锂、钴、镍等金属矿产是动力电池的重要原材料。随着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动力电池装机呈规模化增长,带动关键金属矿产资源需求倍增,其全球供应的稳定性与安全性日益凸显。车百智库发布《新国际环境下动力电池关键金属矿产博弈与我国供应链风险》分析了此类关键金属矿产的国际新形势。
PART.01
动力电池成为锂、钴、镍矿产资源消费增长主要动力
锂、钴、镍是助力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目前,动力电池作为新能源汽车的核心部件,按照正极材料的不同主要分为三元电池和磷酸铁锂电池,锂、钴、镍等金属是关键原材料。其中钴和镍主要用于三元电池,锂则同时应用于三元电池和磷酸铁锂电池。
在不同种类的动力电池中,锂、钴、镍的消费强度有所不同。锂的消费强度相对稳定,通常在0.10kg/kWh至0.15kg/kWh之间浮动;钴和镍的消费强度则随着三元电池技术的迭代不断变化,如NCM(镍钴锰酸锂)-955是一种典型的低钴高镍电池,其钴和镍的消费强度分别为0.04kg/kWh和0.67kg/kWh。
在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带动下,动力电池已成为推动锂、钴、镍资源消费增长的主要动力。相关数据显示,在全球锂、钴、镍资源消费结构中,电池用锂消费占比从2013年的29%激增至2023年的87%,电池用钴消费占比从2011年的36%增长至2020年的69%,电池用镍消费占比从2020年的8%增长至2022年的16%。
PART.02
全球锂、钴、镍资源区域分布集中度高
智利、刚果(金)、印度尼西亚分别是当前全球锂、钴、镍资源可开采储量大国,其中澳大利亚在三种资源的储量上均较丰富。根据美国地质调查局(USGS)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1月,全球锂资源储量约为2800万吨,其中智利、澳大利亚和阿根廷储量较为丰富,分别达930万吨、620万吨和360万吨,占比分别约为33.2%、22.1%和12.9%,合计占比达68.2%;全球钴资源储量约为1100万吨,刚果(金)是最大的资源国,其储量达600万吨,占比约为54.5%;全球镍资源储量超过1.3亿吨,其中印度尼西亚、澳大利亚和巴西储量较为丰富,分别为5500万吨、2400万吨和1600万吨,占比分别约为42.3%、18.5%和12.3%,合计占比达73.1%。
澳大利亚、刚果(金)、印度尼西亚分别为当前全球锂、钴、镍资源产量最高的国家,主要产地与储量分布地区基本一致。根据美国地质调查局(USGS)数据显示,2023年全球锂产量超过18万吨,其中澳大利亚以8.6万吨的产量居首,主要为锂辉石资源;智利次之,产量为4.4万吨,主要为盐湖锂资源;中国排名第三,产量为3.3万吨,主要包括盐湖、锂云母和锂辉石资源。2023年全球钴产量约为23万吨,其中刚果(金)产量最高,达17万吨,占比超过七成,在钴供应链条上占据重要地位。2023年全球镍产量约为360万吨,其中印度尼西亚得益于其丰富的红土镍矿资源,产量最高,达180万吨,占比约5成。
PART.03
全球锂、钴、镍资源需求与供给呈离散特点
全球动力电池的需求主要来自于中国、欧洲、美国等国家或地区,集中趋势明显。在政策驱动和市场体量的共同作用下,中国、欧洲、美国是当前全球新能源汽车和动力电池的主要消费市场。据IEA数据显示,2023年全球动力电池需求量超过750GWh,其中中国、欧洲、美国的市场占比分别为54%、24%、13%;在既定政策情境下,预计到2030年,全球动力需求量将达3500GWh左右,其中中国、欧洲、美国的市场占比分别约为43%、20%、23%。
在动力电池领域,关键资源的供给端和需求端均表现出较高的区域集中度,且两者间存在明显的区域分离特征。在既定政策情境下,预计到2030年,全球锂、钴、镍供给量基本能够满足需求;但由于当前锂价处于低位,投资于锂矿项目的积极性受到一定影响,可能导致2035-2040年间全球锂矿供应紧缺。
此外,关键资源供需的区域分离特征突出,如2023年,中、欧、美三地的动力电池关键资源消费比例高达近90%;但超过70%的锂产量来自于澳大利亚和智利,70%以上的钴产量来自于刚果(金),约60%的镍产量来自于印尼和菲律宾。尽管中国、美国等正在加大对本土关键资源的勘探和开发力度,但受资源禀赋、开采经济性等因素制约,当前的供应格局在中短期内难以显著改变。
0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