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说的是那个搞太阳能的企业吧,我知道,去年从火车站拉客人来过,企业声势可不小。”8月18日下午,在打车前往赛维LDK太阳能高科技(合肥)有限公司(下简称合肥赛维)采访的路上,出租车师傅告诉记者。“开工声势很大”、“项目很有前景”这是他对合肥赛维的印象。
离职工人称6个车间 只有1个在开工
下午14点24分,记者来到省城高新区习友路交口的长宁大道上,合肥赛维就坐落于此。虽然已经是工厂上班时间,但记者一下车就看到不少人从公司大门口进出。小刘是当日下午记者见到的第一个与赛维有关的人。
行李箱、编织袋、手提包……见到她时,她正在另外一个女同事的帮助下,把行李从公司搬出来,在工厂门口的保安值班室办理相关登记手续后,这个在合肥赛维工作刚满3个月的四川女孩,正式离开了这里。
“人都走得差不多了,不走也没活干,我们6月份的工资前几天才刚刚拿到。”小刘告诉记者,3个月前,学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的她直接从学校来到合肥赛维工作,不过,很快她发现自己的第一份工作出了问题。
“一开始是没事做,紧接着是工资不能按时发了,差不多从7月中旬开始就没正常上班了,现在6个车间只有1个组装车间在开工,另外的不少人,被安排上行政班,每天上班8小时。”
小刘说,按照当初进公司的相关规定,员工在合肥赛维工作满3个月后,就能转正,虽然转正后每月能多拿100多元的工资,但她还是选择了离开。
“听之前来的员工说,去年的效益还蛮好的,中秋节过节每个员工还发了过节费。现在,工资都很难发下来了。”小刘坦言,因为担心企业经营不下去,不少人请假到别的公司去面试。自己所在的4个人一间的宿舍,在她走后就仅剩一个人。
问及赛维为何出现如此危机,小刘不愿过多提及。她称主要是国外订单锐减导致的资金链断裂。“据说欠了巨额债务,你上网看看就能知道。”
10多分钟后,小刘乘坐公交车离开,她告诉记者自己已经和朋友联系好,要去深圳上班。不过,这一次的工作将与光伏无关。
员工说大门被追债人 堵过好几次
在对小刘的采访中,仍不断有人三三两两的从合肥赛维工厂出来,有的是和小刘一样拖着行李箱准备离开,也有盼着厂子效益好,继续在这干的。陆鸣(化名)属于后者。
据介绍,合肥工厂6个车间只有1个组装车间在开工,七八千工人如今只剩几百人“留守”工厂,大门口也经常被前来追债的人堵……是什么让曾经万众瞩目的“光伏明星”江西赛维站在了企业发展的“悬崖边”?赛维困局如何“绵延”到了合肥?面对重重泥潭中的赛维前路又将何去何从?
深度解析
昔日“明星”
赛维,曾经绝对是光伏产业中的明星。
作为一家太阳能多晶硅铸锭及集多晶硅片研发、生产、销售为一体的高新技术民营企业,从2005年成立到2007年在纽交所上市,仅两年多的时间,赛维便创造了中国企业赴美IPO融资额纪录,公司创始人彭小峰也以400亿元身家成为中国能源业首富。
此后3年,赛维一跃成为世界上产能最大的太阳能硅片生产商,并不断向光伏产业上下游拓展,触角遍及光伏领域几乎每个端口,这就是被外界广泛关注的“垂直一体化”战略。
2010年8月,赛维走进合肥,在合肥高新区开建电池生产线,旋即成为合肥光伏产业集群式布局中的一朵奇葩。
深陷“债潭”
昨日,一名为张福根的供应商前往江西新余赛维总部追到8000多万元的债务。然而,当张福根来到赛维时,他的决心却被瞬间瓦解。
因为他一到赛维总部,就发现他并不是“一个人在战斗”,很多债主与他有着相同境遇,两三亿元债务的并不罕见。
一份赛维LDK此前披露的一季报显示,截至2012年3月31日,其总资产为66.37亿元(约合人民币422亿元),总负债为59.62亿美元(约合人民币380亿元),“资产负债率”达到了创纪录的89.82%。
巨大利润的背后,蕴藏着巨大的风险。而全线扩张的赛维,显然低估了这种风险。它攻城掠地,在南昌、合肥、苏州等地相继投入大规模资金。但“时运不济”,欧债危机、美国“双反”等一系列重大利空接踵而至。
