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为光伏行业的战友,为何长期难以联合?同为应诉阵营,为何各打如意算盘?同在光伏产业大旗下,搅局还是声援?过去两个月,在美国“双反”压力下,中国光伏行业上演了一场“合纵连横”的大戏。
四大佬“聚会”
发言席上的中年男子声音有些哽咽,动情之处肩膀甚至不停抽搐。“中国低价冲击下,前段时间我们的工厂关闭了,两百多个工人失业了,我跟他们都是非常好的朋友……”
“我的天,他哭了!”听众席上,一位中国太阳能光伏企业的代表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这是2011年11月8日下午,美国华盛顿,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ITC)听证会,引发听众席骚动的男子是美国Solar World公司副总裁。上个月,正是以这家公司为首的7家公司向ITC提起了针对中国太阳能光伏产品的“双反”(反倾销、反补贴)诉讼。
21天后的11月29日下午,中国北京,东方君悦大酒店宴会厅,一百四十多家中外媒体正在等候四位重要人物的出现——他们正是上述Solar World高管控告的主要对象:中国太阳能电池组件制造商中排名前四的四家企业董事长。
高纪凡、苗连生、施正荣、瞿晓铧(从左到右)四位光伏大佬第一次高调联合抗击“双反”,但联合的背后是他们心思各异。 (CFP/图)
在场外开了一个小时的小会后,四位董事长排成一路步入会场。走在最前面的是瞿晓铧,阿特斯董事长,一位年轻且成功的加拿大海归科学家,本次发布会最活跃的发言人。
紧随其后的是施正荣,尚德电力董事长,他被认为是中国光伏行业的代言人,也是“价格战”最深恶痛绝的反对者,他最直接的竞争对手走在其后面。
苗连生,英利集团董事长,一位曾参加过越南自卫反击战的军人,也是“低价策略”的坚定执行者。他神情疲倦而严肃,作为此次新闻发布会的“东道主”,他穿着藏蓝色的英利工服。
走在最后的是高纪凡,天合光能董事长,一位深受美国资本市场推崇的低调领导人,以保守、稳健和“不犯错”著称,即便行头也“永不出错”——蓝西装白衬衫和蓝领带。
闪光灯下,四人依次落座,彼此无话。
台下则是来自晶澳、保利协鑫等10家光伏企业的代表,以及中国机电进出口商会(下称机电商会)、全国工商联新能源商会的负责人。
台上这四人生产了全球半数以上的太阳能电池,遗憾的是这次见面以前,他们中有的人甚至没有对方的联系方式。
距离瞿晓铧上一次见苗连生,已经过去整整13年。这让他俩的交谈,只能从13年前的印象说起。“我记得那时候你还在保定做3MW的光伏示范项目。”瞿晓铧笑着说。“我就记得那时候你还在加拿大呢。”苗连生答道。
如果不是“双反”,他们铁定坐不到一起。
八月风声
他们早该坐到一起了。
2011年10月19日,美国商务部对中国出口的光伏产品“双反”调查正式立案。此时,瞿晓铧想到找苗连生商量,却发现没有苗的电话。
这不仅是阿特斯一家的尴尬,其他企业也面临了同样的问题。“我们想到了要联合,但平时都没有联系过,要怎么才能接上头?”一个联系方式竟然难倒了在全球光伏市场厮杀了十多年的战友。
其实,英利、尚德等光伏企业早在今年8月就听到“双反”的风声。9月机电商会就已召集主要光伏企业召开了预警会,但“当时的警惕性也并没有提上来”。
美国盛德国际律师事务所律师李磊本来预计,Solar World将在9月30日向美国商务部提起申请。因为对方提出申请需要今年一二季度的财务数据,如果不提,就只能再等三个月用二三季度的数据。但9月30日李磊在电脑前等了一晚上,发现什么事也没有发生。
“这种感觉就像在等着人发点球,你知道他会发,但是不知道他什么时候射出来。”一位参与诉讼的律师说。
在这个漫长的等待中,中国企业也并非没有想过要先发制人,比如告Solar World诽谤等等。直到Solar World正式提起申请后的第六天,10月25日,苗连生、施正荣、高纪凡、瞿晓铧四位大佬第一次开了电话会议。
这次会上,各家明确了“双反”关乎重大利益,一定要联合要合作的意向,并选定了盛德作为共同的律师事务所。在此之前,盛德是英利与阿特斯的法律顾问。
此后,四家开始各自发动公司的资源寻找同盟军。很快,美国多晶硅制造商MEMC、系统集成商Solar City、美国光伏产业协会(SIEA)加入到阵营里来;同时,他们还在美国资助了当地的NGO“平价太阳能联盟(CASE)”,开始在美国本土的游说解释工作。
一切都看起来顺理成章,但潜在的矛盾和顾忌仍无法避免。
老大的算盘
各家最担心的仍是商业机密的泄露。
“我们做了很多解释,包括如果我们泄露肯定会被美国律师协会踢出去。”负责协调各家工作的盛德国际律师事务所律师李磊说。
