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天亮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冶金科工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2011年我国多晶硅总产量达到6.5万吨,仅次于美国,列世界第二位,能满足国内下游企业需求的50%,为我国光伏产业参与国际竞争,打下了良好基础。
但自去年以来,在欧债危机影响下,欧洲各国调整光伏补贴政策,设法限制打压中国产品出口,美国对中国光伏实施“双反”贸易调查,对中国光伏产业造成了巨大冲击。扭转这种局面,最好的办法是改变中国光伏产品“两头在外”的市场结构,加快国内光伏发电的市场开发,使中国制造的清洁能源在中国发挥作用,使中国由最大光伏制造国变为最大光伏应用国,造福子孙后代。
虽然国家有关部门出台了光伏发电市场规模化启动的相关政策,但操作过程中仍有许多困难,需要具体配套政策。
首先需确立稳定的上网电价机制。参照美国、德国、日本等国的经验,落实光伏电站全运营周期的合理上网电价。增加电网的接纳能力,保证光伏电站上网,并及时全额支付上网电费。
其次应简化用地审批手续。地面光伏电站占地较大,应优先选择荒地,提高土地利用率。并在政策上予以支持,如荒漠电站的用地指标不纳入城镇建设用地指标,简化用地手续,减免土地相关税费等。
同时要扶优扶强,打造世界级多晶硅生产企业。目前全世界多晶硅主要集中在美、中、德、韩、日等国约百家生产企业,其中位居前十位的企业占总产量的80%,产业集中度高。而我国目前有近六十家企业向工信部申报准入,生产企业数量多、规模小,技术、管理、装备水平参差不齐。建议国家主管部门坚持扶优扶强策略,重点选择3至5家企业予以支持,鼓励重点企业扩张产能、提升技术,节能降耗,打造具有竞争力的世界级多晶硅生产企业。
0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