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建议,在积极应对“双反”的同时,当前国内光伏企业一个比较紧迫的任务是开发国内市场。
美国商务部日前宣布了针对中国光伏“双反”的终裁结果,认定中国向美国出口的晶体硅光伏电池及组件存在倾销和补贴行为,并设定了18.32%-249.96%的最终反倾销税率及14.78%-15.97%的最终反补贴税率。
按照美国贸易救济程序,除美国商务部外,这一结果还需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作出终裁,这一裁决的时间将在11月23日左右。不过,业内分析人士普遍认为,最终裁决不会有什么改变。
如此一来,中国光伏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价格优势将不复存在,况且,实际上美国市场在中国光伏出口中仅占10%左右的市场份额,中国光伏企业接下来的“双反”主战场将是占据70%市场份额的欧洲。今年9月6日,欧盟正式宣布对华光伏组件、关键零部件如硅片等发起反倾销调查。10月中旬,反补贴调查可能将立案。
美国商务部的终裁结果可谓是意料之中,国内光伏企业也早已开始研究应对措施。
被调查的中国光伏企业之一英利集团发言人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英利应对“双反”裁定的途径主要有四种:海外建厂、采购第三方生产的电池板,以及通过开拓国内市场和新兴市场来转移对美国市场的依赖,还有就是通过技术创新和技术升级进一步降低产品的价格,提高产品的竞争力。
中国企业巧规避 SolarWorld欲反制
根据美国商务部的最终裁定,如果输美组件所使用的电池片原产地为中国大陆以外的地区,则将不被征收反倾销和反补贴税。这给了国内的光伏企业一线希望,几家光伏龙头企业纷纷把国外建厂和采购第三方电池板当作规避“双反”的主要途径之一。
在国内几家光伏龙头企业中,被征收税率最高的无锡尚德在此之前已经开始在美国等全球三个国家设立工厂作为应对之举。英利在此次终裁结果中的综合税率为30.66%,其发言人对记者表示,英利正在考虑在中国以外的其他国家,寻找一个太阳能补贴政策好、环境好、交通便利,同时劳动力价格也合理的国家建立工厂,并不限定在美国。
光伏产业属于新能源产业,也是新的科技战略产业,目前还没有达到大规模商业化低成本生产阶段,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光伏产业的优势恰恰在于相对低廉的价格。由于在美国建厂成本过高,几家光伏企业把距离美国市场较近的墨西哥作为候选地之一。
在中国光伏企业想尽一切办法规避“双反”之时,向美国商务部提起诉讼的主要企业之一SolarWorld尽管表示对美国商务部的决定感到满意,但却透露其正考虑向美国商务部提交另一份申诉,要求对利用第三方产太阳能电池以及在中国组装的太阳能组件征收关税。
SolarWorld认为美国商务部的裁决结果存在漏洞,其近日发布声明称,如果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在11月维持原判的话,那么SolarWorld将立即向商务部要求强制执行,向采购自第三国电池片并在中国装配的组件征收关税。
如此看来,国内光伏企业欲通过海外建厂和采购第三方电池板来规避“双反”还将面临重重阻力。
开拓国内市场势在必行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研究员、国际市场研究部主任赵玉敏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当前国内光伏企业一个比较紧迫的任务是开发国内市场。赵玉敏说,中国的光伏产业是外向型产业,90%以上的产能都面向出口市场,这就决定了光伏产业不像其他产业,比如纺织业,即使面临“双反”,但国内市场还很大。而当前光伏企业的回旋余地非常小。
目前占中国光伏出口70%市场份额的欧盟对中国企业的反倾销调查已经启动,反补贴也在酝酿之中,不少业内人士指出,欧盟的“双反”将是对中国光伏企业的致命打击。虽然国内光伏企业纷纷表示不会退出欧美市场,但他们也意识到开发国内市场的迫切性。
“开发国内市场是一个重要途径,国内光伏企业应该开始培育中国国内市场。”赵玉敏说。光伏产业对技术的要求比较高,生产成本也高,在消费水平高的发达国家仍需政府补贴,而中国在这方面投入还比较少。赵玉敏认为,中国政府在这方面更应该做一些工作,为企业开发国内市场提供更便利、更优惠的支持。对于中国光伏企业即将面临的“双反”主战场欧洲,在目前经济形势下,中国是其重要的贸易伙伴,也是解决欧洲经济不景气的一个积极力量,中国光伏产业受挫,也会影响到双方经贸关系的正常发展,对双方都不利。
