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纪新能源网-新能源行业媒体领跑者,聚焦光伏、储能、风电、氢能行业。
  • 微信客服微信客服
  • 微信公众号微信公众号

浙江省能源科技装备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印发

   2012-06-13 34260
核心提示:浙江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文件浙发改规划〔2012〕489号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省级有关单位:现将《浙江省能源科技装备产业发展十二
浙江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文件

浙发改规划〔2012〕489号

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省级有关单位:

现将《浙江省能源科技装备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组织实施。规划项目要严格按照产业政策、投资项目和资金管理的有关规定办理。

二○一二年五月七日

浙江省能源科技装备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

能源科技装备产业是能源供给安全和建设低碳社会的有力保证,突出反映了一个国家和地区的科技水平、创新能力和制造业实力。发展能源科技装备产业不仅是我省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内容,且对我省发展低碳经济和循环经济、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也具有重要战略意义。根据《浙江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浙江省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规划(2010—2015年)》、《浙江省“十二五”及中长期能源发展规划》,参照浙江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发展装备制造业的若干意见》,制定本规划,规划期2011—2015年。

一、现状与特点

(一)现状

“十一五”时期,我省能源科技装备产业发展较快,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速超过20%。2010年,全省能源装备制造业工业总产值达到3911亿元,约占同期全省装备制造业总产值比重上升到21.7%。

常规电力机组及辅机领域。以水轮发电机组及配套产品的研发、生产制造和服务为主,是全国重要的水力发电设备制造基地之一。火力发电机组企业3家,主要生产小型自备发电机组。

核电关联设备领域。全省有9家企业获得核安全许可证,在消防设备、风机空调设备、仪表阀类、新材料等辅助设备领域有较强竞争力和较高的市场占有率,其中消防类设备的市场占有率高达40%。

可再生能源科技装备领域。以太阳能利用和风能利用装备为主,2010年光伏电池产量达到1400兆瓦,太阳能热水器产量占到全国产量的25%,风电产业整机制造能力超过1000兆瓦。生物质能和潮汐能发电设备发展迅速,在循环流化床垃圾焚烧锅炉技术等方面全国领先。

石化科技装备领域。在大型空分成套设备、深冷成套设备、大型乙烯装置驱动用汽轮机组、大型石化装备集散控制系统等石化重大关键成套设备、海洋油气开发工程装备和输油管线等领域有较强竞争力。

电力传输装备领域。以电缆、变压器、高低压成套设备、开关柜等为主,部分产品在国内市场有较高的市场占有率。

节能装备领域。我省节能装备开发与产业化水平国内领先,具备了自行设计制造低温余热余压发电设备、高效电机及拖动设备等节能装备的能力,在半导体照明产业(LED产业)已形成较完整产业链。

(二)特点

龙头企业竞争力逐步增强。以杭氧集团、杭汽轮集团、杭锅集团、浙江中控科技集团、浙富股份为代表的我省能源科技装备龙头企业,依靠技术创新,具备了相当强的市场竞争力,其核心产品已进入国家重点装备配套体系,成为我省参与国内国际竞争的主力。

产业集聚效应日益明显。我省能源科技装备产业发展具有较强的“块状经济”特色,代表性的有杭州的常规电力装备产业,嘉兴、宁波、绍兴和台州等地的光伏与光热产业,温州的仪器仪表,湖州的输油管线,衢州的节能照明与输变电器产业等。这些“块状经济”正向着更完善、更具市场竞争力的现代产业集群转型升级,逐步形成了以特色优势品种为导向的区域性产业集聚,技术、品牌、标准、市场销售、服务等新的集聚优势日益显著。

创新能力不断提升。杭氧集团的空分设备、杭汽轮集团的工业汽轮机、杭锅集团的余热锅炉以及浙江中控科技集团的集散控制系统等产品在国内处于领先水平;湖州久立集团开发的超临界和超超临界火电机组锅炉的关键耐高温耐高压部件,填补了国内空白;浙富股份的水轮发电机组贯流机、轴流机组和潮汐发电机组等产品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正泰太阳能的非晶微晶薄膜电池生产与装备制造技术和昱辉阳光的硅晶体材料切片技术国内领先;精工的多晶铸锭炉、晶盛单晶硅生长炉制造技术也达到国内领先水平。依托高校和科研机构,建立了一批技术服务平台,为增强我省能源科技装备产业的创新能力提供了有力保障。

