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安徽省芜湖市的白马山海螺水泥厂区内,有一片独特的 “蓝色海洋” 正在悄然释放着巨大能量。白马山海螺水泥 3.8MW 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自全容量并网发电以来,已稳健运行 2 年有余。其中,铺设于厂区水塘上的 1.46MW 水面光伏电站在阳光的辐射下迸发出最纯净的“克莱因蓝”,成为厂区内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本期《全球足迹》栏目带您走进由阳光能源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阳光能源”)旗下锦州新阳光光伏应用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锦州新阳光”)供货的分布式项目——白马山海螺水泥 3.8MW 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以下简称“项目”)。
“光伏新衣”
扮靓海螺集团工业厂区
走进安徽白马山海螺水泥厂区,你会发现,厂区水塘、耐火厂房之上覆盖着一片片整齐排列的光伏组件,宛如给厂区披上了一件崭新的“光伏新衣”。从高空俯瞰,这些光伏组件与海螺集团白马山水泥厂的建筑、绿树相互映衬,构成了一幅独特的工业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画面。
作为建材行业的龙头企业,海螺集团一直将环保视作企业发展的“生命线”、跨越赶超的“生态线”,坚守环境就是效益的理念,围绕“工厂智能化、管理信息化、产业绿色化”的发展思路,努力把传统工业打造为生态友好型、资源节约型企业。近年来,海螺集团积极探索延伸新能源产业链,更多使用清洁能源。其建设的白马山海螺水泥 3.8MW 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全部采用了阳光能源生产的 545W 单晶光伏组件,分别安装在厂区水塘和耐火厂房屋顶等处,不仅为厂区提供稳定的绿色能源,更成为了海螺集团迈向绿色发展的关键一步。
“长跑哲学”
项目两年0故障稳健运行
截至目前,白马山海螺水泥 3.8MW 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已稳定运行 2 年之久,特别是在水面光伏电站部分,阳光能源用时间验证了水面电站的“长跑哲学”。
在项目前期,锦州新阳光成立了专项技术小组对水塘的地理环境、光照条件、气候特点等进行了详细地勘察和分析,为组件的选型和布局提供了科学依据。仅耗时 6 个月,便完成了项目并网发电;项目并网后,锦州新阳光还建立了完善的运维服务体系,快速响应并及时解决客户问题,确保了光伏电站的长期稳定运行。
“品质如磐”
好产品经得住时光打磨
水面光伏电站面临比地面光伏电站更大的成本压力和稳定性挑战,水面光伏电站往往面临高湿度、高盐雾腐蚀的运行环境,同时对组件技术与品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阳光能源海上光伏组件产品具备盐雾 8 级的耐盐雾特性,能够在高盐雾的海上恶劣环境中长期使用,有效抵御海水侵蚀。双层镀膜技术进一步增强了组件的稳定性和耐用性,降低了老化和损坏的风险。同时,其独特的连接器防护方案,能够有效防止因海水、湿气等因素导致的电路故障,确保组件在复杂环境下也能稳定运行,为项目的长期收益提供了有力保障。
无论是宁静的湖面,还是充满挑战的沿海滩涂、近海海面,这款组件都能稳定运行,充分展现了其强大的环境适应能力。在安装方式上,它能适配固定支架、柔性支架以及浮体支架,为不同的项目地形和施工要求提供了多样化的选择。外观设计上,阳光能源海上光伏组件采用聚氨酯复合边框,不仅具有一定的防护性能,还兼具美观性,并且支持颜色定制,能够更好地融入不同的项目环境,满足多样化的审美需求。
在全球对清洁能源需求日益增长的当下,海上光伏项目凭借其独特优势成为新能源领域的重要发展方向。阳光能源推出的海上光伏组件产品,以其卓越的性能和广泛的适用性,正逐渐成为海上光伏项目的理想之选。未来,阳光能源将继续凭借先进的技术和优质的服务,在更多的领域和场景推广光伏发电项目,助力全球能源转型,为实现 “双碳” 目标贡献阳光力量。
0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