美国商务部日前宣布了针对中国光伏“双反”的终裁结果,认定中国向美国出口的晶体硅光伏电池及组件存在倾销和补贴行为,并设定了18.32%-249.96%的最终反倾销税率及14.78%-15.97%的最终反补贴税率。
按照美国贸易救济程序,除美国商务部外,这一结果还需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作出终裁,这一裁决的时间将在11月23日左右。不过,业内分析人士普遍认为,最终裁决不会有什么改变。
如此一来,中国光伏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价格优势将不复存在,况且,实际上美国市场在中国光伏出口中仅占10%左右的市场份额,中国光伏企业接下来的“双反”主战场将是占据70%市场份额的欧洲。今年9月6日,欧盟正式宣布对华光伏组件、关键零部件如硅片等发起反倾销调查。10月中旬,反补贴调查可能将立案。
美国商务部的终裁结果可谓是意料之中,国内光伏企业也早已开始研究应对措施。
被调查的中国光伏企业之一英利集团发言人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英利应对“双反”裁定的途径主要有四种:海外建厂、采购第三方生产的电池板,以及通过开拓国内市场和新兴市场来转移对美国市场的依赖,还有就是通过技术创新和技术升级进一步降低产品的价格,提高产品的竞争力。
中国企业巧规避 SolarWorld欲反制
根据美国商务部的最终裁定,如果输美组件所使用的电池片原产地为中国大陆以外的地区,则将不被征收反倾销和反补贴税。这给了国内的光伏企业一线希望,几家光伏龙头企业纷纷把国外建厂和采购第三方电池板当作规避“双反”的主要途径之一。
在国内几家光伏龙头企业中,被征收税率最高的无锡尚德在此之前已经开始在美国等全球三个国家设立工厂作为应对之举。英利在此次终裁结果中的综合税率为30.66%,其发言人对记者表示,英利正在考虑在中国以外的其他国家,寻找一个太阳能补贴政策好、环境好、交通便利,同时劳动力价格也合理的国家建立工厂,并不限定在美国。
光伏产业属于新能源产业,也是新的科技战略产业,目前还没有达到大规模商业化低成本生产阶段,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光伏产业的优势恰恰在于相对低廉的价格。由于在美国建厂成本过高,几家光伏企业把距离美国市场较近的墨西哥作为候选地之一。
在中国光伏企业想尽一切办法规避“双反”之时,向美国商务部提起诉讼的主要企业之一SolarWorld尽管表示对美国商务部的决定感到满意,但却透露其正考虑向美国商务部提交另一份申诉,要求对利用第三方产太阳能电池以及在中国组装的太阳能组件征收关税。
SolarWorld认为美国商务部的裁决结果存在漏洞,其近日发布声明称,如果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在11月维持原判的话,那么SolarWorld将立即向商务部要求强制执行,向采购自第三国电池片并在中国装配的组件征收关税。
如此看来,国内光伏企业欲通过海外建厂和采购第三方电池板来规避“双反”还将面临重重阻力。
开拓国内市场势在必行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研究员、国际市场研究部主任赵玉敏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当前国内光伏企业一个比较紧迫的任务是开发国内市场。赵玉敏说,中国的光伏产业是外向型产业,90%以上的产能都面向出口市场,这就决定了光伏产业不像其他产业,比如纺织业,即使面临“双反”,但国内市场还很大。而当前光伏企业的回旋余地非常小。
目前占中国光伏出口70%市场份额的欧盟对中国企业的反倾销调查已经启动,反补贴也在酝酿之中,不少业内人士指出,欧盟的“双反”将是对中国光伏企业的致命打击。虽然国内光伏企业纷纷表示不会退出欧美市场,但他们也意识到开发国内市场的迫切性。
“开发国内市场是一个重要途径,国内光伏企业应该开始培育中国国内市场。”赵玉敏说。光伏产业对技术的要求比较高,生产成本也高,在消费水平高的发达国家仍需政府补贴,而中国在这方面投入还比较少。赵玉敏认为,中国政府在这方面更应该做一些工作,为企业开发国内市场提供更便利、更优惠的支持。对于中国光伏企业即将面临的“双反”主战场欧洲,在目前经济形势下,中国是其重要的贸易伙伴,也是解决欧洲经济不景气的一个积极力量,中国光伏产业受挫,也会影响到双方经贸关系的正常发展,对双方都不利。
0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