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的中美贸易之间,注定不平静。
5月17日,美国商务部作出裁决,决定对中国太阳能光伏产品征收31.14%-249.96%的反倾销税。
这并不是美国历史上第一次对中国太阳能产品征收相关关税,早在今年3月份,美国商务部就初裁决定,对中国光伏产品征收2.90%-4.73%的反补贴关税。
不过,与3月份的“象征性”关税相比,这次的裁决是有史以来美方开出的最严重的一次惩罚性关税。
据美方统计,此次关税决定将影响59家中国太阳能公司,这些公司对美出口金额达到了将近31亿美元,损失可谓惨重。
对此,英国《经济学人》杂志这样评论,美国针对中国太阳能电池板的关税是危险且无意义的,“美国将中国的太阳能电池板拒之门外,既不会帮到这个星球,也不会帮到自己国内的消费者,关税甚至不会对美国的太阳能公司提供多少保护。”
然而,对于在飘摇之中的的中国太阳能行业来说,美方的决定,无疑是一次巨大的考验。
美方半年后作终裁
在初步裁定出来以后,众多美国太阳能企业感到“大喜过望”。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国商务部对美表示强烈不满,相关协会用“极不合理”、“极不公平”等词语批评美方的作法。
商务部新闻发言人沈丹阳在初裁结果公布当天发表讲话,强调中方敦促美商务部在后续调查中更正错误做法,避免作出不公正的裁决。
“美国针对中国光伏产品的反倾销初裁,不公平不合理,不符合太阳能的行业发展趋势,阻碍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能源危机的努力。”常州天合光能公司给时代周报的回复中这样称。
作为美商务部列出的榜单中的一家企业,常州天合光能将面临美方提出的高达31.14%的关税惩罚。
天合光能首席商务官金思理说,“我们将以事实和数据为依据来积极应诉,充分证明此类关税是太阳能迈向平价电力,替代化石能源进程中的障碍。”
中美之间的这场光伏纠纷,源自于2011年10月,当时,美国太阳能公司巨头SolarWorld联合7家美国光伏企业向美政府提出申请,要求美国商务部向从中国进口的太阳能光伏电池板征收超过100%的关税,以抵消中方不公平定价做法,并要求以数额不明的反补贴税来抵消所谓的中国政府补贴。
最终,美国商务部公布的裁决结果仍低于当初美国企业双反调查申请方所要求的250%反倾销税,但却又远高于3月份美国商务部公布的2.9%-4.73%中国太阳能组件反补贴税。
美国相关部门给出了另外的解释。6月6日,美国商务部国际贸易局发言人蒂姆•杜鲁门在给时代周报的回复中表示,“我们相信,这次的裁定,中国和美国都会从中受益。”
“当各方都遵循国际贸易法的规定,而且公平贸易惯例能够以公开透明的方式执行,贸易的两国均会得益。”
据悉,在初裁之后,有关各方有机会提出意见,美商务部在作出最终裁定之前将予以考虑。美商务部还将根据行政档案资料并完全按照美国法律和世贸组织协定,在此案件程序中作出最终裁定。
不仅如此,提交此次“双反调查”的美国光伏制造联盟的代表,更是表示,他们有信心美国政府会对中国光伏企业征收更高的进口关税。
美国光伏制造联盟的律师团首席律师布莱•特比尔说,“我们有很好的理由相信最终税率可能会增加。”
此前,他在接受电视媒体采访时表示,“有明确的证据表明中国政府存在非法出口补贴的行为,中国太阳光伏企业进入美国的产品也存在倾销现象。”
蒂姆•杜鲁门在回复时代周报的采访函中表示,“美商务部预计,将于2012年10月10日宣布反倾销和反补贴调查的最终裁定。”
按照美国商务部的回复,2012年11月19日或之前,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ITC)也将作出最终损害裁定。如果美国商务部以及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都作出肯定性的最终裁定,从中国进口太阳能电池对国内产业造成重大损害,或存在实质损害威胁,商务部将发布反倾销命令。
中国启动反制裁措施
尽管目前美方对裁定表示满意,但从长远来看,这一决策似“损人不利己”。
