不仅需要通过有关认证,并且投标人2021年1月1日至今的累计签约总容量不少于2GW。

BC组件首次进入集采,意味着BC组件不仅在分布式场景具有竞争优势,而且已经正式进入集中式场景。对于集中式电站而言,在规划面积下,能够摆放的组件数量固定,如何在组件数量固定的情况下实现更多发电,则是业主最为关心的问题。

组件高效率、低衰减、长期可靠性是集中式电站业主必须考量的重要性能指标。显然,隆基BC组件以过硬的质量,满足了集中式电站业主这些方面的需求,得到了集中式电站业主对于BC组件的关注和认可。

2024年11月11日,中国华能集团有限公司公布2024年光伏组件(第二批)框架协议采购项目招标中标候选人名单。不出所料,隆基不仅出现在名单,而且一举双魁:拿下第1标段、第3标段共计14.5GW,均为第一中标人。

据了解,本次集采三个标段中,共有14家组件企业进入中标候选人名单,分别是:隆基绿能、华晟新能源、华耀光电、东方日升、晶澳太阳能、华阳集团、晶科能源、天合光能、通威太阳能、协鑫集成、一道新能、英利能源、润海新能源、正泰新能。

12月3日,四川蜀道清洁能源集团有限公司2024年光伏组件框架协议采购项目发布,预估采购总容量为2.6GW,框架协议有效期至2025年12月30日。标段2为BC组件,预计采购0.5GW,占总量19.23%。

不难看出,BC组件将成为未来集采中的常客,市场占有率还会不断提升。

2024年12月5日,隆基官方公众号发布信息:由西安经开区企业隆基绿能精心打造的全国首座HPBC 2.0分布式光伏电站成功并网。该项目位于黑龙江省伊春市的龙飞木制品厂,装机容量达到2.2MW,采用了隆基绿能行业领先的HPBC 2.0双玻光伏组件,每块组件功率高达630W,预计年发电量可达320万度。该电站不仅为龙飞木制品厂提供了稳定的电力支持,还预计每年能带来120万元的售电收益,经济效益显著。

该电站的顺利建成,不仅彰显了HPBC 2.0产品的技术优势,更预示着其在工商业领域的广阔应用前景,为可持续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HPBC组件供不应求

隆基内部开始“争产能”

从市场反馈来看,隆基HPBC二代产品上市后,订单纷至。如此市场反应,本在意料之中,但其势之猛却超乎了隆基的预期。

隆基三季报显示,2024年前三个季度,隆基BC组件出货量就达到了13.77GW。需求大、不愁卖,是当下隆基BC组件的真实写照。

董事长钟宝申近日曾坦言:当下困扰隆基的问题是HPBC2.0产能无法满足远超产能的订单量,隆基分布式、集中式两个事业群,为了完成各自的超产能订单,只能“争抢”隆基内部生产排期。

在隆基的规划中,到2025年底,BC电池产能将达70GW,其中HPBC 2.0产能约50GW。2026年底前,所有产能将全部BC化,届时BC产能将达到100GW。

2024年10月8日,隆基的“老伙伴”帝尔激光披露了日常经营重大合同的公告,涉及高达12.29亿元的订单,而这笔订单占据了其2023年度经审计主营业务收入的76.36%。但是,帝尔激光并没有透露客户身份。

2024年10月9日晚,帝尔激光在投资者交流活动中透露:该客户为行业头部公司(包括受其同一控制下的相关主体),合同标的是适用于全新XBC(背接触)电池的新激光工艺,具体内容为激光设备及改造,比起前期BC工艺,单 GW 价值量是有较大提升的,主要原因是采用 N 型 BC 工艺,激光应用更复杂且使用更高精尖的激光源,使得整体单 GW 的价值量更高。

结合 “改造”“N型BC”等字眼,该隐秘大客户直接指向隆基HPBC1.0向HPBC2.0迭代的需求。不难看出,隆基正在向着预期的产能计划快步迈进。

BC大势已成。

对于某些擅于“搬运”研究成果的企业而言,可能会认为:既然BC的“复刻”大势业已成熟,抄就完了!

