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光伏产业最近厄运连连,先是德国、意大利等主要市场相继大幅下调光伏应用补贴,如今又遭遇正处于上升期的美国市场“双反”制裁打击,欧美市场环境的急剧恶化已让众多光伏企业苦不堪言。
产业寒冬中须抱团取暖。5月24日,包括无锡尚德、保定英利、天合光能等一线光伏企业齐聚上海,共同表示美国针对中国光伏产品征收反倾销税的初裁结果“损人不利己”。与此同时,与会企业共同呼吁中国政府出台光伏产业促进政策,以推动国内光伏市场加速启动。
事实上,近期一系列政策动向也充分显示政策方已着手制定相关扶持政策,而以即将出台《分布式发电管理办法》为标志,相关主管部门以分布式发电促进国内光伏产业扩容的姿态已愈渐鲜明。
转战国内时机成熟
2011年下半年以来国内乃至全球光伏市场持续低迷的一个主要成因是占据95%市场份额的欧洲市场国家传出将下调政府补贴的消息。当时,国内政策方已开始酝酿出台扶持政策促进国内市场启动。
去年8月,国家发改委宣布国内光伏发电项目采取固定电价补贴政策,规定2011年前建完的光伏项目,上网电价为1.15元/千瓦时。此举引发了国内各地出现持续的抢装潮,截至2011年底,全国光伏发电装机由2010年的近90万千瓦大幅跃升至300万千瓦。
尽管政策利好出台,但300万千瓦的装机,只相当于德国2011年750万千瓦装机的一半不到,而相对于全球6700万千瓦的份额更微不足道。
今年起德国和意大利下调补贴额度相继成为现实,美国市场又遭遇“双反”困扰,各主要市场需求锐减带来巨大的市场份额真空。按照市场预计,德国装机量占全球装机的比重可能下挫20%,如果以今年全球装机达33GW计算,仅德国市场需求就将下降近7GW。
因此,国内市场加速启动以及早填补市场空间已成为众多企业的呼声。而从目前国内发展光伏产业发展面临的形势来看,这一时机也渐渐成熟。
政策上,即将出台的《可再生能源“十二五”发展规划》已决定将2015年国内的光伏装机目标锁定在1500万千瓦,在目前基础上翻两番多。同时,为规范并促进光伏并网发电并网的各项标准也在陆续制定中。
而更值得一提的是,23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提出,将鼓励自给式太阳能产品进入公共设施和家庭,这是继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制止太阳能盲目扩张后,最高层面的政策基调首次开始现积极调整。
此外,在技术进步及市场竞争等多重因素影响下,国内光伏企业生产成本不断降低。据了解,目前国内光伏发电项目的成本已逼近1元/度,将进入平价上网时代。同时,国内投建光伏电站的内部收益率接近10%,主要光伏企业产品毛利率维持在10%到15%。
业内分析指出,从目前来看,光伏产业已告别此前暴利时代,这有利于产业发展回归理性,这种状态也有利于国内市场大幅开启时,产业避免再次陷入盲目扩张状态。
“分布式”扩张或成主动力
国内光伏市场大幅启动在即,业内专家指出,从风电产业发展至今所遭遇的瓶颈以及目前国内光伏发电所面临的现状来看,未来国内光伏发电加速扩容的主动力不在大型地面电站的全面兴建上,而须依靠以屋顶电及离网独立发电系统上。
目前,国内风电场大规模窝电造就了“弃风”现象泛滥,而这一现象有可能在太阳能光伏发电身上再次重演。
国网能源研究院新能源所所长白建华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太阳能发电对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的冲击比风电有过之而无不及,这也预示着太阳能并网难问题将更突出。同时,由于目前国内建成的光伏电站多建在偏远地区,电网未覆盖到位,发出的电无法向外输送更是一大难题。
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副所长李俊峰此前曾表示,目前全国有近1/3的光伏装机未上网,而据中国证券报记者了解,截至目前,中国大部分大型地面电站项目仍未开工,众多项目所遭遇的一个共同难题就是无法及时拿到并网许可证。
李俊峰表示,从国际市场经验来看,分布式发电同样可以缓解光伏产业产能过剩的矛盾。此前以集中式开发为主,现在乃至未来应该逐渐向分布式光伏发电过渡,自发自用,缓解并网难题。
国家能源局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司司长王峻此前撰文指出,“自发自用”模式是新能源发电、分布式发电的基本存在方式和发展趋势。如果在全国范围内集中推广屋顶光伏系统等分布式电站项目,可免除大型电站发电并网难之患。
据众多国内光伏电站投资商反映,目前在中国西部投资建设大型光伏地面电站,尽管设备供应充足,价格逐渐走低,且固定上网电价补贴也比较明确,但电站建成后并网的不确定性仍让他们无法预知电站投资的回报周期和收益率。而投资屋顶电站,则可以少于地面站一半以上的投入获得比其高出数倍的投资回报率,且回报周期不用以“年”来计算。
根据即将出台的《可再生能源发展“十二五”规划》,光伏发电装机目标被确定为到2015年达1000万千瓦,到2020年达5000万千瓦。值得注意的是,到2015年,屋顶光伏电站规模为300万千瓦,到2020年则达2500万千瓦。这也预示着,未来10年内,以光伏屋顶电站为代表的分布式光伏发电将成主流。
0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