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说在前面
近几个月对于光伏产业来说特别不平静,在9月2-6号这几天更是形势严峻,这是因为在美国对我国光伏实行“双反”不久,紧接着欧盟即刻仿效,也开始要“双反”立项调查了。
不过,2011一整年至今,又何曾平静过?
本人在很久以前就决定了以后要从事光伏产业,也一直关注着产业的动态。面对从美国金融海啸以来光伏产业历经的各种劫难,我想表达下自己的忧虑与信心。
在发表看法前,我觉得应明确一点:只有倒闭的企业,没有倒闭的行业(海润光伏CEO杨怀进语)。同时应当树立这样一个信念:只要太阳还在,光伏产业就在!
姿态很重要,向世人表明姿态也很重要。
2.我的忧虑之一:外患
太阳能作为高效、节能、无污染的清洁能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是未来最清洁、安全和可靠的能源,无疑是支撑未来人类发展永不枯竭的能量源泉。光伏产业不但代表了未来能源的发展方向,而且已成为各国、各地区抢占竞争优势的制高点之一,其发展前景是无可置疑的!
但是,现在中国的光伏产业却面临着“末日劫难”,正处内忧外患的堪忧局面。外头是欧债危机、美、欧双反,就连印度似乎也想来趟这滩浑水。
美国于今年5月宣布对中国进行“双反”调查后的初裁,裁定对中国光伏企业出口到美国的光伏电池产品征收31%~250%的关税。将于今年10月份宣布终裁。不过估计美国因此项赤裸裸的贸易保护政策短期尝到甜头,会维持初裁不变的。如此看来,美国市场我们是一时难以分得一杯羹了。事实上,为避免受到美国的反倾销征税,国内光伏企业希望通过曲线救国的方式,即选择在马来西亚等其他国家生产组件,再出口到海外。但这一措施毕竟有点不那么英雄的味道。也有企业不得以(或者说因为没远见才导致)在这时候在美建厂,在美生产在美销售。不过这会带来一个问题,就是在美建厂成本很高,如此一来只能把电池价格提高,这样的话就竹篮打水了,优势全无!所以说美国这招够损的!
不过如果换个角度看问题,从美国的狠招中,我们却可以得到一条重要的信息:美国很急,美国很在乎!这正说明了光伏产业的战略地位了。在此我不能不佩服美国一直以来的战略眼光,世界的历史足以表明其眼光的前瞻性了。而这一次,中国的火眼金睛也恢复到5.0,敏锐地捕捉到了太阳的价值,并把其作为本国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大力发展,而且发展得有模有样,以至于老美坐立不安,最终抡起贸易壁垒的大棒横在中美光伏产业之间,也横在了中美“友好”关系之间。不过中国早就不再是孱弱的病夫了,一头已苏醒的雄狮怎能容忍狐狸的肆意侵犯!高举“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的旗帜,对美国多晶硅原料进行反倾销调查,让美国领略中国“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的外交纲领。
德国于今年8月份在始作俑者“Solarworld”的撺掇下也宣布了对中国光伏企业的“双反”调查申请,并于前几天宣布对华光伏反倾销已经立案。一时间,行业内风声鹤唳,草木皆兵。欧盟市场占中国2011年光伏产品出口的近三分之二,可以说是中国的大买家了,如果双反一旦成立,这个市场将几乎失去,对中国光伏产业确实是个致命一击啊!伤不起啊!
8月30、31日对于中国光伏产业算是充满忐忑的一天,因为德国总理默克尔“为了欧洲的命运而来”,要代表德国消灭双反。在会议中默克尔主动谈及了光伏争端,并语重心长地对温总理和其他与会代表说要求通过谈判协商解决光伏产业问题,以和为贵。这,让中国光伏企业好生感动!可惜没过几天,欧盟贸易委员卡洛·德古郝特便冷不丁地放炮说欧盟已决定对中国光伏产品反倾销立案了,狠狠地给了默克尔一记“耳光”。你让她老人家的老脸往哪搁!
坑爹啊!
不过欧盟决定立案的消息一在坊间传开,英利、尚德、天合、阿特斯四大龙头便紧急商议对策。中国光伏企业此前也已联名上书商务部,申请对欧盟多晶硅进口中国产品实行“双反”调查。
一场光伏贸易战蓄势待发!
欧盟对中国光伏的“双反”是否启动,主要取决于欧盟主要成员国德国。2011年,德国当年的装机量达到8.5 GW,而德国本土生产的光伏制造量还不到2GW。因此,如果对中国的光伏进行“双反”,会让德国光伏产业投资成本猛增,意味着80%以上的光伏电站投资会大幅增加。突然增加的成本会使得光伏电站在目前的德国光伏上网电价下,根本无利可图,甚至是亏损。这样,必然导致光伏上网电价要进行提高,而这将使德国的光伏产业倒退许多年。德国政府从2005年开始建立的光伏装机世界第一的地位,将很快被中国或美国取代。(此段文字载自“史博士的BLOG”。史博士即史珺,系上海普罗新能源有限公司董事长)
而且欧洲的大多数国家,特别是本国并未生产光伏产品的国家,如希腊、保加利亚等,可是很享受中国的低价高质产品的!
