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AI再度火爆全网。DeepSeek被号称为比国外大模型更智能的存在,氢能观察向DeepSeek及豆包提问,测试其对氢能行业的认知及看法。
今年全球氢能产业产值将达到多少?
根据DeepSeek回答,2025年全球氢能产业直接产值大概率落在2500亿至3500亿美元区间,若包含间接经济效应(如设备制造、能源转型相关投资),整体市场规模可能接近500亿美元。
今年国内氢能产业将有哪些发展变化?
根据豆包回答,2025年国内氢能产业将迎来多方面变化,项目建设加速,产能急速扩张,技术应用逐步探索,市场与企业发展提速,基础设施建设数量也将显著提高。
不得不说,人工智能已经“进化”到“next level”,对一个产业的认知可以通过大数据对比和多个搜索来源详细回复,为用户提供更为准确详尽的答案,但同时也看到了AI目前的局限:回复内容相对较为平淡,还无法作为指导性意见,只能作为参考性意见。
进入2025年,国内氢能产业迎来关键节点,国际形势略微复杂,但国内形势却是一片大好。
大连长兴岛550亿氢基能源项目春节不停工,加紧建设!亚冬会正式召开,350吉利醇氢电动汽车齐上路!丰田将在上海建厂开展氢能等技术应用!
……
项目建设繁忙,好消息频传,国内氢能产业真的“站起来了”!尽管大数据做出相关预测,但其回答的内容已成为“老生常谈”的话题,目前来看还需要时间成长。
氢能观察统计,2024年全年,我国氢能产业市场规模达到800亿,电解槽中标量达到1800MW以上,出货量达到1GW,加氢站建设100余座,氢燃料电池汽车下线5405辆。根据以上数据,我们可以预测:2025年,国内各项氢能基础设施将翻倍增长,各省市规划建设加氢站将超过1000座,氢能产业产值将达到一万亿元。
绿氢项目密集投产,电解槽需求爆发
氢能观察数据库统计,2024年当前已开工未招标的绿氢项目共有68万吨,对应约5.8GW的制氢设备需求,预计2025年绿氢项目的招标潮将带动制氢设备需求进一步爆发。
根据绿氢项目开工时间及招标时间计算,乐观预计2025年国内电解槽招标量约为5GW,对应约1000 台套电解槽,并且按一年左右从开工到招标时间推算,2025年二季度将迎来招标高峰期。
近两年,国内电解槽成本一降再降,电解槽价格随之引发“内卷狂潮”,1000标方碱性电解槽价格已经低于400万/台,200标方PEM电解槽价格已经低于700万/套,价格比拼十分激烈。
进入2025年,随着电解槽数量的激增,氢能观察预测国内电解槽市场将进一步迎来降价,促进绿氢产能进一步提升。
燃料电池汽车需求与数量
根据顶层设计规划,到2025年,我国氢燃料电池汽车保有量将达到5万辆,然而截至2024年10月,我国氢燃料电池汽车只有2.5万辆,这显然与预期目标有较大差距。
但是当前一个重要问题,就是氢燃料电池汽车的需求可能未及预期。自2021年公布第一批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城市群后,几大城市群“开足马力”,努力实现其推广目标。
在推广数量上,各示范城市群都制定了明确的目标。例如,京津冀示范城市群四年示范期推广目标为5300辆,上海示范城市群为5000辆,广东示范城市群更是高达1万辆以上 。经过几年的努力,各城市群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我国已成为全球加氢站建设数量最多的国家,燃料电池汽车下线数量也名列前茅。
应用场景增多推动产业升级
氢能应用场景众多,除交通领域外,氢能也可以应用于钢铁、化工、石油、绿色航煤、热电联供等领域中,过去碍于氢能技术不够成熟的问题,其示范应用也仅仅处在实验探索阶段,但近两年已得到较大发展。
在钢铁产业领域中,氢冶金技术已经得到较大发展,其效果十分显著,去年12月,河钢全球首条氢冶金绿色汽车板连铸生产线在河钢集团张宣科技投产。在化工生产领域,绿氢制绿氨及绿色甲醇已经开始普及,中国能建松原氢能产业园项目(国内最大的绿色氢氨醇一体化项目)建设不停,预计将于今年七月底完工。在石油炼化领域,中石油中石化等企业布局氢能已有多年,中国石化还提出要做“中国第一氢能企业”的目标,布局氢能全产业链。
技术创新和实际应用相互促进也共同发展。当制氢技术越来越成熟时,绿氢项目的实际落地便开始增多,进而达到绿氢产能提升,促进氢能应用场景多元化,同时带动加氢站及氢燃料电池汽车、热电联供系统等氢能基础设施的增多,进而推动产业升级。
2025年,是重要的产业节点,同时也是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一年。最终是否会如DeepSeek预测,实现2500亿的产值,让我们拭目以待。
0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