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对于中国光伏企业而言,可以说是四面楚歌。受欧债危机、政府补贴削减、产能过剩等因素的影响,整个光伏产业陷入低迷状态。而去年末开始,来自美国和欧盟的“双反”调查,对中国光伏企业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
去年10月19日,德国SolarWorld公司在美国的子公司联合其他6家公司成立的美国太阳能制造联合会向美国商务部和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提出申诉,称中国相关企业获得政府补贴,以低于成本价在美国进行倾销。
在美国对中国光伏产业的调查方兴未艾之际,今年7月24日,以SolarWorld为首的欧洲光伏产业联盟向欧盟委员会提出了针对中国光伏产品的反倾销诉讼。美国商务部本月10日发布公告称,将对中国出口到美国的太阳能光伏产品,征收14.78%至15.97%的反补贴税和18.32%至249.96%的反倾销税。具体征税对象包括中国产晶体硅光伏电池、电池板、层压板、面板及建筑一体化材料等。虽然按照美方贸易救济程序,除美国商务部外,此案还需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作出终裁。但本次美国商务部的终裁判决,基本为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的最终投票结果定调。中国的光伏电池及组件或被迫退出美国市场。在美国“双反”落定后,国内众多光伏行业正在等待欧盟“双反”的“第二只靴子”落地。众多光伏企业预计,欧盟可能不会像美国那样“决绝”,但对不少已经饱受重压的光伏企业来说,仍是一场生死战。
“我们公司受影响比较大,来自欧美市场的订单没有以前大了,即使有订单,也是断断续续的,而且单子也很小,新兴市场又还没有发展起来。”日前,谈起近来欧美贸易制裁带来的影响,南京市对外贸易有限公司负责光伏产品出口的张勇显得有点无奈。
作为世界最大的光伏生产国,中国光伏电池10%出口到美国,80%出口到欧洲,因此如果欧盟对中国的光伏产品征收高额的反补贴税和反倾销税,对中国的光伏企业来说就是没顶之灾。
转战新兴市场
来自美国和欧盟的“双反”调查来势凶猛、影响巨大,但是从中不难看出中国光伏企业自身存在的种种弊端。
首先是中国企业产能的盲目扩大,供过于求。数据显示,到2011年,全球光伏产能过剩为10GW,其中8GW来自中国,到2012年产能过剩上升到22GW。欧洲市场在全球光伏市场上排名第一,其中,德国占欧洲市场的一半。但随着欧债危机的影响加剧,欧洲市场需求大幅消减,相关国家先后下调了补贴力度。
其次是中国光伏企业大多集中在生产制造环节,在整个光伏产业链中偏中游产业,而这些环节最脆弱,在相关环境变更之下,更加容易受到攻击。正在此间举行的广交会被誉为中国外贸的晴雨表和风向标,不少参展的中国光伏企业都表示感受到了来自市场上的“寒意”,深圳拓日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林晓峰说,整个行业都在适应这一新的市场环境,拓日公司参展广交会10多年了,以前很少看到英利等光伏产业大型企业这次都参展了,“有些企业是有点急了,临时抱佛脚。”林晓峰这样感慨。河北保定的巨力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高级客户经理谢芳称,欧美一直是该公司的最大市场,但这一次广交会上,更多的只是一些来自新兴市场的中小客户,而且也是咨询的多,下单的很少。“以前我们保持联系的一些客商也遭遇到不少问题,我们的一些澳洲、德国等地的客商还传出破产转行的消息;而以前对价格不太敏感的海外客商,现在对价格也非常敏感起来。”在客商稀疏的展位里,张勇大吐苦水,张勇称,这一次广交会欧美客商明显减少,亚非拉地区的多一些,而他们的购买力和传统的欧美市场没法相提并论。
