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珺博士 上海普罗新能源有限公司董事长
美国于今年五月宣布对中国进行“双反”调查后的初裁,裁定对中国光伏企业出口到美国的光伏电池产品征收31%~250%的关税。德国于8月份也宣布接受了对中国光伏企业的“双反”调查申请,一时间,行业内风声鹤唳,草木皆兵。要求对美国也进行双反调查者有之,设法到国外设厂曲线救国者有之,要求中国政府尽快大力支持光伏产业者,也有之。但到底应当如何应对,笔者在此也对此发表一些浅见。
一 美国为何要对中国光伏进行“双反”?
要制定关于“双反”的对策,首先要先弄清楚,美国政府为什么在这个时候对中国光伏进行双反,其真实意图究竟是什么。有人说,美国双反仅仅是因为总统大选的需要。这个可能性当然也是存在。但是,我们还是应当从多个角度,从更深层次来对歌问题进行分析,弄清美国政府的真实动机。
1)如果光伏产业不是涉及国家能源这个战略资源的产业,美国不会进行“双反”。中国对美国出口的低价产品很多,例如,美国为什么不对中国出口的袜子、服装进行“双反”?这是因为,能源,尤其是最有可能成为替代传统能源的光伏发电,在不远的将来,对美国的国家安全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美国的光伏研发是世界上最早的国家,涌现的制造公司也很多,连带的就业机会,虽然目前还不算大,但未来的发展空间很大。而光伏发电,随着目前的成本下降,成为替代能源中最有希望的新能源,已经无可置疑。为此,美国政府已经制定了一系列的振兴光伏产业的政策,在这个即将振兴的产业中,尤其是涉及到国家能源安全战略,美国当然不希望中国企业在其中唱主角。
2)如果美国的光伏市场停留在2011年的1.6GW 的装机容量水平,美国也不会进行双反。正如许多中国厂家已经提出来的,光伏产品,中国从美国进口的金额,现在远远高于美国从中国进口的金额。目前如果因为双反引发贸易战,可能美国企业受伤会更重一些。但是,如前所说,美国后续的光伏市场将以极高的增速发展,美国政府已经开始将光伏产业的一些政策,与石油战略结合考虑,光伏产业将在未来数十年内形成一个不亚于目前石油行业的大产业,由此带来的市场机会和商机是十分巨大的。美国政府当然不希望这个大蛋糕的绝大部分让中国的企业分了过去。
3)如果中国的光伏产品对美国毫无威胁,美国不会双反。如果对欧洲没有威胁,欧洲也不会双反。实际上,中国光伏产品对美国的制造商不仅有威胁,而且威胁极大。美国的数十年的光伏技术的研发优势,在中国制造的成本优势面前几乎丧失殆尽。而中国的企业在制造业优势上,如果开始重视研发,将很快就在制造技术上反超美国,这样,美国今后的光伏产业发展将陷于极端被动的局面,为此,在中国光伏产业仅有量还不具备高素质的今天,实行双反,将中国的光伏产业扼杀在摇篮里,至少延缓中国企业的技术进步步伐,这才是美国政府对中国光伏进行双反的真正目的。
从上面三个角度进行反思,就可以知道,光伏产业在美国政府的心目中,是多么重要。这次对中国提出双反调查,有七家公司参与申请,但为什么公开的只有一家德国公司(SolarWorld)挑头,另外六家则隐居幕后,这种安排,就是意图使人们认为“双反”与美国政府的政策没有关系。这种欲盖弥彰的行为,更让人深思。最近,国际政局的动荡,使得产油国的局势扑朔迷离。伊拉克打了数年,伊拉克的石油更多地到了中国,利比亚也是这样。美国政府最近极力鼓吹的页岩气,也是试图让国际社会以为美国的传统能源十分丰富。但实际情况还要拭目以待。
实际上,美国政府已经意识到,在今后的几十年内,能够成为主流替代能源的,只有光伏。光伏对于美国,是一种战略能源。而对这种战略能源的产业布局威胁最大的,只有中国。美国政府正是因为对光伏产业的重要性和中国光伏将给美国未来能源战略安全所带来的威胁有了充分的认识,为了保证美国未来的国家能源安全,为了使美国本国的光伏产业能够顺利发展,为了避免在这个新兴能源的产业上让中国企业在美国占据支配地位,才祭起了双反这面大旗。这是美国政府对中国企业进行双反的根本原因。
此外,美国大选政府需要对中国的强硬以招徕选民,国内产业低迷需要以中国作为暂时的替罪羊,给美国光伏产业的那些破产企业一个安慰,都是双反的短期的和表层的理由。
二 欧洲会不会也对中国进行“双反”?
