氢能发展,绿氢开道。
可再生能源制氢正在以雷电之势向前,制氢设备的接连下线不断地为制氢项目增添活力。
氢能观察统计,2023年,国内共有37款电解槽新品下线,2024年全年电解槽新品如下——
2024全年,共有46款电解槽新品下线,同比增加124%,ALK电解槽共有16个新品下线、PEM电解槽14个、AEM电解槽15个,各家技术路线平分秋色,数量旗鼓相当——
总结来看,过去的一年时间里,制氢市场十分活跃,不仅有头部企业逐步加码,更有新秀企业动身入局,氢能产业上游正在积累越来越多的玩家,PK过后谁能留下、谁将离开,将在近两年中可见分晓。
41家公布新品下线的企业中,清能股份、兴燃科技、阳光氢能、亿纬氢能、中车株洲所5家在一年之中分别下线两款电解槽,清能股份分别推出两款不同技术路线电解槽,涉足PEM制氢和AEM制氢两个领域,而阳光氢能和中车株洲所一直把握碱性和PEM两种技术路线双重加持。
从图表中可以看到,AEM在这一年下线数量已经超过了PEM电解槽、直逼ALK碱槽。2024年被称为“AEM电解槽元年”,阴离子交换膜技术在这一年得到具体验证,也得到了爆发的机会。
阴离子交换膜电解水制氢(AEM)技术融合了碱性电解水制氢(ALK)和质子交换膜电解水制氢(PEM)两种制氢技术的优点,具有更高的电流密度和响应速度,能量转化效率更高,电解液为纯水或低浓度碱液,缓解了强碱性溶液对设备的腐蚀,另外AEM 技术可采用Fe、Ni 等非贵金属作为电极催化剂,相对PEM电解水技术其装置制造成本显著降低。
2024年,国内AEM电解槽产能快速扩张,已经达到了70MW左右。卧龙英耐德、亿纬氢能、稳石氢能、亿孚科技等AEM电解槽头部厂商也正在商业化的路上不断前进。
对于大部分制氢厂商而言,专注于一种技术路线是很常见的,但其实多数企业也会储备更多技术,不局限于一种制氢技术路线,一方面是当下市场的选择,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应对市场的未来变化。
众所周知,相比较于其他电解水制氢技术,碱性电解水制氢(ALK电解槽)技术工艺已经较为成熟,成本也更为低廉。当下市场主流倾向于ALK电解槽,多数项目也选择1000标方左右的ALK电解槽来制取氢气。但不可忽视的是,PEM电解槽的异军突起也开始瓜分市场份额,单一技术路线的应用已经不再是绿氢项目的首选,尽管迫于成本的压力以及后期运营的艰难,未来到底是哪种技术的电解槽成为主流也未可知。
0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