过度依赖欧美市场,缺乏对新兴市场的培育和开拓是中国光伏企业的另一个重大弊端。在欧美市场遭受重创之后,曾有专家学者建议中国光伏企业可以转战南美、东南亚、非洲等新兴市场。事实上,中国光伏企业也是如此做的。在今年举行的南非能源展上,中国光伏产业派出了强大阵容,整个展会约有一半的展位是来自中国的光伏企业,这表明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开始重视南非市场甚至整个非洲市场。
非洲光伏市场潜力大
面对美国、欧盟来势汹汹的“双反”调查和惩罚性关税,不少企业更担心长期的影响,中国光伏企业正积极寻找突围的各种办法,或想方设法保住欧美市场份额,或将目光锁定新兴市场。而非洲作为新兴市场,发展光伏产业具有天时地利的条件。国际可再生能源署的创新与技术中心近年对非洲进行了可再生能源利用研究。根据其研究报告,非洲对电力的需求在未来20年将扩大10倍,可再生能源是其重要的能源来源,也是一个巨大的市场机遇。
如果发展可再生能源,到2030年,非洲一半的发电量将来自于可再生能源。其中17%来自水电、14%来自风力发电、14%来自太阳能、5%来自生物能。到2050年,非洲发电以可再生能源为主,化石燃料将由现在的84%下降到23%。由于可再生能源分布不均,报告认为北非应主要发展太阳能和风能,东非和部分南部非洲应该发展风能和水力发电,在中非和西非则应主要发展水力发电。
对于可再生能源,非洲很多国家也制定了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首当其冲的是南非。南非政府有关部门、企业家、劳工组织和社区组织已经签署了《绿色经济协议》。协议规定,到2014年,南非将在私人住宅安装100万个太阳能热水器;到2016年,南非的可再生能源利用量将达到3725兆瓦。
据摩洛哥大使介绍,摩洛哥王国已经制定一项太阳能生产的远大计划。摩洛哥太阳能计划拥有90亿美元的投资,其中包括设备、工业、研发和培训。根据摩洛哥政府计划,到2020年,将要达到2000兆瓦太阳能发电能力,即42%的能源来自清洁能源。
中国光伏企业近年也加快了进军非洲太阳能市场的步伐。尚德电力控股有限公司也与南非方面签署协议,将在南非建设产能为100兆瓦的太阳能发电厂,总投资预计可达3.5亿至4亿美元,这将是迄今为止中国新能源企业在南非所进行的最大项目。
谨慎布局非洲市场
对于很多中国企业来说,进军非洲市场是在欧美市场受阻、经济环境不景气的情况下不得已而为之的市场战略。山东力诺光伏公司主管非洲业务的李经理在谈到中国企业进军非洲时,将其归为中国企业的“短板”。“中国企业在这方面是短板。往往在市场好的时候,企业会忽略市场开拓。在市场不好,才开始开拓新兴市场,其中包括非洲。”
中国光伏企业对于非洲市场的开拓不仅起步晚,而且存在市场开拓途径单一的问题。“中国企业在非洲的市场开拓形式更多的是通过展会。这种形式成本不高,但是更多的是企业形象的展示,真正成交的项目少。企业应该考虑如何建立一种销售渠道。”李经理说道。
此外,中国光伏企业在“走进非洲”的过程中,还面临非洲经济和政治局势不稳定,文化差异和非洲市场消费力相对较小的问题。据李经理介绍,企业在非洲销售的产品主要是一些简单实用的产品,例如手电筒、野营灯等生活用品。这种产品价格低,但是属于非洲人民能够承受的范围,当然这些产品的利润额也相对较低,一般在10%左右。对于一些大型的光伏项目,大多属于援助项目,真正的市场环境很少。
针对非洲光伏市场刚起步、市场购买力弱、环境不稳定等特点,中国光伏企业在走进非洲的过程中持谨慎态度。“非洲市场不稳定,政策变化性大。埃塞俄比亚之前也有相关的发展太阳能计划,政府积极性也很高,但是后来由于资金的问题,计划搁浅。中国光伏企业对非洲市场的投入比较谨慎。我们目前没有在非洲建厂的计划,初期投入会比较少,随着业务的发展慢慢做大。”李经理说道。
0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