欧盟对中国光伏的“双反”是否会启动,其实主要取决于德国。如果德国政府决定对中国光伏进行双反,将使中国光伏产业瞬时损失60%以上的市场,对中国光伏产业的打击将是致命的。但德国的情况与美国不同,德国的光伏装机容量远远大于德国公司自身的产能。2011年,德国当年光伏装机量达到8.5GW,而德国本土生产的光伏制造量还不到2GW。因此,如果对中国光伏进行“双反”,会让德国的光伏产业投资成本猛增,意味着80%以上的光伏电站的投资会大幅增加。突然增加的成本,这使得光伏电站在目前的德国光伏上网电价下,根本无利可图,甚至是亏损。这样,必然导致光伏上网电价要进行提高,这将使德国的光伏产业倒退很多年。德国政府从2005年开始建立起的光伏装机世界第一的地位,将很快就被中国或美国取代。虽然关税的保护会使得德国本土的企业销售量增加,从而缓解制造业的压力,但实际德国政府对光伏发电环节所增加的补贴,会抵消掉制造业所增加的销售和就业,使得德国政府的实际税收大大下降。
目前,德国政府面对多次有议员提出要下调光伏补贴的动议,一直以清醒和理性的态度多次予以否决或延迟。其中,除了税收的考量外,德国与美国在能源的形势不同,对于光伏产业战略,德国不得不慎重考虑。
德国国土面积36万平方公里,人口八千万,人口密度比中国还高。目前,德国原来的鲁尔区等地的煤炭资源已经枯竭,德国本国没有石油储量,依赖从挪威和中东进口使用。但德国不像美国那样在中东建立了大量的军事基地,因此,德国的石油供应是十分不稳定的。之前,德国曾经把未来的能源寄托在核电上,但2011年日本福岛核电站,使德国政府意识到了核电所存在的巨大风险,而风电的资源有限和运营成本高昂,也使德国政府认识到了风电开发的局限。因此,德国政府目前已经认为,未来德国的主要能源将来自于太阳能。
虽然,德国不少议员提出,目前,德国政府对于光伏发电的补贴在各种能源补贴中所占的份额,与光伏发电量在总发电量中所占的份额不成比例,因此,呼吁减少对光伏的补贴。但是,光伏发电有两大特点,一个是发电投入大,运营成本低,光伏发电成本主要取决于电站装机成本;二是,光伏发电的装机成本下降趋势很快,因此,新装机的成本比早装机的成本要低得多。2005年,光伏电站装机成本高达10欧元/瓦,2012年,光伏电站装机成本已经下跌到1.1欧元/瓦,而这种快速下降,恰恰证明了德国光伏补贴政策是有效的,不仅达到了原来预期的目的,而且效果比预想的还要好。这就是,为什么德国那些取消光伏补贴的建议屡屡被驳回的原因。
当然,德国政府对于能源安全战略也不能不考虑。但是,德国作为欧盟的主要成员国,深深地体会到国与国之间合作的利益大于对抗。试图自己垄断某种能源或资源,以德国二战后能够达到的军事实力,根本不可能。而德国近年的光伏发电所独有的以屋顶发电为主的运营模式,已经使德国政府意识到,光伏发电的分布式发电方式,其实类似于藏电于民。利用中国制造业的优势,降低目前的光伏发电成本,在成本降低到极限后,德国自然能够利用产业全球化的模式,继续享有这种低成本所带来的红利。而欧盟的多元化优势,也完全可以让欧盟利用东南欧的低成本优势,发展欧盟自己的光伏产业,因此,德国乃至欧盟最终都没有必要限制中国光伏产业的发展。
因此,德国政府即便能够通过对中国出口德国的产品进行双反调查的动议,最终也不会予以通过。默克尔要来中国了,这位出生于民主德国的前共产主义国家的德国总理,在中国应当会与中国政府讨论光伏双反的问题,我们很快就能知道结果。
三 “双反”会给美国和欧洲的光伏制造业带来发展机遇吗?