(三)存在问题

总体上看,我省能源科技装备产业仍然存在薄弱环节和制约瓶颈,与国内外领先地区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一是产业整体规模相对偏小,与陕西、四川等能源科技装备制造大省相比差距还很大。二是重大装备成套能力相对不足,产业总体上大多停留在较低层次的单机、零配件产品简单集聚上。三是核心技术自有率依然不足,对国内外先进技术的依赖较大,缺乏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技术引进与消化吸收创新的投入比重偏低。四是人才储备不够,高校和科研机构的人才培养滞后于行业需求,高端研发人才匮乏。

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加快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和技术创新,着力提升能源科技装备的设计、制造、系统成套和工程服务能力;重点发展清洁高效发电机组及关键辅机、核电关联设备、高性能太阳能和风能利用设备、电力传输装备、节能装备、石化装备等,积极推动生物质能、新型储能电池、清洁煤技术发展;建设一批特色鲜明的产业集中地和产业集群,培育一批国际竞争力较强的优势企业,开发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大装备,建设成为国内重要的能源科技装备产业基地。

(二)基本原则

坚持市场导向与政府推动相结合。突出企业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市场在优化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加强政府在组织领导、发展引导和行业调控方面积极作用,对重大技术装备制造和关键共性技术研发给予大力支持。

坚持自主创新与技术引进相结合。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中心环节,鼓励企业着眼于前沿领域,加强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大力实施品牌战略、知识产权战略和标准化战略。

坚持重点突破与整体提升相结合。着力培育一批重点产品、重点企业和重点产业集群,努力在产业升级影响大、关联度高、带动性强的先进专业装备、成套装备和重大装备领域取得突破,带动高质量基础零部件、新颖基础材料等相关配套产业的整体发展。

(三)发展目标

到2015年,力争实现五大目标:

产业规模稳步壮大。规模以上能源科技装备企业工业总产值接近8000亿元,年均增长15%。

产品结构显著提升。进一步做精普通装备、做大新兴装备、做强特色装备,开发一批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竞争力的优势产品,产品整体档次明显提升。

创新能力显著增强。建设50个以上具有自主设计和自主制造能力的国家级、省级能源科技装备研发机构(国家级、省级技术中心),重点骨干企业的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重达2.5%以上。

组织结构更趋合理。以龙头骨干企业为核心、大中小企业紧密配合、专业分工、协作完善的产业组织体系更趋健全;培育出年销售收入超过50亿元的大企业大集团10家,形成一批为重大装备配套的“专、精、特”的专业化零部件生产企业。

空间布局更趋优化。以开发区(园区)为载体,进一步加快产业集聚,建设20个左右特色鲜明、重点突出的能源科技装备制造产业基地。

三、重点领域和主要任务

(一)重点领域

1、常规电力机组及辅机领域

高性能水电机组。鼓励水电成套制造产业发展,重点发展大型潮汐发电机组、大中型灯泡贯流式机组、大中型混流式机组、大中型轴流式机组,着重做好抽水蓄能机组、大型冲击式水力发电设备开发及产业化。推动关键辅机及零部件产业发展,重点发展大型水轮机组及潮汐能装备配套的轴承、铸件、传动以及控制系统,完善水电及潮汐能装备产业链。

高效清洁火电机组。鼓励和引导企业参与大容量高参数机组生产及其关键辅机的研发和生产,重点发展燃气轮机余热锅炉、大型垃圾焚烧锅炉、1000兆瓦及以上电站辅机、50—100兆瓦热电联产汽轮机和100—300兆瓦等级的联合循环汽轮机、大型垃圾焚烧电站和热电冷三联供汽轮机组、60万千瓦超临界循环流化床。

2、核电关联设备领域

重型装备。开展核电核岛蒸发器主设备、压力容器、常规岛辅机设备等重装成套设备研发和制造;着力推动核级大型锻、铸件研发和加速器、辐射防护及其它民用核科技装备技术的发展和产业化,实现浙江省核电重装设备跨越发展。

