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赛维宣布,公司与江西恒瑞新能源有限公司(下称恒瑞新能源)签署了股权购买协议。根据协议,恒瑞新能源同意购买此次增发前赛维发行在外总股本约19.9%的股份,购买价为每股普通股0.86美元。
目前赛维的总股本为1.34亿美元,据此计算,此次股权转让总价值约为2300万美元。
分析人士认为,国企的涉足势必会加重这一行业的危机,民营企业的生存空间面临巨大压缩。未来光伏产业的发展将两条腿走路,一条是集中式发电,另一条是分布式发电。
政府救市象征意义更大
由于新余市国有资产经营有限责任公司持股恒瑞新能源的40%,此次股权购买协议的签订,也被外界解读为,新余市政府对赛维的出手相救。
一场关于中国光伏企业“国有化”的讨论开始甚嚣尘上。
工业和信息化部赛迪智库光伏所副所长王世江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说:“目前中国光伏市场面临的最大问题是产能过剩。若利用政府力量拖住落后产能,有违优胜劣汰的自然法则,也显示出对其他比较有竞争力光伏企业的‘不公’,对中国光伏市场的长远发展不利。”
中投顾问新能源行业研究员沈宏文的观点与其类似。他认为,赛维的“国有化”将为其它地方政府解救当地光伏企业提供重要思路,不过却将极大限制中国光伏市场的长远发展。
有研究针对赛维指出,“国有化”将是光伏产业园区的终点站。若国企喧宾夺主、强势干预,将打乱光伏产业园区正常部署、削弱产业园区核心竞争力,赛维光伏产业园区难有较好发展前景。
但不可否认的是,“国有化”也给目前处在水深火热之中的光伏企业带来利好。依据统计数据,赛维20%股权被有江西新余国资背景的公司收购之后,在美国上市的中国光伏企业股价集体上涨。赛维LDK当天收盘大涨21%,尚德涨9.33%,其他中国光伏企业也有不同程度上涨,一改此前一个交易日暴跌的局面。
正如沈宏文所言,“‘国有化’并非解决国内光伏产业所有问题的最佳举措,却是目前能帮助光伏巨头赢得喘息之机的最好方式。”
针对赛维的“国有化”,当然也不例外。王世江说:“2300万美元的输血对赛维数以亿计的债务而言只是杯水车薪。我认为,此举是释放出一个信号,赛维所在地新余市政府不会对该公司坐视不管,政府要去救它。”
从税收、就业角度考虑,地方政府出手救光伏企业的心情是不难理解的,只是,政府真正能救的了吗?
尚德和赛维不一样
在江西新余市政府不遗余力拯救赛维LDK之后,市场普遍猜测,下一个被拯救的对象很可能是尚德。
10月24日,尚德电力媒体关系副总裁龚学进代表公司,正式对传闻进行回应,他说:“无锡市政府要将尚德国有化,说无锡政府动用财政资金支持尚德,说施正荣在掏空尚德,这些都是谣传,是完全不存在的。”他强调,“尚德是美国上市公司,要遵守美国的法律法规。‘国有化’不是那么简单。”
但不论尚德是否会被“国有化”,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的专家认为,尚德和赛维的情况不一样。他们认为,尚德是中国光伏企业的标杆,不仅仅是无锡市的一张名片,更代表着中国光伏在国际上的形象。其品牌效应不容小觑。
依据资料显示,无锡尚德成立于2001年1月,专业从事晶体硅太阳能电池、组件,硅薄膜太阳电池和光伏发电系统的研发、制造与销售。2005年底,尚德挺进世界光伏企业前五强,150兆瓦太阳电池的制造能力,使尚德成为全球四大太阳电池生产基地之一。2005年12月14日,尚德在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发行价每股15美元,市值1.97亿美元,成为第一个在纽约股票交易市场成功上市的中国民营企业。
2005年—2007年间,无锡尚德销售收入从2.26亿美元增长到13.48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144.2%;净利润从3060万美元增长到1.71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136.5%;2007年产量达到540MW,是2002年的54倍。2011年,无锡尚德在全球光伏产业排名升至第二,仅次于日本夏普,并且已经成功进驻美国、日本市场。
但有消息透露,在拒绝国有化、子公司破产方案被政府阻止之后,施正荣最希望的就是获得银行贷款。
尚德也采取裁员、收缩产能等自救措施。
但相关分析人士指出,自救努力,只有助于提升股价,无法改变国有化的结局。能否依靠银行融资完成救赎,摆脱“国有化”结局,或许更多取决于账本情况以及政府对银行的游说。
未来光伏市场两条腿走路
来自政府层面的救市行为早已展开。
今年9月底,国开行完成关于进一步加强金融信贷扶持光伏产业健康发展建议,将重点确保包括无锡尚德、江西赛维在内的“六大六小”12家光伏企业授信额度,其余光伏企业贷款将受到严控。
沈宏文告诉本报记者:“不可否认,光伏产业的兴衰与政府相关政策有密切关联,国家相关部门、地方政府在光伏行业发展前期未能及时出台有效的发展规划和监管制度,很大程度上造成了光伏企业盲目扩张、过度开发等不良现象。而现在相关政策的制定,也对目前光伏企业的生死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针对甚嚣尘上的“国有化”,能源专家张砚霖认为,“国有化”对光伏产业而言并非利好消息,新能源产业“国有化”的苗头已经显现,国企的涉足势必会加重这一行业的危机,民营企业的生存空间面临巨大压缩。
但王世江认为,光伏“国有化”也并非一无是处。“目前中国的光伏企业多是民营企业,体量相似,竞争激烈,单一企业很难在竞争中获胜。企业若想做大做强,一个有效的方法,就是进行融资。五大发电集团,资本雄厚,不可不谓融资主体的良好选择。未来中国的光伏市场,将会出现两条路走路的情势。一条腿是集中式发电,另一条腿是分布式发电。而在集中式发电领域,五大电企或会占据很大比例。”
0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