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产业如果再按传统模式发展就是死路一条!”近日,在中国太阳谷,皇明发布新能源白皮书,其董事长黄鸣认为,光伏产业转型唯一出路就是扭转商业模式,变政府补贴为真正的市场驱动。
价格低得不好意思
“中国人为光伏赔大了,原来十几元一瓦,一直在跌,跌到四元我说不能再跌了。但最近我签一个光伏采购单子,一瓦才三块一毛钱左右,价格低的我们都有点不好意思了!”黄鸣说。最新SEMI中国光伏顾问委员会和中国光伏产业联盟共同起草的《2012中国光伏产业发展报告》的数据,2012年全球光伏需求预计将超过30 吉瓦。黄鸣认为,中国几家光伏组件企业的产能就达到了30吉瓦,行业无序扩张造成价格下跌。
中国太阳能光伏产业是典型的“三头在外”产业:一是光伏电池的生产设备主要从国外进口;二是多晶体硅材料主要从国外进口;三是生产的光伏电池产品主要出口国外。“多年来,中国的光伏产业在国内高能耗,产品出口到国外为老外节能,这种发展模式已到了该反思和检讨的时候了。”中国能源网首席信息官韩晓平说。
身为国际太阳能学会副主席的黄鸣介绍,必须把重点放在光伏应用终端上来,通过培育自身市场来实现产业的可持续发展。黄鸣告诉记者,2012上半年,皇明进入光伏领域,切入点是光伏终端产品的开发应用。一个原因是光伏电池价格的下跌为光伏终端应用产品推广提供了良好的时机;第二个原因在于国内大规模的产能形成,这为光伏应用终端的商业化提供了制造基础。
光伏应用元年启动
根据最新SEMI中国光伏顾问委员会和中国光伏产业联盟共同起草的《2012中国光伏产业发展报告》中指出,光伏电池产品价格的快速下降带来了两方面的效果:一方面是光伏产业各利润环节被不断挤压,企业生存遇到困境;另一方面光伏终端应用得益不少。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教授曹和平指出,在未来的几年时间,由于光伏产品成本和发电价格的不断下降,这将会促进应用市场的打开,推动产业实现飞跃式成长。发展光伏应用终端是未来的趋势。他认为:“2012年可以说是光伏应用的元年。”
黄鸣介绍,皇鸣公司计划建立5万家气候商城,推出了个人级、家庭级、社区级、国家级的节能应用产品。在太阳谷微排大厦的全球首家连锁“气候改善商城”,记者看到了太阳能充电器、太阳手电简、太阳能衣帽等诸多个人级气候改善产品。
黄鸣坦言,这次战略转型是对行业突围的一次探索。“我们尝试把一个工业品的商业模式转变为消费品消费模式,最大的不同就是销售渠道的转型,以前皇明的技术、研发和生产通过经销商等中间环节与市场连接,销售渠道一直较为薄弱,而现在将进行一个全新渠道的创新,对产品的解决方案是一个很大的拉动。”
不过,曹和平教授也提醒,目前太阳能电池的能量转换效率还较低,而且大面积太阳能电池板的成本也偏高,与现有的火力或水力发电相比,成本还明显偏高,全面从大众商业市场的发展角度考虑,还需进一步进行战略培育,产业化之路任重道远。
0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