自动化仪表控制系统。组织相关设计院、科研单位、大专院校及生产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开展三代核电数字化仪控系统和核级自动化仪表的研究和产业化,建设国内一流、国际先进的核电数字化仪控系统产业基地。

泵阀系列产品。围绕核级泵阀设备,重点发展稳压器比例喷雾阀/安全阀、大口径高压闸阀/止回阀、二级主蒸汽隔离阀等核一级阀和上充泵、喷淋泵、安注泵、余热排出泵、水压试验泵等核二级泵,不断完善核级泵阀的品种和规格系列,形成集成供货能力。

通风和空调设备。做大做强核级和非核级空调、通风设备,进一步扩大市场占有率。

新材料。开发和完善不锈钢管材品种规格,尽快形成规模量产。进一步加强新产品研发和市场开拓,继续巩固我省核级密封材料研发和产业化国内领先地位。

消防监测控制系统。完善产品产业链,不断提高系统的集成和创新能力。

3、可再生能源科技装备领域

太阳能光伏电池及设备制造。重点发展高效晶体硅电池/组件、薄膜电池组件制造产业,鼓励发展大面积超薄晶体硅切片,减少材料损耗;积极探索和改进硅材料提纯技术,争取在物理冶金法等工艺上取得突破,降低产品能耗和控制污染物排放;积极培育和推进太阳能电池/组件生产用EVA(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TPT(聚氟乙烯复合膜)、银浆和超白玻璃等辅助材料产业。以提高国产化水平为核心的光伏并网设备制造产业,重点发展逆变器等并网设备的国产化、规模化生产,提高可靠性,降低成本。加快推进光伏设备制造技术升级,重点开发低成本、低能耗、高质量太阳能级多晶硅材料生产装备、多晶硅铸锭炉、多线切割机及硅锭破锭设备、薄膜电池生产装备以及相应检测设备等。

太阳能光热设备。着力推进民用型光热产业发展,提高真空管镀膜工艺,发展相关核心设备的生产装备,鼓励企业应用集热管镀膜、发泡生产、水箱、支架流水线生产设备,积极开发太阳能—热泵一体化热水系统。重点发展热管型集热器、平板型集热器、内置金属流道玻璃真空集热管,大力发展嵌入式数字化太阳能热水器,提升光热产品整体行业竞争力。鼓励聚光太阳能热发电技术发展,重点发展塔式、碟式太阳能电站系统的集成及核心部件与设备,推动聚光太阳能发电站集成技术的发展。

风能利用设备。重点推进2.5兆瓦及以上陆上风电机组研制和产业化,加快5兆瓦以上海上风电机组的关键技术攻关。加快风电设备产业链延伸,鼓励发展大功率双馈式发电机组、直驱式发电机组的设计制造,提高发电机、大功率风电齿轮箱、叶片、轴承等关键零部件技术水平和制造能力。鼓励优势企业向大型化、国际化方向发展。

4、石化科技装备领域

重点发展6万立方米/时及以上等级空分设备、乙烯装置驱动用汽轮机等大型石化装备,高低温、抗腐蚀的高质量油气传输管线和LNG储运装备,以及海洋钻井及生产平台、海上浮式生产储卸油装置等海洋能源开发工程装备。

5、电力传输设备领域

以国家大规模高压输电线和新一代智能电网建设为契机,重点发展特高压直流与交流输电设备及关键部件、变压器及其关键设备、控制与保护设备;积极鼓励智能变压器、智能化开关设备、智能电表及超导电缆等领域的新技术和新产品的研发。

6、节能设备领域

结合全省节能减排工作的要求,加快低温低压余热发电、低温余热能量转换器等技术和装备的自主研发步伐,开发烧结环冷机、炼钢烟气余热回收技术与装备、蓄热式燃烧技术、玻璃熔窑余热发电装置等,推广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低热值高炉煤气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发电装置。不断完善节能照明产业链,开展LED产品及其制造设备(包括蓝宝石晶体生长炉、MOCVD装备等高端装备)与检测设备、新型衬底、高纯MO源(金属有机源)、OLED等关键设备与材料的研发;攻克半导体照明产业化共性关键技术,开发和推广室内照明、公共照明、城市道路照明、大尺寸液晶显示背光源、汽车照明等半导体照明产品。

