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光伏行业正面临着“四面楚歌”的局面。
美国对华光伏双反终裁大棒刚刚落下,欧盟又公布了反倾销抽样调查企业名单,而印度光伏企业开始虎视眈眈伺机而动。15日,美国申请破产企业Solyndra向中国最大的三家光伏制造企业尚德、英利和天合光能提起反垄断诉讼,索赔15亿美元。此举对于正处于水深火热当中的这三家企业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
“运营不善的美欧公司对中国竞争者泼脏水俨然已成为时尚。”英利公司法务总监陈卓十分愤慨。常州天合光能也发表声明称,“诉讼是没有根据的,将积极捍卫自己免受毫无根据的指控的投诉。”
江苏光伏协会副秘书长熊源泉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欧盟市场占据中国光伏产业70%左右的市场份额,因此对江苏光伏企业来说,应对欧盟的反倾销是最重要的。
商务部数据显示,2011年中国光伏电池对欧出口金额204亿美元,约占同期该产品出口总额的73%。
苦日子来了
10月10日,对于江苏的光伏企业来说,无疑是悲惨的一天。美国商务部针对中国光伏产品发起的“双反”调查作出终裁,裁定中国企业的反倾销税率为18.32%至249.96%,反补贴税率为14.78%至15.97%。如此一来,反倾销和反补贴税率剔除重复征收部分后,尚德适用税率为35.97%,天合为23.75%,英利等其他单独税率企业适用30.66%的平均税率。
按照美国双反调查程序,如果11月23日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作出最终裁决,美国市场的大门将对中国企业关闭。
美国的“双方”终裁,已经让中国光伏业风声鹤唳,而欧洲随后的效仿,无疑是对中国光伏企业的致命一击。
10月10日欧盟公布反倾销立案的中国应诉企业名单。此次抽样调查企业总共134家,其中6家为强制应诉企业,包括英利、尚德、赛维、锦州阳光、晶澳和旺能光电。
近日,本报记者走访发现,外部行业环境的阴霾已经蔓延到江苏光伏企业生产的第一线。
16日,记者在天合光能生产西区看到,多间生产车间都贴着“常州天合光能有限公司封”的封条,正在处理废料的工人告诉本报记者,目前很多车间都已经停止生产了。
一位王姓工人告诉记者,现在工时已经缩短为一个月170个工时,工资只有两千左右,降了近一半,“很多工人都走了。”他说。
企业自救
为本次应诉欧盟反倾销调查的代理律师倪建林告诉本报记者,目前案件刚刚开始,调查的最终结果还无法预知。
此次美国商务部的“双反”惩罚关税不适用于中国内地以外太阳能电池板。这意味着中国企业可以在国外设厂生产电池,或是从海外采购电池,然后在内地利用劳动力成本优势,焊接组装太阳能电池板。除将产能转移出去,还有一个消化产能的方式就是直接在海外投资光伏电站。
熊源泉表示,欧盟与美国调查限制的范围并不一样,企业的应对措施不能一概而论。
但从海外采购也是有风险的。记者采访了解到,目前中国台湾光伏电池的平均价格在每瓦0.46-0.48美元,美国双反征收高额关税后,预计来自中国大陆光伏企业的订单将增长,台湾地区太阳能电池制造商正在计划提高报价,小幅上涨至每瓦0.50美元。
一位光伏业内人士告诉记者,国外人力成本比较高,同样的产品一旦美国开始征收“双反”关税,只有增加的生产成本低于增加的税收,对企业来说才有转机。
目前,很多企业开始从制造领域转向终端应用领域,企业通过海外直接投资转移过剩产能。据悉,有几家企业已经选取或者正在选取海外基地。由于墨西哥离美国市场较近,有不少光伏企业会考虑在墨西哥建基地。除了墨西哥外,东南亚也是中国光伏企业建立基地的考虑点。
政府扶持
9月立案,15个月后将出初裁,欧盟反倾销调查一年多的时间将给企业带来很多的不确定性。但是当下,面对中国光伏电池出口的半壁江山欧盟市场谁都马虎不得。
欧盟已经公布中国应诉企业名单,倪建林告诉本报记者,欧盟反倾销调查复杂,企业接下来的11月份主要是填调查问卷。
阿特斯新闻宣传人员对本报记者表示,欧盟调查问卷比美国问卷复杂得多,包括财务、进出口额等事项。
此前为了应对此次美国“双反”调查,尚德电力对外公布了五条改善运营并巩固其全球市场领先地位的新战略。近日有媒体报道,继上月底得到无锡市政府协调并获2亿资金救援后,有望再迎来无锡当地的两大国企无锡国联和无锡产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出手相救。
业界也在积极呼吁政府层面给予更多的支持。国家发改委近期密集组织各职能部门研究制定扶持光伏产业发展意见,作为最重要的金融支持部门之一,国开行最近完成关于进一步加强金融信贷扶持光伏产业健康发展建议,将重点确保“六大六小”12家光伏企业授信额度,相关人士表示政府会后续出台更明确的措施。
厦门大学中国能源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强认为,政府在行业整合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目前产能过剩的情况下,政府应该提高补贴效率,扶持终端电站的建设,为光伏企业扩大国内市场需求。
0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