不仅如此,领导权的矛盾在合作之初就如影随形。比如,在应诉过程中需要统一回答“中国光伏产业的优势是什么”,这个问题各家都有不同的立场。
“是低成本、技术创新,还是及早地发现了垂直整合的模式?显然,英利和天合倾向于后者,但尚德可能就不乐意。”一位参与协调工作的内部人士说。
此刻,没有一家愿意放弃跻身美国市场老大的机会。
由于强制应诉企业有权利为自己争取到一个单独税率,几家大企业都愿意成为强制应诉方——这意味着,某些大企业有可能通过这场官司,超过竞争对手获得在美国市场一家独大的机会。“如果我们申请到5%税率,竞争对手只拿到10%税率,那我们在美国市场就独步天下了。”一家光伏企业高管坦言。
在全球光伏产业进入下行周期的形势下,各光伏企业开拓新兴市场的压力非常巨大。业内人士分析,各家企业都有通过这场官司在美国市场“迅速上位”的动力。
对于被问到为何在这次双反中表现得如此热情时,瞿晓铧半开玩笑地说:“我们没有老苗发动三大战役(阻击、进攻、攻坚)的本事,就只能动动嘴皮子了。”沙发对面的苗连生接着话茬说“那改天传授给你”。
在11月29日发布会结束后等待晚宴的空隙,瞿晓铧和苗连生开始在小会议室里有一搭无一搭地“闲扯”,坐在一旁的高纪凡则以笑回之,一直在门外接电话的施正荣迟迟没有进来。
半路杀出“程咬金”
就在四位大佬决定一致对外之时,一个名为“中国光伏产业联盟”的组织突然于11月21日宣称,拟向中国商务部提出申请,要求对美国多晶硅产品进行“双反”调查。
在中美光伏贸易战最敏感的关头,此说立即引起各方关注。
有意思的是,这个产业联盟的理事单位正是英利、尚德、天合光能、保利协鑫和晶龙集团五家。难到是自己跟自己过意不去?
中国光伏产业联盟副秘书长高宏玲对南方周末记者说:“我们只是表达会员企业的意愿,他们(电池组件企业)说不知道,是内部沟通有问题。”
“我们事先并不知道,我们‘被代表’了。”一家理事单位的高管说,“他们所作的是一个愚蠢的决定。”
之所以电池组件企业如此恼怒,源于中国光伏产业的特殊结构。
多晶硅是光伏产业链最上游的原材料,占据了太阳能电池组件成本的相当一部分。中国的太阳能电池组件企业所用多晶硅多从美国、德国、韩国等国的几家大企业进口,国内保利协鑫、赛维LDK等多晶硅制造商瓜分其余的市场份额。
这意味着,一旦中国商务部对美国多晶硅企业进行双反调查,电池组件企业成本将骤然增加,中国多晶硅企业则可借机扩大在中国的市场份额。
“对美国双反的主体是中国多晶硅企业,跟电池组件厂没关系,也不需要征求组件厂的意见。”一位中国著名多晶硅制造商的高管对南方周末记者说,“在电池组件企业受到指责的关键时刻,光伏产业联盟第一时间主张中国多晶硅企业对美多晶硅企业提起双反主张,这是很自然的声援行为。”
11月25日,中国商务部决定对美国可再生能源扶持政策及补贴措施启动贸易壁垒调查。
“我们积极参与并主导了在美国反对双反的行动,但也建议中国企业不要以牙还牙,这样只会让中美之外的第三方渔翁得利。”美国MEMC公司中国业务发展总监刘勇说。
今日笑谈风云 明日虎口夺食
“这(双反)完全是个政治事件,但是产业界的人总认为经济上没问题就行了。”一家美国光伏企业的高管说。
在美国商务部“双反”立案前,中国光伏行业内几乎没有人把它当一回事;即便在立案后,也没有多少人相信“双反”会落到实处。 不同于尚德等大企业,“中小型企业关心的一是双反是否会成立,二是自己要出多少钱。”杭州光伏产业协会秘书长赵永红说,“很多小企业都没有打过官司,每个文件如何签都不知道。”
12月2日ITC初裁的结果,证明了在美国大选等政治因素作用下中国企业胜诉的可能性相当微弱——ITC六位委员中,没有一位站在中国企业一方。
此刻,中国光伏企业更担心欧盟跟进的连锁反应。目前,四家光伏企业已开始着手准备应对欧盟“双反”工作了。
在ITC初裁失败之后,各企业开始一对一的单独应诉。“这就像两拨人打群架有人被打成重伤,现在所有参与的人需要向法院证明这人没有重伤,如果法院最后判的是重伤,那各人需要单独证明自己没有出手。”一位光伏企业高管说。
11月30日,商务部公平贸易司在江苏举办了一场“应对光伏产品贸易摩擦培训研讨会”,“从东北到广州”的四十多家光伏企业都来了,会议分析了目前欧盟反倾销的情况,提示中小型企业要把打官司看做未来的常态,积极布局新的全球市场。
除了外部环境恶劣,光伏企业三季度财报均一片亏损,业内预计,今年四季度和明年一季度的情况将继续恶化。
在这样的日子,苗连生、施正荣、高纪凡、瞿晓铧四位大佬齐聚一堂,令产业界感慨万千,过去的十多年里,他们从未齐聚过。11月29日,苗连生不但主动承办了整个新闻发布会,还说“以后要隔两个月聚一次”。
尽管这个聚会计划的下一步仍不得而知。但可以肯定的是,“明年大家真要开始从对方嘴里抢食了。”一位光伏企业高管说。
0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