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纪新能源网-新能源行业媒体领跑者,聚焦光伏、储能、风电、氢能行业。
  • 微信客服微信客服
  • 微信公众号微信公众号

国内输氢管道统计:4400公里招标!1037公里启动勘测!

   2025-04-03 氢能观察张赢3990
核心提示:进入2025年,国内输氢管道取得重大进展,多个项目开始启动

氢能大规模应用的有效途径是利用管道实现长距离跨地区运输。随着氢能发展利用技术的不断成熟和完善,大规模集中制氢和长距离输氢是未来趋势,管道运输是最经济方式,建立纯氢高压输运管网是建设氢能社会的终极目标。

输氢管道是大规模用氢的必然选择,但碍于其高昂的建设成本,全球各国在建设输氢管道行动上有所放缓。鉴于对外能源依赖,欧洲国家加速推进氢能源的利用和开发。

全球范围内,通过管道进行氢气输送的历史已超过80年的时间。最早追溯到1938年,德国率先构建了世界上首条氢气长距离输送管道,其长度达到215公里,输氢管直径在0.15~0.30m之间,额定的输氢压力约为2.5MPa,连接18个生产厂和用户,从未发生任何事故。

近日,康(保)曹(妃甸)氢气长输管道项目已完成省发改委备案,项目前期评价手续已基本完成,张北段线路部分已启动勘测工作。

康(保)曹(妃甸)氢气长输管道项目由张家口海泰氢能科技有限公司建设,线路总长度约1037.82公里,管道设计压力为7.2兆帕,管径为813毫米,年氢输量155万吨。是世界上最大口径、最高压力、最大输量、最长距离、最高钢级绿氢输送管道。

近年来,国内输氢管道随着制氢产能的逐步提升加紧建设。目前已经有9条在建、2条规划中、12条已建成。

我国输氢管网已初现雏形。

纯氢管道

除上述的康(保)曹(妃甸)氢气长输管道,我国目前共有15条纯氢管道,其中6条纯氢管道已经建成。

如下图所示:

可以看到,我国较早建成的纯氢管道在2015年前就已完工,但输送能力较小。近两年,国内纯氢管道规划力度加大,规划程度加深,氢气管网已初步形成。

掺氢管道

据氢能观察不完全统计,目前国内有8条掺氢管道,其中6条已基本建成或投运。

2024年11月,国内首条掺氢长输管道——包头-临河输气管道工程项目在临河分输站举办点火通气仪式,输气管道正式投产运行。该项目总投资9.1亿元,主干线全长约249公里,管道年设计输气能力3.93亿立方米,增压后可实现20亿立方米/年。

掺氢管道输氢可充分利用我国现有在役天然气管道和城市输配气管网,较容易实现氢气大规模、长距离输送,此外管道或管网的改造成本较低,在大规模输送下,掺氢管道输氢具备明显成本优势。目前,我国输氢管道主要以天然气掺氢管道项目为主,且正往纯氢管道项目发展。

实现氢能战略中设定的目标需要更快发展氢气输送设施,承诺目标情景下,到2030年全球输氢管道总长度将翻一番达到10000公里,净零排放情景下将再翻一番达到20000公里。

进入2025年,国内输氢管道取得重大进展,多个项目开始启动:

1、内蒙古能源4400km绿氢氨醇管网可研招标

2025年3月14日,中化商务电子招投标平台发布《内蒙古能源绿氢及绿色燃料管网第一阶段重点工程前期工作及可行性研究项目招标公告》,招标人为内蒙古能源集团子公司内蒙古蒙氢管网有限公司。

本次招标,分为2个标段14条管线,包括10条绿氢管道、3条绿醇管道、1条绿氨管道,总长4400km,为行业之最,备受关注。

2、中国输氢量最大的绿氢管道启动测试

2025年3月中旬,张家口晚报官微消息,康(保)曹(妃甸)氢气长输管道项目已完成省发改委备案,项目前期评价手续已基本完成,张北段线路部分已启动勘测工作。

该项目起自张家口市康保县,终至唐山市曹妃甸区,线路总长度约1037.82公里,管道设计压力为7.2兆帕,管径为813毫米,年氢输量155万吨,是世界上最大口径、最高压力、最大输量、最长距离、最高钢级绿氢输送管道。

3、华电包头190km输氢管道项目获批

2025年1月27日,根据内蒙古政府官网消息,达茂旗至包头市区氢气长输管道工程项目获得核准。

项目单位为内蒙古华电华蒙管道有限公司,建设地点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巴彦淖尔市。该项目属于内蒙古自治区“一干双环四出口”绿氢输送管网支线项目,全长约190km,将从达茂旗一直通到昆区。管道投产后能够实现高纯度氢气从生产地到消费地的长距离、大规模、低成本运输,据介绍,管道输氢能降低80%左右的企业氢气运输成本。

4、中石化1145km乌兰察布—燕山石化输氢管道2025年开工

2025年1月14日,北京市发改委发布《地区生产总值增速目标5%左右,2025年北京将做这些事情》文章。

文章指出,“2025年,支持未来科学城能源谷、大兴国际氢能示范区建设,力争开工乌兰察布—燕山石化输氢管道项目,累计建成24座加氢站。”

输氢管道建设涉及到国家氢能管网的构建与氢能基础设施的完善,我国氢能产业正处在加速发展的重要时期,为了尽快实现氢能产业的规模化与商业化,氢能基础设施建设势必需要加速进行。

从经济性视角看,输氢管道的规模化建设正在重塑氢能产业链成本结构。康保-曹妃甸管道155万吨的年输氢能力,将绿氢从坝上草原直送渤海湾工业集群,运输成本较传统罐车下降80%;内蒙古跨区域管网以“氢能走廊”连接风光制氢基地与煤化工、冶金等高耗能产业,让每立方米氢气的终端价格逼近天然气平价区间。这种“管道红利”正在加速氢能在交通、工业、储能等领域的替代进程,助力“双碳”目标的尽早实现。

然而,氢能管网的全面铺开仍面临现实挑战。一方面,我国需突破高钢级管材、氢脆防控、智能监测等关键技术;另一方面,需统筹规划跨区域管网与地方氢能消纳的协同关系,防止“有管无氢”或“有氢无管”的错配风险。

由此来看,国内氢能管网要走的路还很远。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2024全球光伏品牌100强榜单全面开启【申报入口】 2024第二届中国BIPV产业领跑者论坛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