历史上看,从来没有一个国家的产业能够从闭关锁国或贸易保护中获得长足发展的。只有开放,和开放带来的自由竞争,才能给一个产业带来真正的生机。美国对中国光伏产业进行“双反”如果终裁也通过,虽然短期会给美国的光伏制造业带来一些利润较丰厚的订单,但留给美国的光伏制造的,将是对落后技术和产能的保护,只会使美国光伏企业的竞争力更为低下。
光伏产业,这个新兴的产业,美国和欧洲虽然起步比中国造,但领先优势是十分微弱的。中国的光伏产业开发,比欧美落后的时间,仅仅几年而已。这与中国刚刚改革开放时,钢铁、化工、机械、电子等传统工业的全方位大幅落后的情形完全不同。现在的中国传统产业的制造能力已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中国的国力,与1978年相比也不可同日而语,中国的企业的实力和研发能力,与三十年前相比,更是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中国光伏目前的产量已经稳居世界第一,是光伏制造大国。目前,中国光伏企业在光伏制造上的成本优势,是依靠中国这三十年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所建立起来的制造大国的优势,加上中国人所特有的勤劳和节俭的特性,一分一分地用血汗所换来的。目前中国光伏产业的低成本,是一种实实在在的优势,并非如美国和欧盟不少人所认为的,是由于政府补贴才使得中国光伏产品的价格如此之低。这是有史以来,中国的工业产品第一次在保持与国际先进水平同样的质量的水平上,取得了低得多的成本优势。中国光伏产品在欧美的低价销售,确实不是倾销,而是成本优势。我国的光伏产业者都很清楚这一点,国际上的竞争者如果现在还不清楚的话,不远的将来也很快就会清楚。这在我国任何一个产品,无论是消费品还是工业品,从服装、鞋帽等轻工产品到轮胎、通讯等工业产品,都未曾出现过这样的情形。如果欧美政府和光伏企业对于这个新情况给与有意或者无意的忽略,采取鸵鸟政策,不管实际情况,主观上一意孤行地错误判定中国光伏产业的倾销情形存在,那么,他们对这种情形的误判将要付出沉重的代价。
只要几年的时间,中国的光伏产业将很快会在工艺、装备和制造技术等各个领域追赶上并超越欧美,成为世界光伏制造强国。即使欧美现在同时对中国光伏产业进行“双反”,这个趋势可能会有所延缓,但终究是不可阻挡的。如果美国和欧洲的企业无视中国光伏制造企业的这种发展趋势,企图以“双反”作为武器来设置贸易壁垒,遏制中国光伏的发展,表面上,似乎可以为他们自己的光伏制造业设置一层保护网,但实际上,将使得这些企业在暂时避开了中国这个竞争对手的同时,也失去了与中国同行交流与合作的机会,事实上,将使得美国和欧洲的光伏制造业的竞争力更加低下,甚至陷入万劫不复的地步。
所以,欧美对中国光伏产业的“双反”,是达不到其政府和企业所希望的目的的。
四 美国“双反”对中国光伏企业有何影响?
许多企业认为,美国“双反”将给中国光伏企业带来灭顶之灾。实际上,也确实有不少中国企业,在美国宣布“双反”的前后,濒于倒闭破产的边缘。这其中,有昔日的光伏世界老大江西赛维和无锡尚德,有胡福林等进军光伏产业的新军,还有不少中小光伏企业。但是,这些企业的困境,真的是由于美国宣布对中国光伏进行“双反”造成的吗?
