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日,各大车企2025年首份月销榜单出炉。在经历了2024年底冲量,以及春节假期影响后,1月多数新势力交付量环比出现断崖式下滑。但与去年1月相比,小鹏、零跑交付量实现翻倍暴涨。
具体来看,自从2022年9月小鹏被理想超越后,时隔2年4个月,小鹏再次超越理想汽车。而凭借一款打天下的小米SU7,1月交付量再次突破20000辆,逼近或已经超越问界。不难看出,销量为王的时代下,造车新势力排名再次改写。
01
“华为系”的对打
新年第一波战火,由“华为系”打响。
2025年1月,鸿蒙智行已经冲到造车新势力月销第一,全系交付新车34987辆。其中,问界M9系列在1月交付了12483辆,同期交付量超越了问界新M7,成为了品牌新销冠;问界新M7系列在1月交付了8443辆;智界R7在1月交付了11420辆;享界S9在1月交付了643辆。
这意味着,问界新M7的热度在下降,由问界M9承接了问界品牌的销量主力位置,智界R7则是一匹新的黑马,为智界品牌的销量提升提供了新的动力。就在今年上半年,尊界S800也要迎来上市,新车定位百万级别,面向高端市场,对鸿蒙智行品牌价值提升、销量补充也能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有知情人士透露,鸿蒙智行今年将有望销售超过10款车型,主要包括:问界M5、M7、M8、M9;享界S9增加增程动力版本,车型分加长版、旅行版;智界S7、R7;尊界S800和尊界旗下第二款车型。
其中,问界M8将会在2025年上半年推出,定位将对标理想L9,预计新车售价将会在40—45万元区间;享界S9增程版仍处于重度伪装状态。不过从谍照来看,新车配备了贯穿式灯组、激光雷达等,均与目前纯电版车型保持一致,还会有加长版和旅行版2种车型推出;至于尊界S800和尊界第二款车型,将会对标迈巴赫、劳斯莱斯等超豪华品牌车型。
市场这么大,华为为何不独立造车?
事实上,华为创始人任正非签订的那份5年内不造车文件,起到了一锤定音的效果。现阶段,华为仍在求生存阶段,资金问题难解决。手机等现金流支柱业务被制裁遏制,缺少为造车持续供血的来源。如果进行外部融资,便违背了任正非对华为治理长期坚持的原则。
值得注意的是,车企牵手华为的背后,预示着市场逻辑发生转变。过去几年里,新能源汽车市占率快速攀升是电机驱动取代内燃机驱动,带来的性能、经济性、舒适性的提升,当新能源渗透率达到40%后,智能驾驶领域成为下一个风口。
正如华为常务董事、终端BG及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董事长余承东所说,“我们一直认为,中国需要打造一个由汽车产业共同参与的电动化智能化开放平台,一个有火车头的开放平台。我们会与更多战略伙伴车企一起携手合作,不断探索开放共赢的新模式,共同抓住汽车行业电动化智能化转型的机遇,实现我国汽车产业崛起的梦想。”
02
“尖子生”的落败
早些时候,“销量周榜论战”爆发。小鹏汽车董事长何小鹏、蔚来汽车品牌与传播助理副总裁蔚来马麟、吉利控股集团高级副总裁杨学良纷纷下场发声,认为理想汽车发布的周销量榜单多少有点“低水平内卷”的意思。
彼时,何小鹏强调,“中国的科技公司还在干周销量榜,在想办法赚钱。这不是科技竞争该有的样子。在美国,大家都在努力把端到端做好;看国内,发现大家都在卷周销量榜。”
如今,小鹏汽车反超理想。
小鹏汽车方面,2025年1月共交付新车30350辆,同比增长268.88%,已连续3个月交付量破3万辆。能取得这样的好成绩,小鹏MONA M03和小鹏P7+这两款车型功不可没,持续刷新交付纪录。
其中,小鹏MONA M03连续2个月交付超15000辆,凭借亲民的价格和丰富的配置,成功打入年轻人的购车清单,成为很多家庭的第一辆新能源车;小鹏P7+上市仅2个月,累计交付就突破20000辆。这两款车就像小鹏的左膀右臂,完美覆盖不同需求的消费群体,也让小鹏在市场上站稳脚跟。
理想汽车方面,2025年1月交付新车29927辆。与上月相比,交付量下降了48.85%,同比下降了3.97%,痛失冠军宝座的理想汽车,成为造车新势力中唯一一家同环比双降的企业。
自去年11月底,理想汽车推出的3年免息政策促进了已有车型的销量增长。随着越来越多车企的入局,其促销政策有望进一步调整以带动销量。同时,对于理想汽车来说,今年的纯电系列车型也会带来一定的市场增量,有望成为破局关键。
除此之外,零跑汽车、小米汽车的月交付量也都超过了2万辆。其中,零跑汽车交付25170辆,环比下滑40.8%,同比增长105%;小米汽车超过蔚来,排名升至第五。因为有雷军加持的流量效应,以及优越的三电技术,小米SU7连续4个月交付2万辆以上。
在业内人士看来,因为春节假期等因素的影响,各大造车新势力销量出现环比下滑属于普遍现象。2025年1月共有19个工作日,比去年1月和去年12月均少3天,汽车行业春节前一般都会提早休假,因此1月的有效生产时间和销售时间短促。后续春节前高峰叠加“双新”政策效果逐步显现,市场有望恢复。
0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