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同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要求形成历史性交汇。以燃料电池为代表的氢能开发利用技术取得重大突破,为实现零排放的能源利用提供重要解决方案,需要牢牢把握全球能源变革发展大势和机遇,加快培育发展氢能产业,加速推进我国能源清洁低碳转型。——《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年)》
衡量一个产业究竟有多兴旺的,绝不只是产值的多少。但产值的多少的确可以说明一些产业的核心问题:项目推进是快还是慢、时下最“赚钱”的领域是哪一方面、未来发展方向如何等等。
氢能产业的脚步从未停歇,只有时快时慢。能源体系的重新建构如火如荼,氢能也逐步进入大众视野。
2025年已经过去了一个月,大型氢能项目的审批依旧在加急。大型能源央企、地方能源龙头、五大四小电力央企等都来跑马圈地,势必要啃下氢能这块“硬骨头”。
近两年,国内氢能项目如雨后春笋般接连出现。制氢项目一般会配套风光发电项目,动辄十几亿甚至几十亿,氢能产业园、氢能港口项目建设周期较长,但可以引进较多氢能企业,下游燃料电池项目多以各个企业自家的产线建设为主。但无论哪一方面的项目,均少不了央国企的参与。
作为起步较晚的新兴产业,氢能可谓是能源领域“最烧钱的”存在。氢能观察统计国内部分投资额在50亿(包含)以上的氢能项目,以作分析——
“明星级”项目:早开工早投产
表格中不难看出,中国石化50亿以上的氢能项目比较少。
中国石化立志成为“中国第一氢能企业”,在氢能产业的布局上,中石化侧重于成立氢能子公司作为业主单位,进而投资建设氢能项目,包括各个地区的供氢中心;在中游储运领域,中石化积极建设加氢站,同时建设输氢管道项目,打通制氢与输氢领域链条。此外,中石化也关注氢能技术研发创新,其下属子公司针对各项氢能技术展开攻关。
但提及中石化的氢能项目,新疆库车光伏制氢示范项目一定首当其冲。
新疆库车绿氢示范项目由中石化新星新疆绿氢新能源有限公司负责实施,于2023年6月30日顺利产氢。
中石化新疆库车光伏制氢示范项目
作为我国首个万吨级绿氢项目,可以说,中石化新疆库车绿氢示范项目的每一步进展,都备受瞩目。这个项目总投资近30亿元,设计电解水制氢能力2万吨/年,配套300兆瓦光伏电站(年发电量6.18亿度),储氢能力21万标立方、输氢能力2.8万标立方每小时。项目于2021年11月30日开工建设,2023年6月30日顺利产氢,2023年8月30日全面建成投产。
除新疆库车项目外,大唐多伦15万千瓦风光制氢项目同样备受关注。
据了解,该项目是大唐集团首个绿氢重点示范项目,规划建设新能源系统装机容量15万千瓦的新能源发电场和额定产氢量14000Nm³/h的电解水制氢装置,其中配置的12台1000Nm³/h和1台2000Nm³/h 碱性电解水制氢设备,年产氢气可达7059万标方。
作为国内首个中大型风光离网制氢深度耦合煤化工科技示范项目、盟级重点项目,项目由大唐多伦瑞源新能源有限公司投资建设,总投资约13亿元,2023年11月正式开工,今年1月17日,该项目正式投产。
中石化新疆库车绿氢项目和大唐多伦风光制氢项目同属于国家级绿氢示范项目,建设时间早,投资额较少,两个项目投资均不超过30亿元。
国内较早开工的氢能项目面临着重重困难,一方面,可供参考的前车之鉴几乎没有,在技术尚未成熟的背景之下开始建设项目,无疑是在“摸着石头过河”;另一方面,示范项目又需要为其他的项目带去宝贵经验,无论是在制氢设备的测试上,亦或是项目整体的运行等,示范项目承载着众人的期待和产业的重任。
中能建、国能:大手笔干氢能
在以上统计汇总中,中国能建和国家能源集团成为投资额最多、建设数量最多的央企大佬。
中国能建氢能项目在布局上侧重于三北地区,尤其是黑吉辽东北三省以及内蒙古等地,统计表中数据可得,中能建在东北及内蒙古地区布局的氢能项目总投资1700多亿,平均每个项目的投资额更是超过150亿,可见其大手笔。
此外,中能建重点布局氢氨醇一体化项目,自2023“绿氢元年”过后,央国企纷纷开始着力打造氢基能源项目,包括绿氢合成氨、绿氢制绿色甲醇、绿氢与绿色航煤等绿氢消纳项目,聚焦于绿氢耦合化工领域。
中国能建松原氢能产业园(绿色氢氨醇一体化)项目总投资296亿元,是全球最大的绿色氢氨醇一体化项目。项目规划分期建设 300 万千瓦新能源发电以及 80 万吨绿色合成氨和绿色甲醇,是吉林省“氢动吉林”重点项目。该项目于2023年9月正式开工,规划年产绿氢11万吨,绿氨60万吨,配套建设电解槽装备制造生产线、综合加能站,设立氢能研究院,基本涵盖制氢、储氢、运氢、加氢、氢能化工、氢能装备全产业链条。
中能建松原氢能产业园项目
首台风机就位
大型绿色氢氨醇一体化项目建设周期较长、投入较大,中能建作为国内龙头央企,早在2021年就提出将围绕“30·60”系统解决方案“一个中心”和综合储能、一体化氢能“两个支撑点”践行“30·60”战略目标。
国家能源集团同样不甘示弱,布局氢能是战略选择,更是关键目标。
目前,国家能源集团的氢能业务多数集中在国华投资、国家能源氢能公司等子公司、以及龙源电力等控股公司中。
近日,国家能源集团累计绿氢产量已经突破500万标方。国华投资(氢能公司)宁东绿氢生产基地(宁东可再生氢碳减排示范区)一期项目自2024年6月开始试运行后,目前已经达到日产氢量超过5吨。
国家能源集团宁东绿氢生产基地
近两年,国家能源集团积极推进新能源制绿氢耦合煤化工、煤制油、交通运输等场景化应用项目,在项目布局上,国家能源集团侧重于创新基地和示范区项目,将科研创新与能源耦合充分结合,致力于能源综合性、创新性示范落地。
作为涉足氢能最早的能源央企,国家能源集团布局氢能产业遍布全国,京津冀、长三角、大湾区以及三北地区均布局了一批绿色氢氨醇项目。据氢能观察统计,截至2024年底,国家能源集团绿色氢氨醇项目及绿色航煤项目已超过30个,各项目均处在有序进展状态中。
一项氢能项目的建设起步就需要上千万,规模较大的氢能项目动辄就要上亿,前期投资成本大,后期维护也十分艰难。“加快培育发展氢能产业,加速推进我国清洁能源低碳转型”是未来国家能源体系的重要发展方向,更是央企追求的关键目标。
0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