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方面是二季度亏损继续加大,另一方面却是运营成本开始不断飙升,天合光能(TSL.NYSE,下称“天合”)终于在昨天宣布,公司要开始对“管理层”进行裁员。
正在天津参加达沃斯的天合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高纪凡告诉《第一财经日报》,此次裁员是在公司的1850名管理员工中进行,裁减人数大约为200名。
这也是天合首次对外承认裁员。
接近人士认为,管理运营费用过于庞大,是天合此次裁员的直接原因:天合总监级以上的员工有100名左右,但薪资收入高于天合的尚德电力(STP.NYSE)总监级以上人员才30多人。
对此,高纪凡回应称:“这次管理人员的精减,是与更有竞争力的公司对比了一下,(天合)管理人员的数量偏多,所以要瘦身,提高竞争力。”其还表示,此次裁员是由调整组织架构引起的,也是降低成本所需要的。
组织架构大调整
多位知情人士透露,天合的裁员主要是针对公司管理层,而一线员工将依据公司获得订单的数量、生产线的需求而作灵活变化。
一位熟悉天合光能的人士向本报记者介绍,该企业有生产、质量、销售、市场、事业发展部、项目部、内控、内审、投资者关系等部门,而这次管理层裁员将涉及所有部门。其介绍,在普通岗位上,会由各个业务部门的负责人来做规划及调整,而对于各业务部门重要职位是否也要削减,则需更高一级的领导来确定。
二季度末,天合对全球销售、市场营销及项目开发管理结构做了调整。在人力资源布局上,原先负责全公司销售业务的首席商务官马克·金斯利辞职;同时,增设了欧洲、美洲、中国及亚太、中东和非洲等四个区的负责人,直接向高纪凡汇报。
天合昨天宣布裁员的同时也公布了公司组织架构精简计划,新成立了组件事业部和系统事业部。这次裁员,也被认为是与公司组织结构调整有关。
高纪凡表示,调整后组织更加扁平,成本会降低,但决策效率更快。“成立系统事业部,控制器系统等向下游延伸,做解决方案供应商。”
高纪凡告诉记者,公司架构调整,减少了管理层级,会调整出200多名“冗员”,占管理人员(约1850名)的 12%左右,占公司总人数(约13500人)的1.5%。其介绍,天合员工分为三类:直接生产工人和间接生产工人,不到12000人;其余为技术部门、生产管理部门、财务及HR部门,员工数量不到2000人。此次被裁的“管理人员”主要来自后者。但生产一线工人维持稳定。
高纪凡透露,精减的200多人会采取协议离职的方法让他们离开公司。
运营支出高于同行
去年11月份左右,天合某生产车间改造,致使300多名员工需要重新安置,其中部分员工因不愿调岗而歇业在家,但当时天合并没有承认是裁员。不过,彼时已有业内人士质疑天合的管理层冗员较多及开销过大。
2011年,天合光能的“一般及行政开支”合计为1.57亿美元,而同行英利绿色能源(销售额高于天合)的该项开支是6.03亿元人民币,晶澳太阳能及晶科能源的开支为5.1亿元人民币(该数字中还包含销售费用)、1.65亿元人民币。
今年二季度天合单季的净亏损是9200万美元,这是天合连续第四个季度亏损,而今年一季度只有3000万美元的亏损额。同时,公司二季度的“一般及行政”开支高达7216.2万美元,环比和同比的该项开支只有2817.9万美元和2608.2万美元。
正是由于“一般及行政”开支的加剧,导致天合总的运营开支飙升到了1.07亿美元之多。
公司一位内部人士表示,光伏行业似乎在今年下半年还看不到有转机,而且欧洲对华的光伏电池“反倾销”调查已开始、美国又征收了30%以上的反倾销税率,光伏企业日子更加难熬,今年天合出货量就从原先预期的2.1G瓦缩减到了1.8G瓦左右。这一时刻,精减人员可以减少支出、节约成本。
管理费用庞大是天合在低速运行中暴露出来的症结之一。
2010年市场需求旺盛时,该企业招募了大量的总监和经理级人士。一位离职的天合员工曾对记者说,天合的管理结构为“董事长、总裁、副总裁、总监及经理、普通员工等”层级,管理人员繁多,开支大。
据了解,一家排名国内销售额前五的光伏企业,总监级的外地住宿标准为“280元/日”,饭贴为50元/日,出差时公司提倡尽量地铁和公交出行,实在不行可打车,但需写明原因和“从哪里打车到哪里”。
但多位离职的天合内部人士则表示,天合的同职务管理标准要高于上述这家企业。天合公司的总监级以上领导,一度享受着1万元/月的补贴标准。但在不少职员眼中,这笔巨额补贴其实用不完。
0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