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鉴于电池板价格正大幅下挫,太阳能电池板可以在更多地区与其他发电形式竞争。
2)中国正积极拓展国内太阳能市场。
我们发现电网平价(即太阳发电成本下降至与传统发电成本相当)的概念并非没有问题。不过电池板价格的大幅下挫令太阳能发电在一些地区(这些地区具备两个特点,即高电费与充足阳光)已经可以与电网竞争。这些地区的版图将继续扩大,这意味着这些地区太阳能发电将无需补贴的支持。
中国正不断扩大国内太阳能市场,计划至2015年光伏装机量达21GW,相比于原先目标增加了5倍。
据GTM Research研究报告:
2012年,太阳能电池板的出货量有望达59GW,不过只有30GW的产能在全球销售。随着电池板价格的持续下跌,2015年,约有21GW的产能将撤出市场。
请大家注意,GTM Research研究报道的里最后一句的数据,与中国2015年产能目标数据相同。届时应该有42GW“摇摆”在供需平衡之中,这意味着市场中只有更少的竞争者在分享战利品。
GTM Research预测,光伏行业艰难局势(目前,几乎每一家制造商都处于亏损之中)将持续3年,至2015年,直至多余的产能消失殆尽。事实上,我们已经看到太阳能企业在摇摇欲坠,或者像通用电气(General Electric)那样推迟生产新产能。
目前光伏行业艰难处境由产能过剩引起,产能过剩又导致价格大幅下跌(去年价格下跌幅度高达50%以上),令很多企业关闭工厂或申请破产。不过这一过程需要时间,中国庞大的扩张规划有望超越德国成为全球最大的太阳能市场,并将进一步促进供需的平衡。
据预测,2012年,光伏多晶硅价格将下降48%,硅片价格环比下跌56%。
目前,多晶硅也产能过剩,降低了太阳能电池板制造商(排除薄膜企业,比如First Solar)光伏产品的总价格。
行业赢家
尽管整个行业处境不妙,绝大多数光伏企业的资产负债表并不强劲,但也并非每一家太阳能电池板制造商都走向破产。随着很多企业倒闭以及更多企业停止了扩张规划,业内赢家从持续增长的中国光伏市场以及孱弱同行的弱点中获得裨益。
那么,何为最强赢家?有两个基本条件:
1)每瓦成本
2)资产负债表的实力
一家企业,倘若能够将每瓦低成本与资产负债表的实力结合起来,不仅有可能在目前行业寒冬中生存下去,而且还有望蓬勃发展下去。据NDP Solarbuzz研究报道,顶级光伏企业有望于2013年盈利。那么,如何识别顶级制造商呢?标准并不复杂。
2013年Q4组件成本预测
从上图中,我们可以看出中国光伏企业英利绿色能源与天合光能最具效率,他们都是成本最低的太阳能制造商;昱辉阳光、晶科能源、晶澳太阳能、尚德电力、阿特斯、Aide Solar、TBEA SunOasis以及First Solar紧随其后。
尽管这只是2013年Q4成本的预测值,但可以看出昔日“成本巨头”First Solar将跌出前十。相比于表中其他企业,它使用了不同的科技。Cadmium-Tellurium (CdTe)电池的效率更低。
让我们来看看其他光伏企业。
英利有望于2013年末成为成本最低的制造商:
1)2011年Q4,现金为6.692亿美元
2)债务23亿美元
3)分析师预测今年每股亏损0.96美元,明年每股亏损0.28美元
4)去年,鉴于资本开支高达7.69亿美元,现金流为负,总额为2.66亿美元。
天合光能:
1)现金6.325亿美元
2)债务11.4亿美元
3)分析师预测今年每股亏损1.05美元,明年每股赢利0.15美元
4)去年,现金流为正。不过鉴于净借款4.42亿美元,现金流仅为6400万美元。
从以上一个简短的调查中,我们可以看出,就这两家顶级太阳能电池板制造商(两家皆采用一体化商业模式,他们的成本优势一部分应该源于此)而言,天合光能的资产负债表相对更健康一些。因此,我们可以确定,随着产能过剩逐渐消逝以及中国光伏市场的持续扩张,天合光能有望成为在这个艰难环境中生存下去并在未来几年内蓬勃发展的光伏企业之一。
流动比率与债务现金比率
分析师Robert Dydo表示,将削减债务努力及现金增加两个方面结合起来看,尚德电力与韩华新能源表现最佳。其次为SolarWorld 与Sunpower。
Dydo认为,2011年Q4,绝大多数太阳能企业库存削减幅度为25%。
尽管Q1出货量低于预期值10%,营收环比下降20%,但我们依然看好天合光能。他们在中国的业务持续扩大,并在那里设置了两个新销售办事处,而且天合光能在今年的欧洲Intersolar展上亮出了其创造了世界纪录的Honey Ultra新技术及Trinasmart智能组件,后者是一种组件一体化的解决方案,能优化光伏系统的功率输出。
此外,在管理方面,天合光能也颇具优势。以下为天合美国市场营销总监Mike Grunow的观点:
的确,天合光能非常保守与节约。在那段时期,相比于我们的一些竞争者,我们大幅缩减了债务并建立强劲的资产负债表来支持我们的产品。
我们很难不去认同这样的观点。当情况好转(这会是一个渐进的过程),该企业很可能将成为业内赢家。
0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