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际上,我们承建的江苏东台二期30兆瓦滩涂光伏电站在2011年12月24日就已具备并网发电的条件。”中海阳新能源电力股份有限公司技术总工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该电站的建成有力促进江苏光伏产业的发展,也将为江苏沿海发展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记者赶到江苏东台二期30兆瓦滩涂光伏电站采访时,被眼前的景象给震住了:只见1200亩的滩涂上,一排排蓝色的太阳能电池板静卧其中,远远望去颇为壮观。陪同记者采访的中海阳江苏东台二期30兆瓦滩涂光伏电站项目经理说:“这块地原本一直荒着,在上面建光伏电站,可算是‘变废为宝’了。”
把不可能变成可能
来自安徽的技术人员小田从事光伏电站施工已有3个年头,对光伏电站建设有着特殊的感情。“刚来的时候,眼前是一片荒凉的滩涂,看到这个场景我的脑袋一下子懵了。”小田接受记者采访时说的第一句话,用仅仅一个月的时间在滩涂上完成30兆瓦的光伏电站建设,难度可想而知。
不仅仅是田鑫觉得在这么短的时间内不可能完成这个工程,就连技术总工也觉得心里“特没底”。“我接到这个任务后,首先想到是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能否如期完工。”技术总工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正常的工期需要半年,在整个光伏界都没有这样的速度,尤其在滩涂上施工,心里更没底。
在滩涂的地质中施工,遇到最大的困难就是打桩会沉降,刚开始打桩沉降20至30厘米,沉降给本来就施工任务重、工期短的工程带来更大的困难。在施工中,他们发现打下的桩沉降到一定程度,桩就不会再下沉了,发现这个规律后,他们就按着沉降的位置打桩,沉降这一“绊脚石”给扫除了。
“把不可能变成可能,我们就胜利了。”技术总工时常这样鼓励自己。正是在这种信念支撑下,中海阳江苏东台二期30兆瓦滩涂光伏电站项目部人员克服种种困难,终于如期完工。光伏电站建好后,有的施工人员用手机拍下照片传给远在家乡的亲人,很自豪地告诉家人自己参与到这项造福子孙后代的绿色工程。
电站投产运行后,每年可提供33760万千瓦时绿色电力,每年节约1.5万吨标准煤,减少二氧化碳排约为4万吨。按照一棵树整个生命周期吸收1吨二氧化碳计算,相当于每年种植了4万棵树。
用智慧创造强大的力量
创新无处不在,一线施工队伍的智慧在这里得到了充分体现。在一般人的眼中,工地施工也就是一个体力活,然而在江苏东台二期30兆瓦滩涂光伏电站项目施工的队伍中,却能充分感受了一线职工开动脑筋,用智慧创造的强大力量。
“以前10个人才能完成的工作,自从发明了‘迷你龙门吊’之后,3人个人就能完成,节省了70%的劳动力。”技术人员小田很自豪地告诉记者,他们发明的“迷你龙门吊”采用的是滑轮原理,使用“迷你龙门吊”后在节省人力的同时,施工工作的精准度也大大提高了,电池板的平衡度把握的也非常准,工作效率提高了不少。
不仅如此,他们在安装电池板也采用了创新的工作方法。小田给记者举例,在日常的安装中,他们提前把螺丝和螺母拧在一起,安装的时候就方便多了。就这一个简单的动作,是整个工程按期完工不可或缺的一个条件。
“东台项目的建设,为光伏电站系统集成领域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尤其是为特殊地貌特征的光伏电站建设积累了宝贵的经验。”项目经理告诉记者,由于目前整个光伏行业处于寒冬期,东台光伏电站等一批项目的建设,也为行业带来一股暖流,将消化一部分上游企业的产品,缓解上游企业的压力,为整个光伏行业的健康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在工地上找到家的感觉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我们专门请了一个做扬州菜很正宗的大师傅为大家做饭,项目部的人只要一到工地就喜欢吃大师傅做的饭菜,大师傅做的饭菜很受欢迎。”中海阳江苏东台二期30兆瓦滩涂光伏电站项目经理告诉记者,在住的方面我们要保证每个员工都能住的温暖,每天保证大家都有开水用,真正做到以人为本。
就在记者采访的时候,从远处传来一阵欢声笑语。陪同采访的人员告诉记者,现在到了工人下班的时间,还有一些收尾的工作,这些工作并不影响电站的并网。走到跟前,工人当中有说有笑,这和我们之前想象的干体力劳动者完全不一样。一些笑容是发自他们内心,有一种幸福感刻在他们的脸上。记者上前和一位姓黄的师傅攀谈,他们在这里干的很开心,收入也非常可观,吃的和住的都很满意。当他们看到记者手中拿着相机,要求给他们拍个合影照,希望能在这留个纪念。
“我们在哪个工地上都能挣钱,可就觉得在这个工地有家的感觉。”技术人员小田告诉记者,所以大家在工作上都很卖力,拧成一股绳尽快把光伏电站建好,为国家的绿色能源事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东台光伏电站的建设,再一次彰显了中海阳在光伏电站EPC方面的综合实力。在大型太阳能电站建设领域,中海阳拥有一批核心技术人员和优秀现场管理人员,对高压并网系统安装及调试有着丰富的实战经验。东台光伏电站的成功并网,也为中海阳工程项目部树立了标杆,丰富了中海阳在“打硬仗”方面综合管理的项目经验。
0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