7、其它培育领域

生物质能利用装备领域。重点突破生物质能(垃圾、污泥、秸秆等)资源化利用技术,推进餐厨垃圾生产沼气关键技术产业化,大力发展生物质能(垃圾、污泥、秸秆等)燃烧用循环流化床、炉排炉、气化炉、热解炉与控制系统及其他配套设备,提高关键装备生产能力。

清洁煤技术装备领域。加大对先进燃烧器、煤气化联合循环发电和燃煤磁流体发电技术装备及其关键部件的研发和产业化支持力度。

新型电池领域。重点加大对正负极材料、电池隔膜、成组技术、电池管理系统、快速更换标准化电池及快速充电系统开发、电池梯级利用及废旧电池回收利用技术等研究,力争在电池能量密度、循环次数、安全性等主要技术指标上取得重大突破,大幅降低动力电池生产和使用成本。全面贯彻实现清洁生产,加强废弃物回收利用。

(二)主要任务

1、完善能源科技装备科技创新平台

培育国家级和省级技术(研发)中心。以龙头骨干企业为核心,加强产学研合作,在核电设备、风能利用装备、太阳能利用装备、清洁燃烧装备等领域建设一批能源科技装备领域国家级和省级企业技术(研发)中心、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重点实验室、工程实验室,重点开展产业发展急需的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攻关,力争掌握一批关键应用技术,增强核心竞争力。

建设专业孵化器。鼓励和支持骨干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合作组建一批专业孵化器、加速器或科技创业服务中心,重点吸引国内外优秀创业团队进驻,成为我省能源科技装备产业创新创业的重要基地。推动各专业孵化器的资源信息共享、分工协作,努力构建规模化的孵化器网络体系。

组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整合企业、高校、科研机构或其他组织机构的研发、人才资源,在能源科技装备重点领域组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依托联盟推动产业关键和共性技术创新,开展技术合作,突破产业发展的核心技术,参与制定新产品应用及技术标准、检测标准;建立公共技术平台,实现创新资源的有效分工与合理衔接,实行知识产权共享。

2、加快发展能源科技装备服务业

积极开拓工程服务领域。引导骨干企业向成套工程公司转型,与用户建立长期稳定供求关系下的合作,以提供运营平台和完整技术解决方案为手段,实现从单台产品供应商向集成系统和成套设备供应商转型,从设备供应商向运营服务商转型,实现产品高端化、产业结构高度化和利润最大化。

积极拓展现代生产性服务业。积极扶持企业拓展产业链两端的研究开发、工业设计、市场营销、品牌运作、金融保险、现代物流、管理咨询、信息化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建立和完善一批开放式新型科研、营销服务、品牌设计和营运、管理咨询服务、国际交流和会展等中心,打造能源科技装备产业转型升级的优良社会化服务环境。

3、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优势能源科技装备企业

进一步扶持和发展优势显著、带动力强劲的大企业大集团。衔接全省“龙头企业百强工程”,鼓励大企业大集团通过兼并、联合、重组、上市和引入战略投资者等形式,推进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的资产并购重组联合;在省外、境外设立研发中心、工程中心、制造中心和营销中心,积极开展合作研发、联合设计、联合制造;引导企业增强总集成总承包能力,支持企业到国外承包能源工程,开拓国际能源装备制造市场,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知名品牌、主业突出、核心竞争力强、带动作用明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企业大集团。

大力引进世界500强、中央企业和行业龙头企业。主动跟踪国内外能源科技装备产业重点区域和重点企业的发展动向,结合我省能源工程建设和能源科技装备产业发展的实际需要,筹划、论证、筛选建立重大产业项目储备库,加强对重点项目的包装和推介,有针对性地主动上门联系。尤其要推动省属企业在重点能源科技装备核心技术上与世界500强、中央企业和行业龙头企业的合资合作。

推动创新型企业规模发展。组织实施能源科技装备创新型企业培育计划,根据技术、市场前景和企业管理规范确定培育重点,在财政补贴、项目融资、土地供给等方面给予重点支持,创造条件推动企业上市。

