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版本的HTW柏林户储评测报告出炉,对报告做如下部分解读,不准确之处,欢迎补充指正。
一、能效之王诞生:欧洲品牌横扫榜单
根据HTW柏林最新发布的《HTW-Stromspeicher-Inspektion-2025》,RCT Power、Fronius、Energy Depot、KOSTAL等品牌在5kW和10kW两大功率类别中稳坐Top 3宝座。
KOSTAL 新一代混合逆变器PLENTICORE G3 M 10以98.2%充电效率刷新行业纪录,采用碳化硅功率模块技术,专为大功率光伏系统设计。KOSTAL通过将所谓的IMS电路板技术与碳化硅功率半导体相结合,创造了这一新纪录。
中国品牌突围:仅GoodWe(固德威)和Fox ESS(麦田能源)跻身第一梯队,其中Fox ESS新品H3-10.0-Smart搭配ECS2900-H6电池,SPI效率达94.8%。
能效黑科技:SAX Power的Home Plus采用多电平技术,每个电池模组独立配备功率电子单元,充放电平均效率突破98%,夜间低负载表现尤为出色。
往期相关阅读:颠覆底层逻辑!一款干掉了PCS的储能系统
二、市场风向:户用储能爆发式增长
德国市场数据:2024年新增户用储能安装量达58万台,DC耦合系统占比87%,彻底碾压AC耦合方案。
小容量趋势:4kWh以下小型储能增速迅猛,Anker SOLIX的E1600成为阳台光伏“黄金搭档”。但主流仍为8-12kWh中型系统,BYD HVS系列占据头部份额。
政策驱动:德国取消10kW光伏免税门槛,30kW以下系统免征所得税,推动屋顶光伏电站“越建越大”。
三、用户痛点:夜间效率决定真实体验
报告揭露行业“隐藏陷阱”:
低负载效率差异悬殊:部分逆变器在100W夜间常用功率下效率仅54%,而顶尖产品如RCT Power DC 10.0可达86%。
电池寿命杀手:传统策略导致电池长期满电静置,锂电池寿命缩水。预测型充电策略可将满电停留时间缩短8小时,寿命延长2年以上。
专家建议:选购时重点关注“20%-50%负载效率”,而非峰值数据。
四、预测型能源管理:未来刚需功能
德国新法规要求光伏午间发电峰值强制限流,预测算法成破局关键:
FENECON、KOSTAL 等品牌通过本地数据学习,动态调整电池充电,减少弃光率达90%。
Sonnen依托云端天气预测,实现发电与用电需求精准匹配,但依赖稳定网络。
五、户储选购指南:三大黄金法则
容量匹配:储能容量≤1.5倍光伏功率,同时按每千度年用电配1.5kWh。
效率验证:要求供应商提供“部分负载效率曲线”,优先选择SPI评级A类产品。
智能必选:支持预测充电、支持OTA升级的系统,未来10年不过时。
0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