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小峰陷入了“破产”漩涡。
不久之前,赛维一再推迟的财报终于公布:负债总额60亿美元,负债率达87.7%。
作为中国最年轻的新能源首富,彭小峰一手打造的赛维,失去了最大太阳能多晶硅制造商的光环。
其实,“赛维将死”,延续了一些人对于“新能源将死”的论调。
这从资本界看得分明。
光伏方面,2005年到2010年,有24家企业实现IPO,2011年仅为3家;风电方面,2011年以来,仅有4家风电企业获得融资,2012年至今,这一数字是零。
从炙热转向严寒,中国新能源产业,只经历了几个月。
受欧洲补贴下调、产能增长过快、产品价格大幅下滑、美国“双反”调查等影响,行业整体处于过度悲观状态。相比2005年至2008年,新能源带给投资者上百倍的回报,近一年来,这一数字缩减到了三四倍左右。
不过,由此认为“赛维将死”甚至“新能源将死”,是否有失公允?
先从资本市场来看,上市=暴利,这样的时代结束了。
伴随二级市场估值回归,VC/PE境内IPO退出账面回报倍数,呈现整体下滑趋势。
根据清科研究中心的数据,32家VC/PE支持的上市企业,为背后75支投资基金,仅带来4.24倍的平均账面回报。
在这个角度分析,资本界“由热转冷”,并非是新能源的特例。
再看新能源产业自身,经过十年磨砺,特别是金融危机冲击,该领域多数幸存企业,品牌、技术、规模、成本、商业模式、管理,都在重新洗牌中精进一步。
比如,饱受非议的赛维,以资本为纽带,以专业化、市场化为基础,拥有六大产业集团,各自互为上下游,又独立面对市场,这具备了较强的抗风险能力。
欧洲老牌破产,北美新兴中途夭折,中国企业还能苦苦支撑,很大程度上源于筋骨愈发强健。
三看政府对新能源的态度。
一直以来,赛维等新能源企业,与地方政府“捆绑在一处”,这让其发展具有了一层保护膜。不过,在中央层面,受产能过剩、高能耗等因素影响,对于风能、光伏等,长期处于支持和限制的纠缠中。
新能源遭遇暴风雪,让政府下决心伸出援手。
5月24日,财政部节能减排工作会议提到,安排979亿元节能减排和可再生能源专项资金,比上年增加251亿元。
根据测算,以光伏两基金(可再生能源发展基金、可再生能源附加电费)规模,到2015年,每年将能支持约5GW的新增装机。若以增加100亿元可再生能源发展基金计算,按目前补贴标准,可从资金层面上解决市场对补助规模的担忧。
过去几个月的“由盛转衰”,对于新能源产业,未尝不是一种好事。
在各地大规模上马之后,新能源企业,是否需要兼并重组?国外市场受阻,打开国内市场,新能源企业,是否能在并网技术、光电转化率上大踏步前进?
眼前的历练都当是一种警示吧。其实,危与机从来是一对孪生兄弟。
0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