4、建设特色鲜明的能源科技装备产业集中地和产业基地

以现有能源科技装备产业为依托,结合全省产业集聚新平台建设,引导能源科技装备企业及要素资源向省内已有的、功能相近的园区(省级产业集聚区、开发区、工业功能区)集聚发展;引导企业向产业链上下游延伸,加强配套产业发展,支持企业间分工协作,增强产业集群优势。

高性能水电机组,以杭州桐庐为中心,建设国内先进的潮汐能及水电装备生产和研发基地。

核电关联设备,以嘉兴海盐“中国核电城”为中心,积极发展核电辅助设备制造,突破核电重装设备,建设国内新兴的核电设备制造基地。

晶硅电池及组件,以环杭州湾为核心,重点打造光伏垂直一体化产业,努力建设世界光伏产业基地。薄膜太阳能电池组件及系统集成,以杭州为中心,建设世界领先的薄膜电池及装备生产研发基地。

太阳能光热,以嘉兴海宁及周边地区为中心,以管式太阳能热水器为依托,逐步丰富产品门类,提升产品档次,打造世界一流的太阳能热水器生产基地。

风能装备,以杭州、温州为中心,打造国内先进的风电整机及核心配套装备生产和研发基地。

节能装备,以杭州、宁波为重点,发展大型节能装备,形成余热余压发电装备、再制造装备、节能电梯等产业基地。

依托杭州、宁波、温州、舟山等市在石化装备、生物质能综合利用、新型电池等领域的研发及生产优势,规划建设一批特色产业基地。

四、保障措施

(一)强化政府引导和服务

充分发挥能源科技装备产业的规划引导作用,实行重点项目绿色通道,优先扶持能源科技装备产业的重大项目和解决关键工艺与技术的项目,严格限制和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建立与重点企业的联系制度,建立企业发展咨询辅导平台,帮助协调解决企业发展难点。深化与国内外重大能源装备制造企业和高技术研发机构的合作。加强省内能源科技装备制造企业、技术开发机构和工程承包商的整合重组,提升承接国内外大型能源工程建设及成套设备供应能力。

(二)强化首台(套)产品扶持

把能源科技装备产业重点领域首台(套)产品的研发和产业化作为提升产业自主创新能力的突破口。鼓励和支持企业依托国家或省内重点工程、重点项目,以替代进口为导向,通过技术攻关研发一批国内、省内首台(套)产品。对于重点领域首台(套)产品的研发和产业化取得重大突破的企业予以补贴。引导鼓励项目业主和装备制造企业对国产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投保,建立项目业主、装备制造企业和保险公司共担风险、共享利益的重大技术装备保险机制,降低选用国产首台(套)设备的风险。进一步规范工程项目的招投标秩序,加强对设备采购的引导和监督,政府投资项目和重点基础设施建设都要按照“同等优先”的原则,扩大本省企业产品的使用率。

(三)强化自主创新

整合现有能源科技装备领域技术资源,将能源科技装备领域的重大研发及产业化纳入我省各类发展规划。定期公布重大能源科技装备自主创新导向目录,财政支持重点从引进技术设备转向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和再创新,从扩大产能转向关键技术自主创新;进一步加大对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企业技术开发费加计扣除等政策的贯彻落实力度,鼓励企业增加研发投入。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对企业申报专利或购买国外专利技术给予资金补贴。

(四)强化人才支撑

落实持股、技术入股、提高薪酬等措施,吸引国内外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经营管理人才;鼓励骨干企业与国内高校合作建立博士后工作站,培养和引进高水平的人才和研发团队;鼓励省内具备条件的高等院校设立相关学科专业,培养能源科技装备领域的本科、研究生人才;引导省内高校与企业合作,建立实训基地,培养技能型人才;建立有利于培养人才、留住人才、吸引人才和人尽其才的保障机制,为产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撑和人才保障。

(五)强化要素保障

把技术先进、投资规模大、带动性强的能源科技装备项目优先纳入全省重点项目年度计划,强化土地、资金、水、电、气等要素保障;积极推进重点投资储备项目的规划定点、征地、环评等前期工作,简化项目审批程序,提高办事效率,促进项目早日“落地”。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2024全球光伏品牌100强榜单全面开启【申报入口】 2024第二届中国BIPV产业领跑者论坛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