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涉案金额最大的贸易争端欧对华光伏产品发起反倾销调查,正式进入激战期。
从商务部网站获悉,商务部国际贸易谈判副代表崇泉昨(11 )日率中国政府代表团赴欧,将与德、法两国政府相关部门及欧盟委员会进行交涉,阐述中方立场,尽最大努力维护中国企业利益。
10天抗辩期博弈
“我们还有10天的时间进行抗辩,目前中方正在讨论选取替代国,最终结果几天后才能出来。”作为该案主要参与者及行业损害抗辩的代理律师 、中华全国律协国际业务委员会副主任傅东辉日前表示。
继去年美国对华光伏电池组件发起“双反”调查之后,今年9月6日,欧盟委员会又发布公告,对中国光伏产品发起反倾销调查。该案涉案金额超过200亿美元,欧盟光伏企业直接或间接相关联的有28万-30万工作岗位,中国光伏产业也有超过百万人的就业岗位。而且由于欧盟不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此次调查选取美国作为第三方的替代国,以衡量中国的光伏产品是否存在倾销。
分析人士称,由于美国的光伏制造业成本过高 ,以美国为参照,意味着未来中国企业将面临高额的反倾销税。
但傅东辉认为,“就以往的案件来看,欧盟一般都会以申诉方提出的国家作为参照国,但在近期一些案件中,这种局面正由于中方的努力而发生重大变化。”
在他看来,虽然已确定立案,但从具体抗辩技巧上,中国光伏企业并非完全没有争取的渠道。个别企业可以通过申请“市场经济地位”找到突破点。
“我们主张光伏企业都要积极申请 市场经济地位,也许不是所有企业都能拿到这一地位,但只要有一批拿到,继续保持对欧出口,案件就会控制在合理范围之内。”傅东辉称,这样可以争取改变此案的形势,变被动为主动。
既然作为“史上最大的贸易争端案”,傅东辉甚至认为,此案的成败,事关今后国外与中国反倾销争端的走向。“应该在与欧盟滥用非市场经济政策斗争方面有所作为,从而以本案为起点,最大程度地影响甚至改变欧盟对华反倾销的走向和结果。”
但该途径是否能成功并挽回形势,傅东辉也不乐观。“现在欧盟对非抽样企业干脆不审查,去年欧盟对华反倾销中,没有一家中国企业拿到市场经济地位。这不但不合乎规律,欧盟也肯定是违法的。”
中企积极应诉
相比最初的观望态势,中国光伏企业不得不开展应对。
“目前调查刚开始,中方正在积极应诉,有关企业正在填写《抽样表》,主要涉及出口数量和金额,欧盟会据此将企业由大到小排序并按照代表性来确定强制应诉企业,至少是2家。如无意外,欧委会将在9个月后发布初裁结果,15个月后做出终裁决定。”傅东辉介绍说。
“我们的律师团队正在做法律方面的准备 工作,也非常希望成为强制应诉企业。参照以往的案例看,成为应诉企业将更加主动 ,大多能获得比较好的结果。”英利集团公关总监梁田表示,从今年二季度的数据来看,英利是全球出货量最大的光伏企业,英利站出来,对其他企业也将产生带动作用,从而促使案件朝着有利的方向发展。
同时,梁田表示,英利具有全产业链优势,成本低,这对于倾销调查来说非常有利。
除了积极应诉,还有企业在考虑开辟更多新兴市场来规避欧盟立案带来的影响。
“我们会积极配合欧盟委员会的调查。同时公司也会通过开拓包括南非、印度及澳大利亚等新兴市场的手段来应对可能发生的贸易摩擦。”晶科能源董事长李仙德说。
0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