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布式应用正日益成为整个中国光伏产业未来发展的趋势。在日前举行的“2012中国光伏产业领袖峰会”上,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副司长史立山透露,“十二五”太阳能发电装机目标拟提高到21GW,将大力发展分布式发电。
史立山同时表示,青海、宁夏、甘肃等地建设了一批大型光伏发电站,其他地方建立发电站的积极性也很高,但总体来看,大型电站的建设没有太高的技术含量,也缺乏制度创新,近期不应以大规模建设大型电站为主。必须开放用户端的市场,支持用户自主地建设光伏系统。
为推动光伏发电分布式发展,加快光伏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相关扶持政策也有望于年内落地。有消息称,《光伏产业“十二五”规划》将于近期公布,根据基本确定的规划,“十二五”期间,我国新增装机将鼓励建设以金太阳、金屋顶为代表的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为主。
分布式发电破解光伏应用困局
经过多年的发展,中国虽已成为太阳能电池制造大国,却仍是使用小国,85%以上的产品用于出口,内需迟迟不能打开,光伏发电占社会用电总量不到0.1%,远落后于发达国家。而其中的关键原因,就是光伏发电受国家电网制约,并网难,同时光伏电站多建在偏远地区,电网未覆盖到位,发出的电难以外输。
在业内人士看来,推广光伏分布式发电将有效解决上述问题,带领中国光伏产业突破目前的困局,真正迎来行业发展的“春天”。
分布式光伏发电在欧美国家已相当普遍和成熟。德国、意大利等国的光伏建筑应用占比已达80%以上。在美国,2010 年光伏建筑应用有67%应用在非公用建筑上(居民与商业建筑)。
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副理事长孟宪淦十分认同在中国发展分布式光伏电站。他表示:“分布式鼓励的是大城市用户,重点鼓励与用户相结合的项目,这样既能实现用户侧自发自用、就地消纳,又能避免因长距离输送增加的成本。”
国家能源局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司司长王峻此前亦曾撰文指出,“自发自用”模式是新能源发电、分布式发电的基本存在方式和发展趋势。如果在全国范围内集中推广屋顶光伏系统等分布式电站项目,可免除大型电站发电并网难之患。
光伏龙头抢入“春天里”
去年年底出台的可再生能源发展“十二五”规划就已透露出光伏产业未来发展信号。根据该规划,2015年光伏发电装机目标被确定为10GW,到2020年达50GW。其中,屋顶光伏电站规模2015年为3GW,2020年为25GW,分布式光伏发电占据规划总规模的一半。若“十二五”太阳能发电装机目标提高至21GW,分布式发电将迎来更大的发展空间。
不仅如此,更多的扶持政策正紧锣密鼓地出台。除有望于近期推出的《光伏产业“十二五”规划》外,另有消息称,《分布式发电管理办法》和《并网管理办法》最快将出台。这标志着民用可再生能源发电领域有望全面放开,以促进市场增长和电力消纳。
而随着发展方向的明确,利好政策的不断落地,国内光伏市场的巨大蓝海也已启动。据测算,到2020年,若现有及新增建筑中有10%的屋顶面积及15%的立面面积能应用于光伏建筑,光伏建筑应用潜在市场规模约有1000GW,相当于新增368个葛洲坝(600068)或45个三峡的装机量。
一些龙头光伏企业已从中嗅出了光伏行业的机遇,率先展开布局。最典型的就是汉能控股集团。这家目前国内规模最大的民营清洁能源企业近年来致力于开发薄膜太阳能电池。
据行业分析公司NanoMarkets预测,全球薄膜太阳能电池2015年的发电量将达到26GW,销售额将超过200亿美元,太阳能电池发电量的一半以上将来自薄膜太阳能电池。
目前汉能控股已在四川、海南等多地投建太阳能产业研发制造基地,预计2012年总产能将达3GW,有望成为全球最大的硅基薄膜太阳能电池生产企业。另据最新消息,汉能于上月与德国企业Q-cells签约,并购了其旗下走CIGS(铜铟镓硒)技术路线的子公司Solibro,该公司生产的薄膜太阳能电池具有全球最高的模组转换效率。
除大幅投入提高生产能力与技术水平,汉能控股在抢滩下游市场方面也下了不少功夫。日前,该公司宣布与国际零售商宜家达成战略合作,为其中国店面及其67个供应商提供383MW的薄膜太阳能电池组件,帮助其建设屋顶太阳能电站。这也是宜家在中国的第一个新能源项目。
对此,汉能控股董事局主席李河君表示:“与宜家的战略合作,是汉能在全球太阳能领域的一次实力检验,充分展示了中国在新能源建筑一体化服务方面走在了国际的前列。”
0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