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纪新能源网-新能源行业媒体领跑者,聚焦光伏、储能、风电、氢能行业。
  • 微信客服微信客服
  • 微信公众号微信公众号

贝特瑞2024年实现归母净利润9.3亿元

   2025-04-16 贝特瑞1260
核心提示:截至报告期末,公司已投产负极材料产能为57.5万吨/年,已投产正极材料产能为6.3万吨/年

4月15日,贝特瑞发布2024年年度报告,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42.37亿元,同比下降43.32%,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9.30亿元,同比下降43.76%;公司负极材料销量同比增长,突破43万吨,正极材料销量同比下滑至约2万吨。业绩变动主要是因公司负极材料受到价格下降影响,正极材料受到终端客户价量齐跌的影响。

截至报告期末,公司已投产负极材料产能为57.5万吨/年,已投产正极材料产能为6.3万吨/年。

1、挖潜提质强内功,降本增效显成效

2024年度,公司坚持以客户为中心,加大市场开拓力度,聚焦客户需求,优化品质管理。报告期内,公司通过原料采购策略调整、精益项目推进及工序效率提升等举措,实现产品综合成本同比下降,整体毛利率同比提升5.36个百分点。未来,负极材料方面将通过改进工艺,改造设备,优化原料供给和选用,提升石墨化自供率等方式,进一步降低负极材料成本,提升整体盈利能力。正极材料方面,将会坚持质量和技术领先的经营思路,重点聚焦在材料的设计、新合成工艺,持续优化产品,为客户量身定制高质量、低成本的正极材料产品,并实现全球化供应保障,提升产品的核心竞争力。

2、海外基地加速布局,全球化战略稳步推进

公司以印尼、摩洛哥项目为战略支点,强化新能源材料全球供应链韧性,构建国际市场竞争优势。报告期内,公司成功推进印尼年产8万吨新能源锂电池负极材料一体化项目(一期)投产,并启动印尼二期年产8万吨负极材料产能建设,同时,公司也在摩洛哥启动了年产5万吨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项目、年产6万吨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项目,后续将根据行业发展、海外客户需求,规划其他海外市场产能布局。

3、积极布局新技术方向,助力产品竞争力提升

公司在固态电池材料领域,在氧化物固态电解质、聚合物固态电解质及硫化物固态电解质三大技术路径上全面布局,率先建立了干法与湿法工艺并行的固态电解质产线,年产能突破百吨级,服务于动力、3C等领域客户,并已实现出货;同时,公司开发出多款新型固态电解质材料,其中低成本、高离子电导率的磷酸钛铝锂氧化物固态电解质已实现吨级出货。

在硅基负极材料领域,公司硅碳负极材料已开发第六代产品,比容量达到2,000mAh/g以上,硅氧负极已完成多款氧化亚硅产品技术开发和量产工作,比容量达1,500mAh/g以上。报告期内,公司成功开发高压实、低膨胀快充型新硅碳负极,并顺利通过头部电池厂商测试;新一代硅基负极产品打入国际头部客户供应链,实现了在国内外“46”系列大圆柱项目中的全面突破;CVD硅碳产品获全球多家主流动力客户认可,预计2025年批量供应。当前固态电池主流搭配硅碳负极材料以提高电池的能量密度。

在快充负极材料领域,公司创新推出T石墨负极产品,兼具6C快充能力、超长循环寿命及高低温性能优势,已向客户送样并获得客户高度认可。

在氢能与钠离子电池材料领域,公司凭借自主研发能力,推出了燃料电池扩散层、催化层多款关键材料,并已成功实现在氢燃料电池膜电极上的商业化应用;公司在钠离子电池正负极领域均有布局,具备了量产供货条件,目前新推出的BNS-O3B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比容量可达150mAh/g,压实密度大于3.4g/cc,材料性能与稳定性显著提升。

4、多维引领树典范,打造“绿色制造”标杆

公司以专利攻坚突破技术边界,标准制定引领行业规范,ESG实践树立责任标杆,全方位驱动产业升级与可持续发展。截至2024年底,公司累计获得授权的国内、国际专利692项,其中发明专利442项,主导及参与制定了包括5项国际标准、17项国家标准及4项行业标准在内的多项标准。报告期内,公司主导制定的国内首个炭复合氧化亚硅产品行业标准YS/T6260-2024《炭复合氧化亚硅》正式发布,将于2025年5月1日正式实施。此外,公司坚持以“创新引领新能源产业进步,构建绿色美好世界”为愿景和使命,打造环境友好、绿色低碳的生产体系,先后荣获国家级“工业产品绿色设计示范企业”称号,入选国家级“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名单,获得“2024年ESG典范企业奖”,旗下四个生产基地获得国家级“绿色工厂”称号,同时,公司主导了《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绿色工厂评价要求》、《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碳足迹评价导则》等团体标准,为行业树立了“绿色制造”标杆。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2024第二届中国BIPV产业领跑者论坛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