我们逐个分析一下,江西赛维是因为“双反”而面临绝境的吗?早在2008年,笔者在博客撰文,已经为赛维的多晶硅扩张战略敲响了警钟。当时笔者在陆家嘴会议中心听了赛维CEO佟兴雪关于赛维多晶硅项目进展的报告后,就为赛维感到了“一丝令人不寒而栗的凉意” (见《史博士的博客》2008年7月14日的博文)。2008年6月6日晚,在上海国际会议中心的光伏产业领袖高峰论坛上,彭小峰在东方电视台的《第一财经》记者崔艳问他对于中国光伏产业“两头在外”的看法时,他满不在乎地说:“我不认为两头在外有什么不好,像我们赛维,拿着外国人的钱(指赛维在美国上市),买外国的设备和原料,请外国人来生产,产品再卖给外国,赚外国人的钱,有什么不好呢?”作为当时世界铸锭切片的老大,作为中国光伏产业的企业领袖,这样的见解已经为赛维今天的窘境埋下了伏笔。
无锡尚德目前施正荣面临的困境,从2009年就开始了。2010年的光伏回升,延缓了这种困境。作为中国第一家海外上市的中国光伏企业,作为曾经的中国首富,作为中国光伏产业的领袖和标杆,无锡尚德宁愿花数千万美元从国外大学购买未经产业证实的PLUTO光伏电池技术,却对公司内部的研发投入锱铢必较,不舍得进行投入。这种盲目相信国外技术,不重视自有技术的研发,不仅在无锡尚德,在绝大部分中国的光伏企业都存在。而近期导致尚德进入风口浪尖的涉嫌向亚洲硅业进行的利益输送案件和无锡尚德所卷入的德国GSF的债券诈骗案,与美国“双反”有关系吗?完全没有。恰恰相反,美国的“双反”,给了他们在年报和季报中一个绝佳的亏损理由,实际上,“双反”已经成为了无锡尚德和江西赛维的唯一亏损借口。这个借口,不仅对这两家公司适用,对于许多光伏的海内外上市公司,都十分受用。这也就是我国许多光伏上市公司夸大“双反”危害性的原因。
而胡福林,这个中国眼镜大王,在政府的撺掇下,被动地上了光伏,在政府的支持下,贷了近二十亿元的贷款。到2011年,银行贷款到期,在获得银行承诺先还后贷的情况下,从高利贷手中借了七个亿归还了银行贷款,但银行的食言,使得他面对高利贷的催逼。不得已他只有放弃了经营数十年的产业出走他乡。他出走美国的时候,美国“双反”还没有开始进行调查。
正如许多企业家和专家已经分析的那样,美国的光伏市场在中国的光伏出口中仅占百分之十几的份额,目前,中国光伏企业的困境,实际上与“双反”的关系并不是那么大;对企业影响更大的是,全球金融危机所导致的不确定性,使得大家对于政府对于光伏的补贴能力产生了担心,影响到了对光伏的信心。而信心的缺失,是一个产业发展的最大障碍。外部信心的缺失加上内部公司治理缺失,才是让中国光伏企业目光短浅陷入困境的主要原因。有关中国光伏企业的问题,见本博主上一篇博文《我国光伏产业的问题与对策》,这里不再赘述。
即便欧盟也宣布对中国光伏进行“双反”,只要中国光伏企业与政府形成良好的互动,注重加强内功,影响也仅仅是暂时的。相反,如果中国光伏企业沉浸在前几年的辉煌,不思创新、不思进取,仅仅想赚快钱、走捷径,那么,即便没有美国“双反”,也依然会出现大批的倒闭和破产企业。
五 中国企业应当如何应对“双反”?
对于美国政府的双反局面的应对,目前,国内企业普遍的看法大致有两种选择:
1) 开展贸易战,对美国进行报复性反倾销调查;
2) 到境外设厂,避开反倾销的范围。
笔者认为,上述两种方式都有必要做,但都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办法。
开打贸易战的好处有几个:第一,是给中国政府一个与美国谈判的筹码;其次,也给美国政府一个台阶,为美国在大选过后终裁取消反倾销找一个借口;第三,也让国外的企业意识到中国的企业不是过去那样逆来顺受的,使他们今后在挥舞大棒的同时也要考虑一下后果。因此,把贸易战的威胁作为一种威慑,是十分必要的。
同时,我们也要充分做好准备,如果贸易战真的开打起来,应当如何应对。目前,我国仅仅对多晶硅提出了“双反”调查,那么一旦贸易战开打,对国内有利的是西门子法多晶硅企业,但如果国内没有成本更低的多晶硅,那么,对美韩德的多晶硅进口征收关税,势必导致国内多晶硅价格的上涨。这样,会使得中国光伏产业的下游企业受到市场压缩和国内成本上涨的双重夹击,日子将会更加难过。目前,我国西门子法多晶硅的成本,国内厂家确实高于国外厂家,如果征收反倾销税,同样会让这批国内的多晶硅企业安于现状,实际上是保护了落后。因此,迎战是必须的,但也要尽快推广国内自己的低成本大规模多晶硅提纯制备技术,才不会“杀敌一千,自损八百”,才能保证中国光伏企业在这场贸易战中稳操胜券,立于不败之地。