对于欧盟的“双反”,我想说:各位,三思!
至于印度,……大人的事,小孩一边去。
说了这么久,那中国到底有没有倾销,有没有补贴呢?
补贴?哪个国家没有补贴的!至于多少补贴,补贴多少算是“犯规”,国情不同,政策不同,哪里会有标准。你总不能因为我给我儿子零花钱“多”,就到班主任那里要求反补贴调查吧…至于倾销,更没有那回事!中国光伏企业在光伏制造上的成本优势,是依靠中国这三十年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所建立起来的制造大国的优势,加上中国人所特有的勤劳和节俭的特性,一分一分地用血汗钱换来的!你寅吃卯粮还理直气壮地怪我集腋成裘?这只能说明,充分地说明,山姆大叔急了,怕了!
3.我的忧虑之二:内忧
说完外患,谈谈内忧。我国光伏产业从一开始就存在问题,一是主要依赖国外市场,二是关键材料、设备依赖进口,三是愈演愈烈的产能过剩。
光伏产业作为新兴的朝阳产业,一开始便得到了大力支持,成长得也好不痛快。但就像普遍的富二代在香车美女背后隐藏着“富不过三代”的危机一样,如此催生的光伏产业注定要走一段险恶的江湖。
时间而已。
按照正常的规律或模式,新兴行业的投资、成长应当是风投的事,地方政府要大力扶持的是地方性产业,有地方特色的、能成为地方经济主要来源的产业。而各级地方政府却都把光伏产业当成自家的特色,不顾是否能取得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在未做详细实地考察、调研的情况下就批准建厂生产。其中可能不乏政绩的因素。不过也不能排除有做得很好的地方政府,真正把光伏产业做成了其特色产业。
但是话说回来,光伏产业除了新兴行业的身份外,更是战略性行业。对于战略性行业,一定是要有政府参与进行统筹规划的,因此政策、补贴就是不可或缺的。可现在中国的光伏产业已然是政府导向型、政策依赖型了。
不过如果你问我那到底该政府多少,市场多少,那我只能说:这个嘛…我就不得而知了…
初期的光伏产业是个暴利行业,那是个以量取胜的时期。你若生产,便是晴天。只要有钱,买些设备生产就有赚,门槛低得简直没有门槛,只剩钱槛。于是一场轰轰烈烈的光伏“大跃进”运动开始了,大家在“不在高速发展中成长,就在高速发展中灭亡”口号下,打造着一座耀眼的光伏泡沫之城!盲目扩张,透支生产在头脑发热下如火如荼进行着。
然而,欧美的一声炮响,为中国带来了“双反”。而“屋漏偏遭连夜雨”,此刻又恰逢欧债危机。一夜之间,光伏产业大惊失色。产能(严重)过剩,各种低价让各种产品如同白菜,也让各个大佬身价骤跌,各家公司股价一蹶不振。有的公司正在死着;有的已经死了;有的已经死了却还活着…没死的也元气大伤,期待政府赶紧打鸡血。最可恨的是昔日紧跟在屁股后恳求自己贷款的银行见此形势马上一溜烟跑了…这让他们情何以堪!无异于雪中送冰呐!
当然也有一些有远见的公司仍屹立着,扛着中国光伏产业的大旗,坚强地屹立着!
就像是硝烟弥漫的战场上,守卫着旗帜的战士那样,坚强地屹立着!
如此动荡的局势宣告着一场血雨腥风式的行业大洗牌!这又何尝不是喜事呢?行业急需一场暴风骤雨,待铅华洗尽,重新焕发朝气,焕发青春。也许这是属于光伏产业的自清洁吧!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进化论想必在此也是适用的!
制约中国光伏产业发展的很大一个问题是所谓的三头在外:关键设备(含关键原料)、市场、技术。每一项都是痛!
关键设备(含关键原料)占了中国光伏产品进口的很大一部分。海关数据显示,2010年,在中美光伏贸易中,中国出口美国的光伏产品(以光伏组件为主)规模在20亿美元左右,而美国出口中国的光伏产品(以多晶硅原料和光伏设备等为主)的规模在40亿美元左右,美方保持着18.8亿美元的顺差。不仅光伏领域如此,其他领域何尝不是?这痛,不消不行!
