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经济之声《天下公司》报道,就在全球光伏市场陷入低谷之际,代工大王,台湾鸿海集团董事长、富士康集团总裁郭台铭却宣布投资1000亿人民币进军光伏产业。郭台铭的这一举措,让整个业界一片愕然。
说起富士康在人们心中的印象,除了代工,还是代工。富士康最为擅长的就是成本控制与规模生产。也正是富士康超强的成本控制能力,让富士康成为全球最大的代工企业,产值一度达到好几百亿美元。但就是如此的规模,并没有给富士康带来多少的利润,代工行业不到5%的利润率,无名无份的为他人做嫁衣,也一直是“代工皇帝”郭台铭多年来心中的隐痛。为了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新的方向,最后他想到了做光伏发电产业。
红海战略再发威 富士康进军光伏很有优势
有人认为一家企业应该只做其擅长的事情,并发挥到极致。但是郭台铭显然不这样认为,他说,"阿里山的神木之所以大,是因为4000年前种子掉到土里时就已决定了,决不是4000年后才知道的。背负"代工之王"的称号,郭台铭从骨子里就渴望另立一个山头。所以在富士康发展过程中,他一直强调产品要多元化。
郭台铭:我们是一个有价值的公司,而不是便宜的公司,有价值是跟便宜是两回事,我们公司就是这种公司,买的东西便宜,可是我们有钱赚,如果我们是牺牲利润争取业务的成长,那这种公司没有价值。那么我们今天的成长是来自于均衡的成长,另外我们每个事业群在成长,我们公司不会落在只有一个单一的产品线或者只依赖于单一的客户,像这种公司长期的成长都有危机。
其实早在去年,郭台铭涉足光伏产业的想法就已经初露端倪。他曾计划与英利合作,但最后无疾而终。之所以流产,正是因为触到了郭台铭为他人作嫁衣的隐痛。秉持"胸怀千万里,心思细如丝"的郭台铭想生产多晶硅和电池组件,建立自己的品牌,所以与英利合作的产品必须在名字上让人看出是他的"娃儿",而英利则担心沦为这个代工之王的垫脚石,不仅白忙活一场,还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培养出个新的竞争对手。
但是不论英利是不是愿意,都已经没法阻挡郭台铭的脚步了。确定了方向的郭台铭说:"除非太阳不再升起,否则不能不达到目标。"于是,保利协鑫上了郭台铭的合作名单。保利协鑫的业务范围是多晶硅与硅片生产、太阳能光伏电站,不涉及电池片和组件生产,而这恰恰是郭台铭看重的。而且,保利协鑫在晶硅原料方面是行业龙头。
今年9月开始,重磅消息就不断出炉了:9月16号,郭台铭完成山西大同新能源项目的揭牌;9月17号,郭台铭又现身江苏盐城阜宁县,出席富士康在当地的光伏基地项目签约仪式。根据规划,这两个项目的总投资高达1000亿人民币(其中山西项目投入900亿,江苏项目投入100亿),最终两大基地的规模为:多晶硅产能10万吨、太阳能电池及组件达到10G W。
在光伏产业,郭台铭的出手可谓又快又狠。那么在从没有涉足的领域,豪掷1000亿元,郭台铭的底气从何而来呢?中环光伏总裁顾华敏认为富士康一向是都是红海战略,在已经成熟的竞争中靠低价取胜,此次他们进军光伏很有优势。
顾华敏 :因为光伏产业链有一定的长度,他选择的是在中下端,就是电池和组件这两个环节,特别是组件这个环节基本上是劳动密集型的,所以他这块他能够管理庞大的劳动大军,然后能够把成本降到最低,至于富士康做得这么大主要有两个优势,一个是能管理好劳动力,但是总体上管理的费用还是很低的,还有因为采购量比较大,在光伏行业也能够发挥这样的强项,另外对于当地能解决就业问题,还是挺好的,对国内的其他子行业肯定是有威胁。
富士康的雄厚实力无可厚非,但蹊跷的却是,富士康为什么选择在这样的时间进入光伏产业?目前,光伏行业正在遭遇史上最严寒的冬天,先来看最新的数据,国际咨询机构预测,2011年全球光伏装机容量为21.9GW,只有25%的增长速度,而2012年的增速则在20%以内。这与光伏曾经的高速增长形成了鲜明对比,2010年全球光伏的增速高达139%。由于增速下降得过快,企业的库存大量增加,使一些实力较弱的企业开始“吃不消”。
而在过去几个月里,国内已有50多家太阳能企业倒下,另有三分之一的企业处于半停产状态。连无锡尚德、江西赛维这样的龙头企业都传出了破产传闻,同时,无锡尚德、赛维LD K、晶科能源与晶澳太阳能等,今年来的股价一路急转直下。郭台铭此时逆市而上进军光伏业,是找死还是会让富士康获得新生呢?
