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纪新能源网-新能源行业媒体领跑者,聚焦光伏、储能、风电、氢能行业。
  • 微信客服微信客服
  • 微信公众号微信公众号

央国企抽身!多地光伏项目被“抛弃”

   2025-02-13 世纪新能源网崔雪2890
核心提示:为光伏行业带来了更多的机遇,促进了市场的多元化和技术进步

在刚刚过去的2024年,国电投、国网电力、中广核等一众大型央国企相继开启光伏资产“割肉”计划,或通过挂牌转让、项目注销等方式剥离光伏业务。然而,这股风又吹到了2025年……

2月11日,国家电投集团远达环保股份有限公司发布《关于公司控股新能源资产剥离暨关联交易》的公告:为打造国家电投集团水电资产整合平台,聚焦核心业务,公司拟通过公开挂牌、项目注销、向承接方协议转让或承接方预收购等多种方式,剥离13个控股的新能源资产项目,交易金额不超过15,268.45 万元。

近年来,受光伏行业阶段性供需失衡、新技术迭代、产业链价格持续下行和海外贸易壁垒等因素影响,让光伏产业充满不确定性。新能源市场的竞争也日益激烈,除了央企外,还有大量的民营企业、外资企业等参与新能源项目的投资和建设。这些企业在技术创新、成本控制等方面具有更强的竞争力,对央企构成了一定的挑战。

随着新能源市场的全面入市,电价逐步告别固定电价,成为未来新能源投资的最大不确定因素。面对市场的种种变化,央国企抛售光伏电站资产的行为被市场解读为战略调整的一部分。

总而言之,央国企剥离光伏业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包括经济效益的考量,也包括市场环境的变化和战略调整的需要。这些因素共同作用,导致央国企在新能源领域进行了一系列的战略调整。

就在前不久,中国铁建董事长戴和根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类似集中式光伏、风力发电这些已经开始过剩的项目,中国铁建绝不能再投,否则就是“转型”不“升级”。作为年营收超万亿元的基建巨头,中国铁建此前在西北大型风光基地建设中承担了多个EPC总承包项目,其态度的转变标志着央国企在新能源领域投资逻辑正发生改变。

而之前就有媒体分析认为,随着新能源投资领域逐步进入中后期阶段,原本被视为珍贵资产的新能源电站将不再是不可或缺的固定资产,而是会根据市场情况进行灵活的优化和调整。

在权衡项目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之下,央国企的“集体退潮”也变得有迹可循,回看2024年,据不完全统计,包括中广核、国家电网、国电投、东方电气等30多家央国企接连挂牌转让旗下新能源公司股权及光伏项目等。

部分央国企转让信息如下:

总体来看,央国企的剥离光伏业务虽然在短期内带来了一些挑战,但也为光伏行业带来了更多的机遇,促进了市场的多元化和技术进步。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2024全球光伏品牌100强榜单全面开启【申报入口】 2024第二届中国BIPV产业领跑者论坛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