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出货量明显提升,却无奈遭遇价格的大幅下跌,2011年中国光伏企业普遍陷入亏损的泥潭。
光伏企业普遍由盈转亏
近期发布2011年业绩报告的太阳能光伏企业包括尚德电力、晶科能源、英利绿色能源、天合光能、东方日升新能源、浙江向日葵及北方光电股份等,这些企业的净利润毫无例外地出现严重下滑。
报告显示,尚德电力2011年净利润由2010年的22.08亿元,转为净亏损8.44亿元。英利2011年净亏损32.09亿元,而2010年同期净利润为13.87亿元。与此同时,晶科能源2011年净利润为2.73亿元,较上年同期下降69%。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各家企业的出货量却呈现大幅上升。尚德电力2011年全年光伏组件出货量同比增长33.3%;晶科能源太阳能产品出货量则达到创纪录的950.5兆瓦,比2010年增加97.9%;英利该年度光伏组件出货量为1603.8兆瓦,同比增长51.1%;天合光能2011年光伏组件出货量达到约1.51吉瓦,同比上升43.1%。同时,东方日升新能源和浙江向日葵及北方光电在年报中也表示2011年光伏产品销售量同比仍保持增长。
销售量纷纷飘红,却换得亏损的业绩,这不禁令光伏企业们集体抱怨价格的大幅下跌。
组件价格接近“冰点”
上述公司在年报中大多表示,由于报告期内受欧洲债务危机蔓延、全球光伏行业产能过剩及美国光伏“双反”调查等因素影响,光伏产品销售价格出现大幅下跌,甚至产品价格下降幅度大于原料采购成本下降幅度。
根据彭博汇编的数据,光伏组件价格在2011年大跌了47%。此外,行业研究机构IMS Research数据显示,2010年11月,太阳能电池组件均价1.9美元/瓦,而2012年2月22日,电池组件均价已降至约0.86美元/瓦。这都预示着光伏行业进入微利生存时代。
作为新兴产业,太阳能光伏产业最近几年发展迅速,尤其在2010年达到了行业景气高峰。但有业内人士指出,全球光伏市场在2011年出现了严重的产能过剩、供需失衡的情况,从去年3月开始光伏产业的发展就始终伴随着“消化库存”的巨大压力,有些公司甚至以“亏本”为代价来消化库存。
光伏业的未来在国内
从去年开始一直备受关注的美国对中国光伏业的“双反”调查公布日期已被推迟至3月20日。如果指控成立,75家中国光伏企业将面临高达20亿美元的损失。此外,德国将要下调光伏补贴20%-30%的消息传出后,也令海外光伏市场景气指数再次大跌。随着国外市场的“收紧”,专家表示光伏企业的未来在国内。
据悉,目前我国光伏产量已居世界第一,而国内生产的光伏产品中90%要出口到国外,只有10%消化在国内市场。因此,加快拓展国内市场是推动我国光伏行业发展的必然途径。
中投顾问高级研究员李胜茂也认为,现在光伏企业应该密切关注国内光伏市场快速发展的动向,这将是一种非常好的防范风险的方式。“因为欧洲削减补贴,美国‘双反’还没有结果,因此国外市场近期的快速增长是不可能的,但是国内爆发式增长的端倪已经出现了。因此,企业一定要抓住这个机遇,去抵消国外市场增长乏力的风险。比如,光伏电价标准出台之后,西部地区掀起了一轮光伏电站开发热潮。”他说。
0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