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所大学在一份声明中说,研究小组已经创造了一种锂离子电池电极,使它们充电量比目前技术高10倍。
据报道,电池采用这种电极,充电速度也比目前的电池快10倍。
报道称,研究人员取得这项成果,是因为结合了两种化学工程方法。
“即使经过150次充电,就是使用一年或更多时间后,电池效率仍然比当今市场上的锂离子电池高五倍,”哈罗德•昆弓(Harold H. Kung)解释说,他是麦考密克工程和应用科学学院(McCormick School of Engineering and Applied Science)教授。
锂离子电池充电是依靠化学反应,其中,锂离子是在电池两端之间传送,也就是在阳极和阴极之间传送。
在目前的充电电池中,阳极的制备是采用多层碳基石墨烯薄片,每6个碳原子只能容纳一个锂原子。为了提高储能容量,科学家先前曾尝试用硅取代碳,因为硅能容纳更多的锂,每个硅原子容纳 4个锂原子。然而,在充电过程中,硅膨胀和收缩很剧烈,会导致破裂,迅速丧失充电容量。
目前,电池充电电流的速度局限于石墨烯薄片的形状;它们非常薄,但是,相对而言却很长。在充电过程中,锂离子必须很远地移动到石墨烯薄片的外缘,之后才能进入薄片之间,并停止移动。因为要经过这么长的距离,锂才可以移动到石墨烯薄片的中间,因此,在这种材料边缘,离子“塞车”就会四处出现。
昆弓的研究小组结合两种技术,以解决这两个问题。首先,为了稳定硅,保持最大充电容量,他们把成簇的硅夹在石墨烯薄片之间。这可以使更大数量的锂原子停留在电极上,同时,利用柔性石墨烯薄片,适应使用过程中硅的体积变化。
“现在,我们几乎两全其美了,”昆弓说。“我们有高得多的能量密度,这是因为硅,而夹层降低了硅膨胀和收缩造成的容量损失。即使硅簇破裂,这些硅也不会丧失。”
昆弓的小组也利用化学氧化过程,在石墨烯薄片上创造微孔(10至20纳米),被称为“平面缺陷”(in-plane defects),这样,锂离子就有一个“捷径”,可进入阳极,存储在那里,因为它可以与硅反应。
这项技术为更好的电池铺就了道路,可用于手机和iPod,也会有更高效、更小的电池,用于电动汽车。研究小组认为,在未来三到五年,这项技术可见于市场。
有一篇论文介绍这项研究,发表在《先进能源材料》(Advanced Energy Materials)杂志上。
题目是《平面空穴制成高功率硅-石墨烯复合电极用于锂离子电池》(In-Plane Vacancy-Enabled High-Power Si-Graphene Composite Electrode for Lithium-Ion Batteries)。
0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