如果我国光伏企业做好了上述应战准备,那么,建议,不仅要对国外的多晶硅提出进行“双反”调查,而且,在美通过对中国的“双反”终裁后,建议对于美国的多晶硅、铸锭、切片、电池和组件等光伏行业产业链各个环节所用的生产设备,可以跳过调查环节,直接提出征收250%的报复性关税,作为对美国“双反”的报复。光伏装备才是欧美对中国出口的重头,例如,我国2011年出口美国的光伏电池仅15亿美元,但从美国进口的装备和光伏材料达到80亿美元,美国对中国的光伏装备及材料销售额远远大于多晶硅的销售额。贸易战争既然开打,就要狠狠地打。不需要做任何调查,调查只是为了找借口;入侵别国挑起战争才需要借口,面对侵略奋起反击是不需要任何理由的。这样对涉及光伏的装备和其它原材料领域对美国进行贸易反击的话,将会对美国的光伏制造产业造成沉重的打击,也将给欧盟一个有力的威慑,让他们知道随意制裁中国会带来的不可控制后果,中国人不再是清朝和民国那种任人宰割的东亚病夫和一盘散沙,而是一头已经醒来的雄狮。
当然,这是不能由企业决定的,而是由政府决定的,但企业可以配合政府,提出一系列的申请,为政府采取的行动做好铺垫。
至于第二种办法,到境外设厂,来规避双反,当然是可行的,但是,这个做法周期长,远水不解近渴。其实,海外拓展战略,应当成为中国光伏企业的一项长期战略,无论是否有“双反”,都应该有计划地开展。而且,中央政府也应当给与足够的支持,这样还可以给国家目前充足的外汇储备一个很好的出口。但是,海外设厂是一个复杂和长期的事情,需要认真调研和慎重决策,如果仅仅是因为“双反”,就匆忙作出决定,可能反倒会忙中出错。而且,对于海外设厂所造成成本增加,也要有应对的策略。
要从根本上应对美国的“双反”和今后欧盟可能对中国设置的各项壁垒,最根本办法是,利用目前产业低迷阶段,提高我国光伏产业各个环节的工艺技术水平和装备制造水平,将目前的已经具备的成本优势保持下去,并积极采用新工艺将多晶硅原料环节的高成本的短板劣势转化为低成本的优势,使得中国光伏产业在全产业链各环节的成本和技术上均具有显著的竞争优势,并长期保持下去。这样才能彻底打败外国政府和企业遏制中国光伏发展的企图。
同时,利用光伏发电即将低于火力发电的机遇,大力发展国内光伏发电市场。光伏产业能否健康发展,与中国自身的能源安全也息息相关。从近期中国政府的一系列政策(推出光伏上网电价,上调2015年和2020年的光伏装机目标,对央企光伏投资项目整合,等等)可以看出,我国政府也正在密切关注,也准备加大对光伏产业的促进力度。目前,许多央企和地方国企对于光伏企业的跃跃欲试,也表露着这种倾向。中国光伏前几年的辉煌,80%都是由民营企业完成的。现在,光伏产业会不会发生传统能源产业已经完成的“国进民退”?现在看来,这种情况很可能发生;甚至,成立一家类似中石油、中石化、中国电信、中国移动的“中国光伏”,也不是不可能。撇开体制上的利弊不谈,至少,这预示着中国政府将对光伏产业的发展给一个极大的助力,我国的光伏产业将迎来一个大的发展机遇。
只要中国光伏企业的制造水平能够得到提升,只要中国光伏企业在保持成本优势的同时增加技术优势,只要中国光伏企业和政府能够将国内光伏发电市场尽快发展起来,美国和欧洲无论采取什么样的花招,都无法伤害中国的光伏产业。他们会发现“双反”,不再是两败俱伤,而只能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中国的光伏产业,就能做到“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船”。
“封锁吧,封锁个十年八年,中国的一切问题都解决了。”这是毛泽东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之初,面对美国封锁中国威胁时的回答。现在,我们在面对欧美国家对于中国光伏所设立贸易壁垒时,依然要有这样的气概。
0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