但是,这次的“抄袭”不会如从前那般简单。

技术“抄袭”者

这次将面对BC“硬茬”

知识产权保护层面,一直是技术研发遥遥领先的头部企业心里永远的痛。

在巨额的研发投入之后,耗时多年,才攻克了某种技术路线的技术难关,在研发企业手握成果,完成产品推广时,一些以抄袭为生存手段的企业,开始抄近路,夸张到只需要购买一套相关设备、再从研发企业挖几个关键人物就能迅速掌握入场券,加入市场竞争。而由于缺乏技术创新能力,这类企业的“竞争力”主要来自最为行业不齿的价格战。结果往往是,不需要摊薄研发成本的抄袭者,尽管降价竞争,也能保证盈利,反观原创企业,支付了巨额的投资成本和沉没成本,却未能获得对等的收益。长此以往,创新得不到应有的保护,势必导致“劣币驱逐良币”、行业秩序被彻底破坏。

此举无异于:前人栽树,后人不光要乘凉,还把树枝给砍了个精光。

在这方面,隆基是有前车之鉴的。在单多晶的路线选择上,隆基选择了当时不被看好的单晶并坚定地走下去,最终取得了巨大的成功。然而,在早期的技术发展过程中,由于专利布局的不足,使得一些后进企业能够以较低的成本抄袭和模仿隆基的技术,从而加入市场竞争。

之后,隆基在PERC技术上的创新也遇到了类似的挑战。PERC技术作为当时光伏行业的高端技术,被隆基等领先企业所掌握。同样由于专利保护的不足,一些后进企业通过购买设备和相关技术资料,快速掌握了PERC技术的生产工艺,准入门槛被大幅拉低。当下铺天盖地的TOPCon产能,也是因为缺少专利层面的壁垒,致使整个产业链都掉入同质化竞争的泥潭。

多年之后,隆基等企业领军的BC技术,再次迎来了抄袭挑战。这一次,隆基则做好了准备。

钟宝申在公开场合曾表示:泰睿硅片其实早就研发出来了,之所以在2024年3月28日才发布,主要原因是需要完成一系列的专利布局。

相关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6月30日,隆基已累计获得各类已授权专利3166项,拥有BC技术专利数量近200项。同期,爱旭也取得223项与ABC有关的专利。

不难看出,BC领军者的专利布局,将大大延缓行业间的核心技术扩散和拉长其他厂商掌握并量产N型BC技术的时间周期,有效构建了技术壁垒。

钟宝申表示:“现在,国家对于知识产权的重视提高到前所未有的高度。隆基一方面会积极维护自身权利,另一方面也会开放地和大家合作。但合作是建立在尊重知识产权的这个法律层面的基础之上的,我们希望BC技术的发展能够变得有序有规则,大家获得知识产权的方式应该符合商业准则,符合法律要求, 这样才能使这个产业能够健康、可持续向前发展。对于BC产品来讲,我们完全有能力在自主知识产权的保护下,进行全球化产品的推广。”

这一次,那些习惯抄袭的企业,注定要遇到硬茬。以往“酣畅淋漓”、成本几乎为零的抄袭体验,恐怕会演变成一场场法律诉讼,并且为此付出沉重的代价。

开路先锋,值得被尊敬

期盼中国光伏产业,涌现出更多开路先锋般的企业。以科研为矛,在各自选定的发展路径上精耕细作,差异竞争、相互协作、优势互补、合作共赢,共筑健康、可持续发展的良性业态。

唯有如此,中国光伏产业链方能继续在全球舞台上屹立不倒,以其作为战略资源的核心地位,为国家的能源安全战略添砖加瓦,为经济的蓬勃发展注入不竭动力,更为绿色地球的宏伟愿景贡献力量。同时,这也是我们摆脱同质化竞争泥潭,迈向更高层次发展的关键所在。

在BC战线,无银化、双面率、抗遮挡、抗隐裂等拦路虎,一个个被隆基攻克。这些领先,对于其他企业而言,则意味着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行文至此,关于BC、TOPCon的争论,也该画上一个句号了。

而BC技术,则会成为隆基们穿越周期的利器,一路披荆斩棘,重回巅峰。

而这,才是大国应有之风貌与气象。

 
标签: 光伏 隆基 BC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2024全球光伏品牌100强榜单全面开启【申报入口】 2024第二届中国BIPV产业领跑者论坛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