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纪新能源网-新能源行业媒体领跑者,聚焦光伏、储能、风电、氢能行业。
  • 微信客服微信客服
  • 微信公众号微信公众号

专访爱康太阳能董事长陈刚——双反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2012-01-19 中国经济和信息化李强强79650
  6年前,作为应对中国铝型材行业第一次“双反”调查的企业代表,他曾眼睁睁地看着原本胜券在握的“双反”调查官司的失败。这样的结果令他很失望。

  时隔6年,太阳能光伏业“双反”再次来临,无疑又一次刺痛了他敏感的神经。他曾给广东省政府高层上书,甚至直接向温家宝总理建言,表达他多年来的思考。

  作为广东省太阳能光伏领军企业负责人,陈坦言,他们还有很多事情要做。而目前,他最想做的一件事情,就是效仿改革开放,在广东推动“光伏综合试验区”的设立。他说,这样的试验区应该不止一个,要设立几个具有代表性的区域,让其充分尝试。这是中国光伏产业下一步的出路。

  作为曾经在铝型材领域应对过“双反”调查的企业代表,他到底有着怎样的思考?为此,《中国经济和信息化》常务副总编辑李强强与陈刚进行了对话。

失利

  李强强:你曾参加过2005年那次铝型材行业“双反”调查的应诉,想必对“双反”调查有切身的体会。当时的情况如何?

  陈刚:中国应对的铝型材行业第一个“双反”调查,是2005年加拿大对我们的铝型材行业的调查。我是行业的两名代表之一,代表企业全程参加“双反”应诉。

  当时加拿大边境服务局提出“双反”,我国对应的是商务部公平贸易局。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和我们之间沟通得非常好,我们一起代表企业参加“双反”应诉。佛山市南海区的铝型材产能最好的时候占到了全国的70%,作为企业代表和牵头人,我们做了很多准备。

  李强强:当时可供借鉴的案例比较少,既没规矩,也没先例,你们怎么样做决策?当时都做了哪些准备?

  陈刚:我们聘请了加拿大著名的律师事务所,并拿了对方很多证据资料,然后我们跟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一起去。对方非常害怕,因为他们很多数据都是虚假的,如果数据公开,他们也难以下台。

  我们跟对方谈,证据一项项列出来,对方哑口无言。但是这一次“双反”我们还是失败了,这一次失败对我们铝型材行业来讲影响是深远的,接着美国、澳大利亚也开始了对我们铝型材的“双反”。对于相关官员而言,这只是一场普通的贸易官司,他们不需要对这场官司的输赢承担任何责任。在整个“双反”案中他们没有认真做好准备,资料也没有好好研究,也没有向我们了解过情况,这样打官司当然没法赢。

  李强强:整个“双反”调查事件的来龙去脉,你事后了解清楚了吗?

  陈刚:国外企业对中国进行“双反”,会通过中国的某些咨询机构拿到第一手资料。我们铝型材行业的资料是北京的一家咨询机构提供给他们的,据说只收了10万元的咨询费。美国的“双反”也是一样,他们找我们所谓的咨询机构,把我们的资料买过去。在这些资料中所有企业的补贴、政策写得清清楚楚,而且没有落实的补贴也写进去。

  李强强:有人认为,在美国、在欧盟,政府对光伏等一些行业的补贴也是事实存在的,但他们补贴的对象是用户,而中国政府是直接对企业进行补贴,这样就很容易被人家揪住小辫子。你认同这种说法吗?

  陈刚:不仅仅是补贴电价,欧洲政府同样也会对企业进行补贴。欧洲政府为了促进新兴产业发展和保证就业对企业进行了大量的补贴,补贴力度比中国大得多。在欧洲一家几百人的企业就能够获得600万欧元的设备投资和人员聘请的补贴。实际上在欧洲和北美,他们的企业获得的补贴比中国多得多。我们为什么不可以通过行业协会定期向国外的咨询机构购买同样的资料呢?

李强强:你的观点很犀利,但有一些看法我并不认同。互设贸易壁垒,最终只能是双输。怎样从根本上解决贸易保护问题?怎样在更为合理的框架下去支持产业的发展?在产业崛起的过程中,这种针对中国的贸易保护是必然的吗?

  陈刚:不是。这叫做游戏规则,这种游戏规则大家都遵循。你给我一枪,我也可以给你一枪,我们同样可以用这种方法拿到他们企业的补贴资料去对付他们。同时不要总是被动地应对国外“双反”调查,可以有预见性地主动对他国发起“双反”调查。在全球经济不景气的当下,不仅是新兴产业,也包括传统产业,有些国家对建新厂和增聘员工的补贴远远大过中国。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2024全球光伏品牌100强榜单全面开启【申报入口】 2024第四届中国高比例风光新能源电力 发展研讨会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