“正是一体化模式战略拖累了赛维。光伏产业作为一种政策引导型新兴产业,其市场环境极易受政策影响而改变,且该产业还是资金密集型产业,企业稍有失误就可能陷入资金困境。”有业内人士向记者分析。
合肥“谜团”
这几日,在合肥一本土网络论坛上,关于赛维的种种传闻时时出现。“合肥赛维到底会不会破产”是他们最关心的话题。
合肥赛维现在究竟是个什么状态?此前,有媒体公开目前合肥生产基地的情况是,36条电池生产线停产32条。组件产线刚刚开始试产,生产量很小。而整个赛维电池产线的开工率仅13.6%。这也从一个侧面证实记者此前在合肥工厂看到的景象。
昨日记者试图联系合肥高新区相关部门采访,被婉言拒绝。相关负责人称:光伏产业现在不景气,不太方便接受采访。
前路“何从”
面对当下困境,赛维将会作出何种选择?赛维总裁兼首席运营官佟兴雪此前回应记者称:“赛维是上市公司,基本情况十分透明公开。受经济大环境影响,目前公司依然保持基本正常运营已是不易。希望你们真实了解和报道一个企业,而不是人云亦云,也希望外界给这个行业多一些正面的支持和鼓励,为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出力。”
不管怎样,赛维困局已是不争事实。前路“何从”?
国内一家商业银行风险控制部门负责人李华也认为,赛维的情况,不代表光伏行业的现状。但就赛维而言,未来怎么办?他表示:赛维国有化,由国企接盘,是一个可以考虑的、更可能的方案。“我认为,省属企业可能会介入,另外,与光伏有关的央企也有可能,比如五大电力集团,它们有新能源发电的指标。”
新余市高新开发区工作人员也称,“赛维最大的可能性是重组,不过这个还需要和彭小峰谈。从现在的情况来看,由省内企业接手的可能性不太大,因为赛维盘子太大了。”在江西省,规模做到像赛维如此之大的企业屈指可数。
专家观点
光伏产业需要加紧技术升级
合肥工业大学教育部光伏系统工程中心常务副主任 张晓安教授
“少数企业面临的极端困境并不能代表整个行业失去了光明的未来。在当今世界经济的大环境下光伏产业目前遇到的主要问题,其它产业也一样遭遇,诸如钢铁、煤炭、外贸加工等行业,因此没有必要过分大惊小怪”。国内光伏产业知名研究专家、合肥工业大学教育部光伏系统工程中心常务副主任张晓安教授昨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仍对光伏产业发展充满信心。
他认为,受今年宏观经济形势影响,国内光伏产业发展过程中积累的矛盾被凸显出来,这些矛盾症结在于国内光伏产业发展缺少科学规划,产业布局不够合理、产业链条不够健全,政府相关管理部门协调政策缺失等问题一直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同时,光伏产业技术发展速度非常之快也令许多企业始料未及,而国内主要企业的生产装备很多是2005、2006年购进上马的,大多不掌握核心技术,同时技术创新、技术升级也没能及时跟上,也从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产品的对外竞争力。
有困境了,首先需要做的就是正确面对,积极应对,主动作为。从学者的角度,张晓安教授建议,国内光伏企业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抓住机会,抓紧时间,尽快做好制造装备的技术升级工作,力争在关键装备、关键技术、关键产品上有所突破。打造真正意义上的自主品牌,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同时,需要政府和企业携手同心,尽快启动庞大的国内市场,改变现在光伏产品绝大部分依靠国际市场的不利局面。此外,光伏产业需要政府进一步加大扶持力度,在行业面临困局时绝不能“袖手旁观”,相关部门应给予密切的配合协调,尤其是在目前的情况下,对外要积极帮助企业维权“反治”,保护中国光伏企业的合法权益;对内要尽快协调解决光伏电力并网等瓶颈问题,为光伏产业的健康发展铺路搭桥。
0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