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不到20天的时间内,英利绿色新能源(YGE.NYSE)两次最低价中标,使其饱受争议:第一次是2月29日宁夏中卫30MW并网光伏电站5.18元/瓦的全场竞标最低价;第二次则是近期的黄河水电50MW硅片换组件招标。
黄河水电50MW硅片换组件开标结果显示:报价最低的几家分别为英利2.99元/瓦、西安佳阳2.997元/瓦、尚德3.23元/瓦。
“硅片换组件,也就是说黄河水电出硅片,而英利帮其加工成组件,黄河水电只需要给英利中间的加工费用。”3月14日,昱辉阳光一位高管对记者解释,但其认为加上17%的增值税,企业正常的报价应该是3.3-3.4元/瓦之间,“而且这个价格基本上也是没有利润的”。
20天内两次低报价,也回到了业内多年来对英利的争议:它是实现光伏低价上网的英雄,还是价格的屠夫?
英利的低价逻辑
“总的来说,英利报的是未来的价格,而且直接是他的底线。”弘亚世代投资咨询有限公司副总裁刘文平告诉记者。
刘文平分析,因为同时生产单晶,故此英利的硅片成本比其他家略高,“假定它的硅片成本是0.2美元/瓦。根据2011年第四季度财报,英利总非硅成本0.64美元/瓦,那么电池和组件环节0.44美元/瓦,跟这次报价0.40美元/瓦(注:未加入国内17%的增值税)相比还是有些差距。”
事实上,如果以当前硅料成本20美元/公斤计算,1瓦组件所需硅料为0.12美元,硅片成本为0.15美元,电池与组件的加工成本为0.44美元/瓦,总体加总为0.71美元/瓦,加上17%增值税为5.25元人民币/瓦。
刘文平说,现今5.25元/瓦是建立在从硅料一直到组件所有环节都不赚钱的理想状态,“但英利想的是未来数个月后的价格,6个月后整体的成本应该可以降低3毛钱左右,即达到5元/瓦的价格,而建电站需要数月的时间,数个月后2.99元/瓦的组件加工费用可以确保英利赢利”。
最差的结果是,纵使英利现在交货,2.99元/瓦的价格也可以让其可以支付原材料及员工工资,只是缺少设备折旧所产生的费用。
根据英利提供的资料,欧美市场和新兴市场、中国市场分别占英利出货量的66%、14%和20%。2011年第三、四季度,英利均称来自中国市场的出货量超过之前的所有累计总和,对2012年中国的市场预期是3GW.
一位光伏企业人士称,在3GW的预期中,英利对国内市场2012年占有率的目标是30%,即900MW.
据来自权威人士消息称,新的可再生能源发电电价附加目前已形成方案,电价附加有望上调至8厘/千瓦时,在目前4厘/千瓦时的标准上增加一倍,从而有助于推动包括光伏太阳能在内的新能源产业快速发展。
光伏商业模式之辩
随着德国4月1日新的光伏补贴方案析行将落地,加上欧债危机的持续影响,包括德国、意大利、西班牙、英国等在内的欧洲市场均面临光伏安装量萎缩的危险。
“现在有的企业在欧洲市场的报价都已经下降到4.5元/瓦了。”上述昱辉高管称,虽然此为企业清库存行为,但也导致整个市场失衡。
“但英利在国内的价格拼刺刀让我们很被动。”一位光伏企业高管对此很是无奈,在2月29日英利报出5.18元/瓦的低价后,其意大利客户也要求该厂的组件订单达至此价格,否则取消合约,“但是在目前的成本下,几乎所有的厂都不可能做到”。
该高管称,在英利报出5.18元/瓦的价格后,组件价格一周下跌了10%,光伏企业日子更加惨淡,“国内企业倒闭潮由此加剧”。
在美国“双反”之外,目前包括SolarWord等数家光伏企业正在酝酿欧洲对华光伏“双反”,原因在于过去一年中国光伏企业的低价竞争,已造成欧洲大量光伏企业的倒闭。
在中盛光电总裁佘海峰看来,中国企业文化不好的一点是喜欢拼价格刺刀,在欧洲市场光伏企业在过去半年里已经养成了低于成本价销售的习惯。“抢占市场份额成了唯一的自欺欺人的理由,在产品如此同质化,可替代性这么高的行业里,低端市场份额又有多大意义呢?”
佘海峰对记者解释,健康的企业需要保持10%以上的利润,才能保证持续的研发投入和产品质量的不断提升,“低价只能带来低质量和更缓慢的技术革新”。
0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