而技术又是另一隐痛。中国光伏产业持续多年的暴利使投资者忽略了自身技术的研发。很多公司都是购买国外的技术,甚至就是简单的turn-key solution,缺少自主知识产权。这对于成长到处于以质取胜、创新才是硬道理时期的光伏产业来说是没有竞争优势的。公司的资产再大充其量也不过是家OEM。
市场更是个痛。中国光伏企业生产的电池、组件几乎销往国外,国内自用可忽略不计。过度依赖海外市场,国内市场未充分开发让中国光伏产业丧失了许多话语权、主动权。国外市场稍微出点波动就足以让中国光伏企业的小心脏受不了,这对于中国光伏产业的发展是很不利的。
三头在外使中国好像成为了一个廉价的代工厂,依靠数量坐上的世界光伏大国宝座,虽然看上去风光无限,但其实存在很多隐患。
国内市场小也是有原因的。第一,光伏产业在中国发展时间并不算长,还未进入普通百姓的视野,而且我们国家现在普通家庭要建电站原则上是要经国家发改委和国家电网同意的;第二,技术问题使光伏产品价格相对于传统能源较高,纵使更为环保,但推广仍有难度;第三,中国的光伏发电并网较难,真不知这究竟是政策问题还是技术问题!这使很多光伏电站无法充分利用。国内市场还存在一个问题,就是只为绩效,不管效益而导致的光伏电站建好了,但是却无法发电或经常出问题,或者很快便损坏,这些都是很可惜的。
4.我对光伏产业的信心
外患可怕,但没办法。人家要发出挑战,我们能做的很简单:迎战!
内忧可愁,但没关系。没有一个行业的发展是一帆风顺的,不破则不立,风雨过后的彩虹更让人惊羡。而且可喜的是,这些内忧都是可以解决的!
产能过剩:都已经生产出来了,我们总不能把它像牛奶一样倒进河里吧。那就好好保存,保存合理规范还是可以过几个冬天的。等几年后国内市场开发出来了,一切就好办了。当然,在危急时刻,把这些烫手的芋头当人情处理赚取未来的客户也许会是一个好的做法。
国内市场:在这几年里积极宣传光伏、环保,等公众意识有了之后,情况也会好转的。特别是技术上去后,国内市场可以说是很容易就能被唤醒的。
这几年国家推进的“金太阳工程”就是个很好的开端。在此以广东为例,用数据说明国内市场的潜在规模。
广东作为经济大省,能源供需紧张,在目前环境下应该以应用拉动光伏发展。粤电的广州大学城3 MW、南沙10 MW光伏电站先后顺利运行;正在筹建的项目有粤电的广州开发区21 MW、中信能源的佛山20 MW项目;中山大学太阳能系统研究所团队最近正在策划顺德区50 MW屋顶光伏电站项目。这只是广东光伏的一小步,但从其中可窥见中国光伏即将迈出的一大步。
不以创新为基础的搞生产就是自找死路。技术落后只能被别人牵着鼻子走,将受到很大的限制。因此各企业加大技术研发投入显得尤为重要。“创新是企业的生命力”一点也不为过,而且创新也是生产力,更应成为企业的软实力!技术不仅包括生产电池的技术,提高电池效率的技术,提高效率可降低成本,从而降低价格。同时还包括光伏上游,如设备、原材料的技术;光伏下游,如逆变器、储能器、智能电网等技术。只有这些技术都上去了,国内市场才能被尽情开发,光伏的春天才将真正来临!
污染在内:我们要注意到一个问题,就是这些污染是怎么造成的,能不能设法降低污染程度。可以说没有哪个行业是不产生污染的,关键是如何处理。光伏产业是存在污染,主要集中在高纯硅的制备环节。但这些污染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由于个别企业操作不规范,在排放时没有经过处理而直接排放,导致了大家的诟病。如果企业能坚守企业道德底线,法律规范,或者国家加强相关立法、惩罚,这一现象会有好转的,那时光伏行业就更利大于弊了!而且大家需要知道的是现在的改良西门子法是全闭路循环,原料利用率很高,不存在高能耗,高污染的现象。
在经过了这次大风大浪后,政府也应当学会如何管理中国的光伏产业,有的放矢的同时又做到收放自如,规划好光伏发展的蓝图。
危机与商机总是并存的。
在商机中应当看到危机,不要在商机中迷失。一个时刻保有危机意识的个体、企业才能做到未雨绸缪,才能在危机中成为强者。而在危机中也蕴藏着商机。我们应当具备在危机中洞察商机的眼光,不在危机中悲天悯人,而应树立死而后生的信念!
我在这场危机中看到了商机:几年之后,光伏一定会走入正途,一定将大放异彩,而那,也将是我的春天。
我也将在这场“光伏寒冬”中踽踽前行,在博士阶段韬光养晦,修炼内功,在光伏迎来春天的前后亮剑,开创自己的一片天地。
光伏的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0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