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月17日,国务院举行“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成效”新闻发布会,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副主任袁野介绍中央企业高质量发展有关情况指出,在过去的一年,中央企业聚焦高质量发展奋力拼搏,在五个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是企业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国资委始终坚持高质量发展这一鲜明导向,统筹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推动中央企业深化落实提质增效、价值创造等专项行动,保持了稳定运行的良好态势,也有力带动产业链上下游、大中小企业协同发展,为我国顺利完成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贡献了力量。
二是科技创新取得丰硕成果。深入学习贯彻全国科技大会精神,持续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作用,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的创新成果,大家都熟悉的,像嫦娥六号首次月背采样、梦想号探秘大洋、深中通道踏浪海天,在国家科技奖评选中,58家中央企业荣获108个奖项。
三是新质生产力发展迈出坚实步伐。带头落实大规模设备更新行动,深入实施央企产业焕新、未来产业启航和“AI+”专项行动,在集成电路、量子通信、高端装备制造、工业软件、新材料等领域取得了一系列新的突破,人工智能和数字化赋能千行百业,传统产业焕发出新的生机。
四是国有资本布局优化取得重要进展。聚焦发展壮大实体经济,积极推动重组整合和新公司的组建,中国资源循环集团、中国数联物流信息公司正式成立,新能源动力电池专业化整合积极推进,邮轮运营平台公司高质量起步,矿产资源加快整合,国有资本整体功能持续增强。
五是国企改革进一步走深走实。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深入实施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目前主体任务平均完成率超过70%,国有资本配置效率加快提升,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更加健全完善,国资监管效能明显提高,企业发展内生动力活力有效激发。
同时,中央企业牢记“国之大者”,坚决扛起服务国家战略和保障改善民生的重大责任,积极助力乡村振兴和区域协调发展,全力做好西藏定日6.8级地震抗震救灾等应急保障,在去年应对超级台风、完成决口封堵、重特大事故救援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进一步深化改革的重要一年。国务院国资委和中央企业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重大部署,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聚焦高质量发展主题,深入实施中央企业提质增效专项行动,全面提升企业科技创新能力,扎实推进布局优化结构调整,高质量完成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持续提升中央企业控股上市公司质量,着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挑战,进一步提升增加值、功能价值、经济增加值、战略性新兴产业收入和增加值占比、品牌价值“五个价值”,不断增强核心功能、提升核心竞争力,推动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更好发挥科技创新、产业控制、安全支撑作用,高质量完成好“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为实现“十五五”的良好开局打牢基础。
另外,国务院国资委企业改革局局长林庆苗表示,
中央企业重组整合工作一直是各界关注的热点,2024年国务院国资委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关于推进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的重要部署,扎实推进重组整合取得积极进展和成效。一方面是有序开展新央企组建,着眼打造全国性、功能性资源回收再利用平台,完成中国资源循环集团有限公司组建;着眼构建国家级物流大数据平台、有效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整合央地优势资源,组建成立中国数联物流信息有限公司。另一方面是持续推进专业化整合,完成爱达邮轮公司资源整合,实现中央企业邮轮运营平台公司高质量起步;推动中国一汽等汽车企业控股中国诚通力神青岛,在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领域形成发展合力;推动重要矿产资源领域整合,持续增强我国重要资源产业链供应链韧性;聚焦人工智能、量子信息等重要领域,组织推动了12组重点项目集中签约,有效提高国有资本配置效率。
下一步,我们将以中央企业重组整合为抓手,深入推进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加快推动国有资本向关系国家安全、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集中,向关系国计民生的公共服务、应急能力、公益性领域等集中,向前瞻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中。重点在以下三个方面发力:第一个方面是继续开展新公司组建、加大力度推进战略性重组,提升中央企业在重要行业产业中的地位作用,增强核心功能、提升核心竞争力。第二个方面是纵深推进专业化整合,聚焦主责主业,整合优势资源,减少行业内卷,营造产业发展良好生态。第三个方面是进一步强化整合融合,推动从资产合向业务合、人心合、文化合转变,充分发挥协同效应,最大限度释放改革红利。
国务院国资委规划发展局局长戴希则指出,2023年启动了中央企业的产业焕新行动和未来产业启航行动,2024年进一步加力提速,全年中央企业战新产业营业收入占总营收的比重提升了4.2个百分点,推动战新产业发展厚积成势,发展理念、增长动能、产业格局焕然一新,主要体现在“四个力”上。
第一个是竞争力。央企战新产业的规模持续壮大,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新能源汽车等重要领域营收都保持了两位数增长,产业核心竞争力不断提升。5G-A全面商用,覆盖了全国300多个城市;新能源装机占全国比重达到53%;自主品牌新能源汽车销量超过175万辆,同比增长83%。还推出了一批代表行业先进水平的标志性产品,如全球首台千吨新能源架桥机成功投用。
第二个是承压力。央企加力布局关键领域、薄弱环节,比如发布了国内最大规模的“天衍”量子计算云平台,自主研发生产世界首片8.6代OLED玻璃基板,在集成电路、生物技术等领域加大布局力度,产业链韧性显著提升。同时中央企业也深刻认识到“一花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在产业链补短锻长方面,尤其注重加强同各类企业的协同合作。国家电投协同“国和一号”产业链近60家民营企业完成整机设备的国产化研制,中国中车集团带动轨道交通产业链500多家地方企业共同打造株洲、青岛双产业集群。
第三个是“焕新力”。央企坚持“两端发力”,以进促稳,通过发展战新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央企“AI+”专项行动全面实施,发布了“九天”“星辰”等通用大模型和一批行业大模型。推动AI在健康、建筑、冶金等12个重点行业、400余个场景落地应用。数字化、绿色化转型也在加快推进,全年打造智能工厂120个,国内首套百万吨级氢基竖炉实现连续满负荷生产,传统产业焕发新的增长动能。
第四个是牵引力。发挥重大工程和重点项目的强引擎、硬支撑作用,带动各类所有制企业互利合作、融通发展。启动央企战新产业“百大工程”,首批137个项目涵盖9个领域的关键环节,全年共组织了19场产业链共链行动专题活动,累计向全社会发布供需对接清单超过4600项。
下一步,国资委将更加注重因地制宜推动央企战新“提质升级”,塑造高质量的发展新优势:聚焦优化布局,引导央企积极参与“两重”“两新”建设,大力培育发展战新产业和未来产业,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引领新赛道新产业融合集群发展。聚焦加大投入,加强前瞻谋划和政策引导,推动增量资金向战略性新兴产业集中,更好发挥战新产业基金、央企创投基金的作用,当好长期资本、耐心资本。同时,聚焦政策保障,落实长周期考核,在研发创新、人才供给、产需对接等方面继续优化支持措施,支持企业在新产业敢闯敢干,为塑造经济发展的新动能、打造新支柱产业作出更大贡献。
0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