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际经济法学会副会长、中国政法大学国际法学院院长莫世健
记者:那么中国应该从哪些方面应对光伏“双反”战交锋?
莫世健:欧盟调查中国光伏产品是否倾销时,作为对比标准的是美国产品的成本价,这可能导致中国几乎不可能获胜,因为美国的成本很高。而美国调查时选择的替代国则是泰国。泰国的市场环境等因素有可能与中国相近,但反倾销调查有一个生产要素认定问题,就是说中国和泰国的经济状况可能差不多,但成本构成的要素究竟有哪些是需要仔细认定的,这会影响选择的替代国是否合理。
另外,美国和欧盟进行反倾销调查时选择了替代国,但进行反补贴调查时却没有,而是使用了中国本身的补贴情况。补贴是会影响价格的,美国和欧盟选择了第三国价格作为标准,却考虑中国本国的补贴,这样计算下来很可能中国会吃亏,从而导致不合理。
记者: 这些是从要件上来分析,从程序上中国还有哪些选择?
莫世健:美国商务部做出终裁后,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ITC)很可能最终投票认可这个裁定。对中国的光伏企业来说,如果认为裁定不合理,可以按照美国法律起诉,也就是国内意义上的行政诉讼。
对中国政府来说,则只能去WTO申诉。关于国际贸易的裁决只能通过WTO,国际法庭一般不处理贸易问题。WTO的原则是磋商,一般时限是6个月。如果磋商没有结果,WTO就会成立专门委员会,再经过6至9个月作出报告。如果这份报告仍然没有取得一致,不服的一方可以提出上诉,3至9个月后,会再出一份报告。
0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