对此,浙江光伏行业协会秘书长沈福鑫认为尽管是寒冬,但是对于要进军光伏行业的企业,现在是最好的机会。
沈福鑫:那么如果他要进来显然这个时机也是最好的,现在进来的投资成本是最轻的,包括引进人才也好,包括引进技术也好,包括引进设备也好这个时候是最轻的。
专家:仅靠“块头大”也不行
但对正处在水深火热里的光伏企业来说,半路杀出来的这个来势汹汹,气势逼人的“程咬金”让他们日子更不好过。尤其对于中小型光伏企业来说,富士康雄厚的资本实力和超级的制造管理能力让他们很难招架。
道杰资本总裁俞铁成在微博上的爆料正说明了问题:“和光伏业两大腕交流,一位有大量电站项目在手的说:有人愿把组件厂白送给他,条件是让工厂活下去;另一位有国企背景的说,有许多中小电池组件厂老板哭着喊着要卖给他们,价值千万生产线现在20万就愿出手,前提是让工厂开工承担债务工人……哀鸿遍地的光伏制造业是浮躁中国产业发展的又一明证!”微博一出,就引起轩然大波。
俞铁成:他来了大家都很恐惧,郭台铭这种制造业本身他就靠制造业起身,他这种经济化管理水平,他来做的话因为他有足够的资金实力,很多其他企业没有这个实力来做,因为这个行业最后拼的是规模效益。
但是沈福鑫指出,要想在在业已产能过剩的光伏产业胜出,仅靠“块头大”也不行的。
沈福鑫:就是看企业的资金实力、技术包括他后面的资金跟进,有的时候我们会不是说你块头大一定会在这个行业当中会是强势的,企业一个是完成的产业链,我们上下能够贯通的,如果说有好的技术,另外再加上好的营销网络,那么应该跟进以后将来一定是他们的市场。
三大原因支撑富士康进军光伏产业
主持人:袁元先生,您认为现在目前光伏产业确实有点风声鹤唳的味道,那么富士康这个时候选择逆流而上进入这个行业,它的底气到底从哪来的?而且要投资上千亿元。
袁元:我觉得他的这种底气一个现在来讲光伏行业现在整个来讲收购的成本比较低,我们也知道郭台铭或者说富士康的起家就是靠成本控制,其实他没有任何的诀窍,你要说有什么招数也不现实,他就是靠一个超强的成本控制,他此次看到这个行业,他为什么愿意投资一千亿,首先是因为成本低,另外一个最大的问题是什么呢?其实我们回顾一下富士康所作的代工的产品,其实都有一个特征,为竞争都是很激烈的,不管说做电脑也罢手机也罢,其实我们也都知道在富士康做代工的这些行业里面竞争的程度绝对不亚于光伏产业,也就是说在产能比较大的行业里面进行竞争其实富士康还是游刃有余的,这是他进入的第二个因素。第三个因素我是这样考虑的,富士康为什么在这个时候去进军呢?他还是看到了光伏产业的一个发展前景,比如新能源现在是我们国家要大力发展的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里面最重要行业,这是单列的,这就是说这种单列摆明了国家对这个行业本身是持有一个鼓励和扶持,包括在资金包括在项目用地包括项目资金,因为这是国家政策重点鼓励发展的行业,所以不存在这个问题。
袁元:另外一个问题从我们国家能源的供求形势来看国家也希望通过现在这个光伏发电的成本,基本上已经到一块钱一度了,那么这个发展成本和我们现在消费者的用电成本已经很接近了,虽然我们的居民生活用电价没有那么高,可是很多的工业或者商业用电价格已经超过了光伏发电的成本了,也就是说光伏发电已经具备了在市场中间和这些用煤、用火力发电的一个竞争的基础,而这个也是国家所乐意见到的,毕竟用煤发电是浪费资源,一个是污染资源.另外一个是什么呢?大家现在看到每年冬天大量煤炭从山西往南方去运,这个千里迢迢的运输说实在的是对中国的铁路是一个很大的压力,所以如果说富士康通过进军光伏产业能够发生的话,那么他可以在国内有很多的光伏电站,就能够替代,他是作为一个火力发电的替代能源,那么这样的话就不用运这么大量的煤炭去运了。而南方来说我们知道天气比较热,相对北方来说南方的天气还是比较热,比如我们说长沙、湖南,这都是中国的号称“火炉”的一些城市,如果光伏发电能够成功,如果有太阳能发电的话,成本能力降下来,而且技术能够先进的话,我觉得他正是看到这么多因素之后,富士康才下定决心才愿意来这么一场一千亿元的豪赌。
主持人:这次和保利协鑫的合作,这个合作您估计能走多远?包括他在保利协鑫的业务范围是多晶硅、硅片生产包括太阳能光伏电站,郭台铭他看中的是电池片和组件的生产。他们这种合作能持续多久?
袁元:我觉得这个还是能持续的,他们生产的东西没有冲突,但是他俩如果整合到一起就是一个非常完整的东西,这种合作一般来说,是互补的优势,我们知道一个企业或者要想经营必须有一个互补的东西,如果说单纯你要吃我,或者我吃你这种合作都不可能常久的,如果说互补而且双方都有足够的品牌资金和技术的能力的话我觉得成功的希望还是比较大的,相对来说我还是比较看好他和保利协鑫的合作的。
0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