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对磷酸锰铁锂的研发投入持续火热。国家知识产权局信息显示,近期不少企业都申请了磷酸锰铁锂相关专利。
其中,湖北亿纬动力有限公司申请一项名为“一种镁掺杂磷酸锰铁锂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正极极片”的专利。该制备方法的制备成本低廉、制备工艺简单、操作便捷,且制得的镁掺杂磷酸锰铁锂正极材料的锂离子传导速率快且结构稳定、金属离子溶出较少。
合肥国轩高科动力能源有限公司申请一项名为“磷酸铁锰锂前驱体及其制备方法、磷酸铁锰锂及其制备方法”的专利。该制备方法合成的磷酸铁锰锂前驱体具有细密均匀的三维孔结构,提高了磷酸铁锰锂正极材料的压实密度和电池的容量。
此外,湖南裕能新能源电池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公开了一项发明专利,涉及一种新型磷酸锰铁锂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其棒状结构和片层结构的复合材料比表面积更大,与电解液接触面积增加,从而提高了锂离子扩散效率。湖南泓原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取得一项名为“一种磷酸铁锰锂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应用”的专利。
在应用方面,截至目前,磷酸锰铁锂与三元材料的混掺应用已有终端车型落地,奇瑞和华为合作推出智界S7的两款Max车型、奇瑞星途两款车型,都已经搭载“三元+磷酸锰铁锂”混掺的M3P电池。据报道,宁德时代也将向特斯拉提供M3P电池,首批使用的车型将会是Model Y。
“能量密度不足始终是磷酸铁锂应用的痛点之一,市场长期存在磷酸铁锂掺锰升级的明确需求。”国内某正极材料头部厂商表示,随着装载磷酸锰铁锂的奇瑞智界S7上市、宁德时代M3P确定装车特斯拉,叠加新技术存在溢价,盈利能力可观,供需两侧均推动磷酸锰铁锂产业化进程加速。
性能更优的新型材料
磷酸锰铁锂作为新型的锂电池正极材料,相比磷酸铁锂产品性能更优,在动力及储能等领域具有显著优势及广阔应用前景。磷酸锰铁锂兼具磷酸铁锂和磷酸锰锂的优点,更高的电压平台,使其理论能量密度较同样条件的磷酸铁锂要高15-20%,且其合成技术路线和成本,与现在的磷酸铁锂比较相近。
众多材料厂商都在加码布局。目前德方纳米已经建成磷酸锰铁锂产能11万吨/年,预计2025年其将把产能提升至44万吨/年。德方纳米表示,该公司磷酸锰铁锂采用“液相法”工艺和“涅甲界面改性技术”等自主研发的独特工艺技术,有效解决了磷酸锰铁锂的产业化难题,产能规模领先,具备批量化生产能力,并已率先应用装车。
据容百科技介绍,该公司国内磷酸锰铁锂固相1万吨年产能项目已经建设完成,预计在未来几年,该公司的产能将有效满足不断增加的市场需求。容百科技计划,到2025年在中韩建成14万吨/年磷酸锰铁锂产能,2030年底在中韩欧美建成56万吨/年产能。
“公司的磷酸锰铁锂产品已进入试生产阶段,正在积极推进客户认证中,在粉末压实、容量、倍率、低温性能等多项性能上表现优异。”湖南裕能亦透露,该公司已在云南基地规划了项目布局,其产线可与磷酸铁锂产线柔性切换。此前,湖南裕能拟定增募资不超过65亿元,用于年产32万吨磷酸锰铁锂等项目。
据光华科技介绍,该公司现已建成年产3000吨磷酸锰铁前驱体产线。资料显示,该公司采用液相法制备磷酸锰铁,通过引入液态体系,实现锰和铁元素的均匀分布,确保磷酸锰铁锂正极材料的稳定性和一致性。产品锰和铁比例可控,可根据客户需求定制化调配,使磷酸锰铁锂正极材料适配不同应用场景。
除此之外,振华新材表示,该公司的磷酸锰铁锂正极材料已完成中试验证。富临精工表示,该公司磷酸锰铁锂产品开发及客户验证进展顺利,依托现有的技术体系支撑,该公司可满足客户和市场对磷酸锰铁锂和快充电池磷酸铁锂的多元化需求。
广阔的应用前景
磷酸锰铁锂市场应用前景非常广阔。据业内机构预测,到2025年磷酸锰铁锂当年的市场渗透率预计在5-10%,市场对其应用的电池需求近130GWh,对应正极需求或超20万吨,市场规模近150亿元;2030年渗透率将超30%,电池需求超1500GWh,对应正极需求超260万吨,市场规模或超1500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锰的加入会导致锂离子扩散速度、导电率下降。业内人士指出,磷酸锰铁锂现阶段单独使用还存在一些问题,其更适合用作三元锂电池的辅助材料,既可以兼顾能量密度,又可以提高三元电池的安全性能。
另一方面,“动力电池领域始终将磷酸锰铁锂材料的核心性能、瓦时成本与成熟的磷酸铁锂材料进行对标,”因此国内某材料厂商表示,磷酸锰铁锂材料除了要快速提升快充、高温和DCR等方面的性能,还需要实现更稳定的批量交付和成本控制。
0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