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纪新能源网-新能源行业媒体领跑者,聚焦光伏、储能、风电、氢能行业。
  • 微信客服微信客服
  • 微信公众号微信公众号

外媒体再报 洛阳中硅污染事件 居心叵测

   2008-05-04 ne21.com21世纪新能源37700

  赵玉文:“中国必需有自己的产业化多晶硅生产企业。”从无到有,从落后到先进,这是中国许多产业发展的必经之路,社会应该给予更多的宽容和支持。


  洛阳中硅被推上“风口浪尖”

    3月9日,美国《华盛顿邮报》一篇题为《太阳能公司把垃圾留给中国》的文章迅速成为网络焦点。

    记者不完全统计,转载这篇文章的网页一天之内超过了200个。

    该文章称,洛阳中硅高科技有限公司(下称“洛阳中硅”)在多晶硅的生产中“存在污染”。

    “村民不敢相信所看到的情景:卡车在玉米地和小学操场中间停下来,一桶桶浮着泡沫的白色液体被倾倒在地上,卡车径直开走。9个月来,这种情景几乎每天发生。”文章开头这样写道。

    “应《华盛顿邮报》的请求,一个独立的、国家认可的实验室对洛阳中硅倾倒场附近的污垢样本进行了分析,实验表明,含有高浓度的氯气和盐酸。”

    《华盛顿邮报》记者认定,该“浮着泡沫的白色液体”就是生产多晶硅的副产品―――四氯化硅,是高度有毒物质。

    一时间,“洛阳中硅被推上了风口浪尖”,一位网民说,“假如情况属实,无疑是给中国新能源概念一记响亮的耳光。”

    3月22日,《经济视点报》称,洛阳中硅董事会秘书望海龙对于外媒的报道,显得既愤怒又很无奈,他认为,《华盛顿邮报》所报道的污染事件存在偏见,与实际情况有很大的差距。

    文中写道:3月22日,偃师市晴空万里。在洛阳中硅偃师生产厂区内,芳草茵茵,围墙外粉红的桃花、墨绿的麦苗在微风中轻轻摇曳。

    “望海龙表示,倾倒四氯化硅之事纯属子虚乌有。所谓的‘白沫子’并不是四氯化硅,而是水和二氧化硅的混合物,原本呈酸性,被中和后才拉出工厂运到指定垃圾场,且毒害小。去年9月的事件是垃圾车翻倒在路边造成的意外事件,玉米也并非被毒死而是被车压坏的,事件已得到及时处理,并赔偿了相关受损的农民。毒气也是不存在的,仅在2005年年底,由于机器调试过程中阀门出现故障,发生了气体泄露的事故,之后再也没有出现过类似事件。”

    “存在偏见,还是确有其事?”

    4月4日,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副理事长兼光伏分会主任赵玉文告诉记者,“美国媒体一贯喜欢故意寻求负面新闻,报道过分渲染、夸大其词”。

    而且,他向记者举出几处《华盛顿邮报》文章中所引用的专家观点,他表示,这些观点都是在未告知被采访者事件背景的情况下得到的,是在认定了“白色液体”就是四氯化硅的前提下进行采访的。

    他说,“据他了解,现在很多当时接受过采访的专家都很尴尬”。

    虽然洛阳中硅之前已经做出回应,但网上关于此事的激烈讨论仍然不绝于耳。

    一方用自己“亲身经历”极力维护洛阳中硅,另一方以“百姓健康”的名义与之争锋。然而,正像一位署名叫“忆往昔”的网友所说,恐怕大多数人心底都会有个疑问,“到底是外媒存在偏见,还是确有其事”?

    对此,赵玉文告诉记者,国外一直对先进的多晶硅生产技术实施封锁,尤其是在尾气回收和废料处理方面。“我国投产初期可能有过污染现象,但目前已经有了很大改进”。

    4月10日,本报记者拨通了望海龙的电话。他建议记者,“看看前天晚上的《经济半小时》”。

    的确,4月8日,中央电视台《经济半小时》播出了一期调查性节目,名为《新能源概念红火背后的危机》。

    洛阳中硅总工程师严大洲在节目中说,“多晶硅还原出来的尾气,我们是采用干法回收系统,把这个尾气里面的四氯化硅、三氯氢硅、氯化氢和氢气,一个一个组份分开,然后返回我们系统使用,这个尾气几乎是百分之百回收的。”

    对于工厂一条明沟中像雪一样的泡沫的表述,严大洲表示,这实际上是一种高纯的二氧化硅。“海滨砂的成分就是二氧化硅,我们将它与一些没有烧透的石灰石渣混合在一起进行中和,作为一个中性渣,最后用来填坑、用来铺路都可以,没有什么污染的。”

    洛阳中硅和当地的环保部门都在节目中表示,该公司确实对多晶硅生产中产生的剧毒尾气和副产品进行了回收;但另一方面专家却认为,目前国内的技术还不具备根治污染的能力。

    作为中国多晶硅最权威的科学家之一,中科院院士王占国还是在节目中表示了对国内大量上马多晶硅项目所可能产生的环境污染感

 
标签: 多晶硅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2024全球光伏品牌100强榜单全面开启【申报入口】 2024第四届中国高比例风光新能源电力 发展研讨会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