英国《经济学人》杂志这样评论,“无论SolarWorld公司的控告在法律上有何优点,美国将中国的太阳能电池板拒之门外既不会帮到这个星球,也不会帮到自己国内的消费者。”
美国光伏研究机构Solarbuzz的研究室主任WolfgangSchlichting在给时代周报的回复中则分析,初步裁定可能对中国最小型的太阳能光伏组件生产商造成巨大的影响,“首先,他们可能会被沉重的税收打击,而由于他们有限的工业经验和采购能力,他们可能很快地陷入挣扎当中,并为了节约成本而实行由第三方电池供应的解决方案。”
在他看来,美方的做法,将导致很多小型的中国太阳能光伏公司被阻挡在美国市场之外,甚至直接选择不进入美国市场。而由于本国光伏市场的快速增长(美国的需求不足全球光伏需求量的10%),这些制造商将会有其他的选择来继续向前发展。
实际上,在美国商务部执行裁定以前,来自中国内地的一级组件供应商已经开始使用台湾生产的电池,来满足全球一部分光伏组件的需求。
对于其他二级和三级的中国组件供应商来说,既然不能保障对美国需求的供应,并避免附加进口税的限制,他们可能将会在将来撤出美国市场。
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此前在给媒体的回复中就表示,中国光伏企业会团结一致,继续在反倾销和反补贴程序中积极、顽强、有力地抗辩,为维护自身合法利益尽最大努力。
与此同时,中国也启动了自己的措施。在美国针对太阳能光伏电池的“双反调查”出来不久,5月24日,中国商务部也发布2012年第26号公告,公布了对美国可再生能源产业的部分扶持政策及补贴措施贸易壁垒调查的初步结论。
根据调查结论,商务部初步认定,美国6项被调查措施构成世界贸易组织《补贴与反补贴措施协定》第3条的禁止性补贴,并违反了上述协定的相关规定。
光伏企业逆境重生
本次贸易大战凸显我国太阳能产业面临的问题,但在2011年之前,太阳能光伏行业在美国还尚未引起过如此多的关注。
事实上,中国光伏企业成长速度很快,据德国一个光伏杂志统计,2010年中国太阳能电池产量达13GW,占全球市场份额的47.8%。
全球光伏制作业的残山剩水被中国企业盘踞,让打算振兴新能源产业的美国觉得不悦,尤其是在美国光伏制作业成长并不如意的时代。
在全球光伏市场需求收紧的情形下,美国前段时光有不少光伏企业倒闭,此中不乏全球着名企业。
美国光伏制作商将破产潮归咎为中国同业的低价推销,且以为中国企业如斯大幅下降产物价钱背后是中国当局的高额补助。
而在进入2011年,随着光伏电池组件价格大幅跳水,美国光伏发电的成本迅速下降,市场安装量大幅攀升。
这给了众多中国光伏企业更多机会,在强劲的需求(主要来自欧洲)以及宽松的贷款刺激下,中国的电池板生产行业经历了爆炸式增长。
中国的太阳能光伏企业能以低于行业平均成10%左右来生产相应电池。这种低价策略削弱了欧美制造商:在2009-2011年间,美国进口的廉价中国电池板的货值从6400万美元激增到31亿美元。
廉价的中国制造促进了美国光伏市场的发展,也为一年多以后的“双方”调查埋下了伏笔。
与此同时,由于太阳能电池板产能过剩,需求的增长低于预期以及人为的价格陡然下降等因素,很多公司都经历了艰苦的过渡时期,而价格的下降则挤压了企业的利润空间。
如今,在中国国内,曾经被誉为朝阳产业的太阳能光伏行业并不乐观,面临畸形发展的状况。
据调查显示,中国半数以上的中小电池组件企业已经停产,30%大幅减产,10%-20%小副减产或努力维持,并已开始不同程度裁员。这些都导致了今天的产业困局。
太阳能光伏产业的美国分析师迈克尔•贝克认为,在2012年的太阳能光伏产业走向,已出现两种情况可供分析。
“第一种情况,也是人们更愿意看到的是,市场随着供需数量的进一步统一趋于稳定,去年的痛苦即将结束。而第二种情况则可能是产业链的各个环节将重复或继续2011年的不平衡状态,这一情况无疑会让人们感到焦虑。”
中科院清洁能源技术发展中心主任黄伟光则表示,要从这次贸易大战中汲取经验教训,通过技术创新提高产品质量和产量,使行业得到健康、有序的发展。
也许,对于正在遭受海外壁垒的中国企业,需要服膺的是,下一次危机永远都不会与上一次一样。
0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