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年初一清晨,迎着新年的第一缕阳光,石勇和6名同事一起,驱车40多公里,赶往我国最大的“线性菲涅尔”光热综合能源示范项目——三峡能源哈密百万千瓦“光热+光伏”一体化综合能源示范项目(简称哈密“光热+光伏”项目)光热储能电站的建设现场。
▲在新疆哈密的茫茫戈壁上,10万千瓦“线性菲涅尔”光热储能电站和90万千瓦光伏电站毗邻而建。其中光伏电站已于2024年年底并网发电,光热储能电站也进入到设备安装的关键阶段。
石勇是哈密“光热+光伏”项目生产准备负责人。2024年4月,哈密“光热+光伏”项目生产准备小组成立,石勇和其他同事陆续奔赴项目建设一线,从事设备信息采集,电站运行规程、作业指导书的编制等生产准备工作。
春节期间的光热储能电站,呼啸的风声和石勇几人匆忙的脚步声回荡在冬日的戈壁滩上。“我们就是要抢抓春节假期,尽快把已安装设备的信息采集完成,为后期电站并网发电做好基础准备。”说完,他们一头扎进了刚刚建完的化学制水车间,开始了新春第一天的工作。
▲春节期间,哈密“光热+光伏”项目空旷的厂房里闪动着奋斗者的身影
金一明是与石勇同行的光热储能电站运行板块负责人。据他介绍,光热储能电站采用了“线性菲涅尔”这一新型技术路线,是三峡集团加快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的又一次重要探索。然而,新技术、新业态的应用也给电站的建设、运行带来了新的挑战。
▲建设中的光热储能电站熔盐罐
高温超高压特种设备多,运行工况复杂,目前国内只有两家商运项目,可借鉴的成熟运维经验匮乏。“面对诸多困难,项目生产准备小组扎根建设现场,在学中干、在干中学,抓住一切机会提升业务技能。”金一明说。
▲春节前夕,哈密“光热+光伏”项目生产准备小组组织员工对化学制水车间的运行原理进行集中培训
厂房内寒意透骨,但金一明几人却是干得热火朝天。展开图纸和说明书与现场设备逐一比对,大到一人多高的储水罐,小到几十厘米的泄压阀,每一个独立的设备都要单独拍照检查。“设备采集的颗粒度越细,运行规程就可以做得越翔实,后期电站运行才能更加安全高效。”金一明说。
▲哈密“光热+光伏”项目生产准备小组员工在零下十几度的厂房里采集设备信息
厂房内的工作告一段落,几人来到建设现场办公室,开始整理当天拍摄的设备照片。“每一张设备图片都要详细标注KKS码(电厂标识系统编码)。通过KKS码对电站中的所有设备设施进行唯一标识,从而进一步实现生产设备的规范化和统一管理,提高电站运行效率。”金一明说。
▲哈密“光热+光伏”项目生产准备小组员工在建设现场集体办公
作为在电力生产一线工作多年的员工,这已不是金一明第一次在项目上过春节了,但他说,这个春节最为繁忙,也更有意义。
0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