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建议产业链向下延伸
广东光伏产业的现状从光伏专利申请上可见一斑。
在日前召开的“广东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太阳能光伏产业专利分析及预警报告会”上,国家知识产权局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陈燕指出,广东光伏产业起步比较早,但制造技能还有较快的发展,目前处于一个起步增长的阶段。广东光伏产业主要分布在深圳和佛山等地,产业集聚效应比较明显,产业链相对比较完整;但是产业中下游不行,而且缺少比较有实力有规划的龙头企业。但广东在光伏产业基地、光伏产业园方面比较有优势,在电子科技上也有雄厚的实力,可以考虑发展光合用的技术。
陈燕称,广东光伏发电专利申请规模较大,发展速度略高于国内平均速度,近五年发展尤其快,但技术基础依然薄弱;光伏产业地域集群效应明显,深圳、广州和东莞成为主要专利集中地。光伏产业申请人众多,民营企业活跃,但平均专利申请量不多,缺少龙头企业。广东光伏申请量(2202件)仅次于江苏,居全国第二位。在全国范围内,广东只有深圳创益一家进入排名前十的申请,且申请量只有128件,与第一名常州天合285件的专利申请存在较大差距。广东目前尚未出现无锡尚德、常州天合等江苏模式中的大型创新型光伏企业。
据介绍,专利产业链分布完整,下游增长最为迅速,广东在光伏下游领域产业化程度和专利竞争程度具有比较优势。在上游材料制造领域的重点技术为多晶硅和有机材料,其所对应的电池应为晶硅电池和有机电池,而广东在电池芯片领域的专利重点技术为薄膜电池和晶硅电池,其中薄膜电池的重要性要强于晶硅电池。由于材料制造领域对非晶硅、化合物材料的研发重视度相对不足,所以电池产业的发展受到限制。
广东专利申请主要集中在发电系统及应用领域,广东光伏发电领域在发电系统及应用的集中度高于国内申请人,表明广东在发电系统及应用领域具有数量上的比较优势。广东在电力电子技术领域实力雄厚,普通的、不间断电源用逆变器领域的技术全国领先,因此,发展光伏并网逆变器技术的条件得天独厚,在逆变器领域申请量仅次于江苏。如果国内光伏并网发电系统及应用得到发展,广东在光伏并网逆变器领域的发展会远远超过其他省市。
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审查员赵哲分析,广东在四个光伏产业领域明显特点:在材料制造领域,以有机材料专利申请为主,晶硅材料和染料的数量比较少,而在电池芯片领域是以薄膜电池为主,主要涉及电池的制造工艺,晶硅电池比例较高,但与江苏相比,数量和比例有明显差距。在光伏组件方面,主要是以封装技术为主,而在光学技术方面的申请也比较高,其中封转技术涉及了组件结构,比如封装材料、封装工艺和封装设备。在发电系统及应用领域,专利申请的绝对数量和比例都比较高,企业数量比较多,市场比较活跃,实用新型的比例比较高,主要是以产品的应用为主,涉及并网发电的不是特别高。
据介绍,广东省的申请人在晶硅电池、薄膜电池、组件的制造工艺设备、有机材料和并网联接技术、产品应用等方面,有较大的实力。一方面要继续加大研发和产出,另一方面也需要加大关注其他优势企业和科研院所去沟通。
赵哲建议,在产业结构优化方面,广东要加强太阳能光伏电池基地的建设,加快产业链向下延伸,推进光伏建筑一体化,特别是光伏组件产业的发展。另外要加大电池电极技术的发展。在产业竞争力提升方面,可以加大产业园和产业链的协作,另外要加大力度发展龙头骨干企业,同时要关注自有企业专利发展情况,另外要加大光伏产业人才的培养。在市场管理方面,需要构建与行业技术发展并行的扶持政策,加大省内优秀企业的扶持力度。另外是扩大国内产品应用市场,还要发挥政府职能部门的信息服务作用,加强对企业知识产权的指导和服务。广东可以因地制宜,发挥区域优势,扩大产业规模,促进广东光伏产业持续快速健康有序的发展,形成有广东特色的太阳能光伏产业。
国内光伏市场的蓝海尚未启动
“光伏危机是暂时的,但能源危机是长期的。”赛维LDK董事长彭小峰曾表示。
有业内人士指出,国内光伏终端市场发展如此缓慢,光伏发电并网瓶颈始终无法打开,配套补贴和融资政策如此乏力,不能不让人疑惑。
业内人士表示,在没有实现平价上网之前,光伏都是政策市场。要打开国内新能源市场,必须首先从国家层面上推行电力机制改革,输配分离,使电网的垄断业务与竞争性业务分离,电力调度机构与盈利主体分离。通过出台《强制光伏上网电价法》等政策法规,让供电企业强制执行买新能源电力的义务,让电力用户和社会优先使用可再生能源电力。
前述人士指出,国内光伏市场的瓶颈不是成本和技术,而是并网难。无论是光伏,还是风电,任何新能源项目最终的投资收益途径是依靠发电来收回成本。发电使用有两种途径:自发自用或并网上传。目前,对于分布式屋顶光伏电站,电网要求必须自发自用,不许上传。光伏多余的电上传电网本来是最经济的消纳渠道,现在被电网封死了。只有对于经过特许权招标的集中式地面光伏电站,才可发电上传,真正售电。这部分电站每年额度是很小的。并网的受限极大地限制了光伏市场的发展。
按照“十二五”规划,到2020年光伏装机总量达到60GW,光伏发电量只占整个发电量1.3%左右,其中还只有30%是分布式发电。而目前光伏总装机约3.6GW,分布式才0.2GW,发电占比小于0.03%,影响几乎可以忽略。现阶段分布式光伏发电对电网并不存在技术性并网阻碍。国外分布式发电装机占比相当高,德国达到20%,日本和印度分别达到14%和18%,美国占7.8%,电网也没有经过大规模改造。
在3月22日国务院批转的国家发改委《关于2012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重点工作意见》中,两次提及“输配电”,一是提出“稳步开展输配分开试点”,二是要求“开展竞价上网和输配电价改革试点”。
目前,电改进入了打破电网垄断的核心攻坚阶段。改革的下一个目标“输配分开”,剥离国家电网的配电、售电职能。将各省级中/低压的配电网络改制成地方供电公司,独立核算。将配电环节从资产、财务和人事上从国家电网剥离出来。国网仅保留跨省间(特)高压输电网络,作为输电通道和电力交易的载体。国网不再参与电力交易,只收取过网费。
当完成电网的输配分离改革之后,国网成为开放的输电通道,退出电力市场的买卖和电力调度。配电网在各地方供电公司的管理下,改造升级,吸纳接入配电侧的分布式光伏发电等新能源电力。
业内人士称,城市大面积的独栋别墅、工业厂房、公共建筑和农村平房,是中国光伏市场尚未启动的蓝海。分布式屋顶系统发电量小,自发自用,不影响电网运行,市场大。只要政策到位,打通分布式并网的阻碍,国内产能立马就能被吸纳,供需关系恢复平衡。
对此,广东工业大学材料与能源学院副教授秦虹也表示赞同。她说:“上网电价法”之有效已经在欧美国家得到证明。德国是“上网电价法”首先对光伏发电开放的国家,政府规定电网公司必须无条件地高价优先收购光伏发电,再由财政对全国电网进行分摊补贴,即强制光伏上网电价(FIT)。其法案的基本原则是:强制入网、全部收购、规定电价、逐年递减,解决了困扰可再生能源发电的入网问题,极大地推动德国光伏市场的扩大,使德国迅速成长为世界第一大光伏市场。”
0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