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我国新型储能新增并网装机规模高达44.60GW/111.63GWh,相比2023年增长了113%,再次刷新行业发展的新高度。
伴随储能装机规模的不断扩大,无论是技术选择、还是场景与模式,储能应用都呈现出多元化发展趋势。
技术路线由锂离子的一枝独秀转而呈现压缩空气、液流电池等长时储能以及多种电池组合利用的百花齐放;应用场景全面覆盖了源、网、荷各侧,独立储能、共享储能、源侧配储、用户侧储能,以及虚拟电厂、台区配储、零碳园区、移动储能等各种新兴应用均在快速发展。
不断丰富的应用场景,也意味着储能面临着各不相同的区域环境条件、电网特性、电力市场机制,储能产品、储能解决方案正面临着专业化、精细化的需求:
全球范围看,美、欧、亚太、中东等市场,由于环境和电网条件差异,对储能设备提出了构网、耐高温、长时等区域性特殊需求;
我国西北地区,作为风光大基地建设的核心地区,以沙漠、戈壁、荒漠等环境为主,相对复杂恶劣的自然环境导致储能设备面临着高海拔、低气温、强风沙等特殊环境的影响;
对于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则因为降水量高、湿度高等因素,对储能设备提出了耐高温、抗腐蚀等要求。
如何满足不同场景下的储能需求,已成为储能不断拓展应用范围、扩大应用规模、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之一。为了满足多元需求,全球光储行业的领军企业天合光能提出,一款产品打天下的时代已经结束,储能场景化解决方案时代已至。
作为新能源行业的老兵,天合光能始终坚持通过创新为客户持续提供更大的价值,以光伏组件为核心,却不仅仅是光伏。自2015年布局储能业务以来,已经构建了从电芯到舱到系统的全栈自研解决方案的能力,在深化光储协同、推进光储融合发展的同时,不断拓展储能应用。截至目前,天合光能的储能应用广泛覆盖了源侧配储、独立储能、共享储能、光储柴、微电网、风光储大基地、零碳园区等。
从温差超过60℃胡杨河,到40℃高温的海南岛;从防沙治沙的阿拉善戈壁,到年均降水量2150mm的广西亚热带雨林,甚至高海拔地区等都留下了天合光能储能解决方案的身影。面对低温下设备脆性、高盐雾下的线路腐蚀、90%湿度下的地面腐蚀、沙尘天气下积灰、高海拔的气压下降等挑战,天合储能解决方案在多场景应用中持续交付了满分答卷。
0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