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纪新能源网-新能源行业媒体领跑者,聚焦光伏、储能、风电、氢能行业。
  • 微信客服微信客服
  • 微信公众号微信公众号

温州光伏产业“沉浮”调查系列报道(上)

   2012-02-28 温州商报杨德月11000
核心提示:引语光伏:看上去依然很美在去年借贷风波发生之前,温州还从来没有一个产业像光伏这样背负骂名:信泰集团资金链断裂,源于民间高利贷用于
引语

光伏:看上去依然很美

在去年借贷风波发生之前,温州还从来没有一个产业像光伏这样背负“骂名”:信泰集团资金链断裂,源于民间高利贷用于大规模投资光伏产业,更有相关人士称,温州企业资金链断裂有一个共同特点——铺大了多元经营的摊子,除了投资房地产外,这些企业中至少有80%涉足了太阳能光伏产业。

一时之间,光伏产业成为诸多受牵连企业的众矢之的。记者在走访相关企业时,一些负责人坦承曾遭遇不少诘难:谁叫你投资光伏的?这不是自寻死路?去年底,正泰集团将滨海园区一光伏项目地块调整为低压电器基地,更被不少“谈光伏色变”的旁观者视为“撤退”的信号。

但真相到底如何?光伏产业是否就如传言中的“泥潭”,温州光伏企业已经深陷其中无法自拔,坐等末日光临?另一方面,根据彭博新能源财经公布显示,2011年全球光伏装机量为28GW,并且保持每年增幅30%以上;而国内光伏市场也已全面启动,2011年装机容量近3GW,同比增长500%。就温州来说,光伏产业扶持和推广的政策也已出台,计划到2015年光伏产业总产值实现150亿元。

据了解,经历2008年和2010年的两次国际光伏产业洗牌之后,温州光伏企业共30多家,涵盖光伏产业链的每个环节,2010年产值约为10亿元。对照正日益扩大的国内外市场,温州光伏产业显然刚刚上路,无疑“看上去依然很美”。

美,还是不美,读者自有判断,记者采写本组报道,试图为读者提供一种尽可能全面的视角。

“美方的指控可能正是因为他们对中国市场的无知。”2011年10月27日,正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南存辉应邀出席了在西班牙召开的全球清洁能源峰会,接受采访时他如是表态。此前,美国7家太阳能电池板生产商向美国商务部和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ITC)提起贸易申诉,要求美国政府对中国出口到美国的太阳能电池(板)展开“双反”(反倾销、反补贴)调查,并征收超过100%的反倾销关税。

屋漏偏逢连夜雨。同一时期,欧洲多国纷纷削减光伏补贴,欧洲市场的不景气已经让中国光伏业“步步惊心”,而此时美国这个全球第四大光伏市场,又在酝酿针对中国光伏业的“双反”调查,让处于困境中的中国光伏产业雪上加霜。同时,2011年下半年温州持续发酵的企业资金链断裂风波,更被业界不少人士归咎为“都是光伏惹的祸”。

一时之间,众多谨慎前行的温州光伏企业颇有“忍辱负重”的况味。

两次洗牌洗掉利润空间

太阳能光伏行业的热潮始于2007年,至今不过5年多时间,在浙江天晶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德榜看来,确实“虽然时间不长,但动静不小”。他所说的“动静”,是指2008年和2010年国际光伏行业发生的两次洗牌,第一次洗牌把暴利洗成了微利,第二次则把薄利洗成无利可图,洗牌如同利润“大抽血”,导致多数光伏企业在短时间内相继倒下。

所有悲欢的故事,都围绕着一片薄薄的硅片展开。

据介绍,光伏产业链主要分5个环节:晶体硅硅料、拉棒切片、太阳能电池、电池组件、市场安装,晶体硅硅料和市场安装两个环节占据了主要利润,但都掌握在国外企业手里,国内的光伏企业主要集中在中间三个环节。2007开始,国外对太阳能电池的需求急剧爆发,国内各地纷纷上马太阳能项目,陈德榜透露,根据业内的统计,2008年上半年达到高峰,光伏企业数量超过500家,“利润太高,诱惑太大”。

诱惑到底有多大?陈德榜给记者描述的一个场景,依稀可见当时的盛况:他向上游的拉棒切片企业采购原材料硅片,需要提前二到三个月时间,先全额付款,否则就采购不到硅片;下游的组件企业向他要货,也至少要提前一个月,并且先付全额订单款,否则也拿不到货。大家都在拿现金抢购,你说价格谁说了算?

但很快盛极而衰,这种“喜洋洋”的局面便戛然而止,代之悲歌四起。2008年9月,金融危机席卷全球,国外光伏市场急剧萎缩,国内产能瞬间过剩,此前处处受捧的国内众多光伏企业,一夜失宠。订单一天两个价,接连跳水。2008年9月之后的数月间,原材料硅片每片单价从60元跌到14元,硅片的原材料多晶硅从每吨350万元急降到38万元。

“国内500多家光伏企业,当年底就倒闭了300多家。”陈德榜推测,这个时期中,温州许多从传统产业突然转行进入光伏的企业,难免遭受池鱼之灾。根据记者掌握的信息,温州多家转行从事晶体硅拉棒、切片的企业,基本亏损,但最终是否倒下,要看先前的实力。

“大跃进式”扩张遭遇重挫

“2007年的时候,哪怕做最下游的组件,也从来不缺乏订单,哪怕再小的光伏企业门口都堆满了卡车。”一家硅片制造企业市场部人士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采访时称,2008年、2009年各路资本潮水般涌进光伏,“做袜子的、做手套的、做打火机的,什么都进来了”,国内光伏行业由此拉开“大跃进式”扩张序幕。

当然,做眼镜的信泰集团,也在这个时候进来了。根据公开的说法,因为眼镜行业利润率较低,新能源的暴利令胡福林全力投入。媒体披露,2008年,信泰集团成立了新能源事业部,先后投资组建了浙江中硅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浙江赛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多家光伏企业。倘若事实如此,那么历经光伏行业的两次洗牌,摧毁了胡福林投资光伏产业的所有期待。

按照公开披露的说法,胡福林全力进军光伏产业,或为谋求上市,但风险也由此被急剧放大。根据记者调查掌握的信息,温州其他几家投资光伏的企业,遭遇光伏投资亏损之后,并无破产倒闭之虞,盖因主业根基扎实,或资金来源充足,而其本人都不屑于提及投资受挫事宜。

数据显示,2011年全球光伏产能过剩为10GW,其中8GW来自中国,到2012年产能过剩将上升到22GW,多位业内人士一致认为,到2013年,仍能存在的中国企业数目最多仅为目前一半。正泰集团媒介处相关人士表示,随着我国光伏产业规模逐步增大,国际化程度愈加增强,同时产能过剩的矛盾日益凸显,利润空间受挤压进一步加剧,竞争愈加激烈,同时外加欧洲削减太阳能补贴、美国“双反”贸易调查,行业整合加剧。

换句话说,温州现有的30多家光伏企业,在今后一段时期内,有可能主动走向整合、重组,为了一个光明的市场前景,温州光伏企业暂时的“忍辱负重”,希望有个盼头。但悲观显然不宜过甚,随着2011年国家光伏上网电价的落实和太阳能光伏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相继颁布实施,以及温州市政府出台的《关于促进新能源产业发展与推广应用的实施意见》,都已经给温州光伏产业发力崛起提供了相应的市场和政策上的准备。

未完待续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2024全球光伏品牌100强榜单全面开启【申报入口】 2024第二届中国BIPV产业领跑者论坛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