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哈耶克在《通往奴隶之路》中写道:如果我们要建成一个更好的世界,我们必须有从头做起的勇气——即使这意味着欲进先退。
用这句话来形容中国光伏产业,恰如其分。
如果没有政府帮扶的一系列政策组合拳,那么中国光伏的几大企业就会轰然坍塌,像神话般出现又如神话般消散,成为经济学上的失败样本和著名悲剧。
从业内人士获悉,未来,2/3中国光伏企业仍将被洗牌出局,小型光伏企业全部面临消亡。而国家救助被视为光伏企业扎根生存下来的重要基因。光伏免费并网降低成本,简化并网程序提高效率,这样的优待政策让陷入并网困顿的光伏企业集体狂欢。但这并未重新燃起未来光伏业繁荣的憧憬。
资料图
2/3企业奔向消亡失败基因深埋
11月1日,光伏发电免费并网正式启动,同时,电网企业全额收购富余电力。旨在开启国内光伏发电市场、扶持光伏产业、总额度超过700亿元的工程也将启动。这意味着最新的光伏救赎政策吹响了号角。
《三年内中国光伏业仍领先》,即便在当下中国光伏产业哀鸿遍野的时刻,中国人仍喜欢这样的标题,裹挟着对称霸江湖的想象。这种情绪推动的中国光伏业,也许从孕育之初,就植入了失败的基因。
很多企业听到外界宣传,光伏产业是朝阳产业,就投钱进来。市场、技术、原材料等重要因素没有被充分考虑,而资金链条一断裂,光伏企业的生命就变得异常脆弱。
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新材料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李义春向21世纪网表示:“经过这波调整,小型企业基本会消失,2/3光伏企业面临消亡。”根据中国光伏企业名录粗算,我国涉及光伏产品生产、经销的企业不少于1100家,如果真如李义春预测,那么将有不少于600家光伏企业破产、倒闭、转产或被并购。
根据《科技日报》的数据显示,中国光伏产业每年光出口产值约200亿欧元,合1600多亿元人民币。我国投资700亿元扶持光伏产业"过冬",这700亿元能否托起光伏产业1600多亿元紧缩的出口份额,是光伏企业家心里正在盘算的一个问题;而另一个更重要的问题是,这700亿元什么时候可以完全发挥作用。
外部市场的担心尚未完全消除,内患却同时并行。有机构预测,中国最大的10家光伏企业债务累计已高达175亿美元,约合1100亿元人民币。
以上两组数据可以看出,目前国家投资700亿元扶持资金总额要远远小于光伏企业年出口与债务总额。
媒体的报道也清晰地显示,国开行进一步加强金融信贷扶持光伏产业,将重点确保“六大六小”12家光伏企业授信额度。
这意味着,国家仅重点扶持一部分企业。
饱受“双反”困扰的国内光伏产业将再次经历“大浪淘沙”。
市场研究机构GTMResearch最新研究报告表示,未来三年“太阳能行业光伏组件依然产能过剩”,将有180家光伏企业走上倒闭或收购的道路。
如今,光伏行业持续低迷,下游企业已大面积停产,甚至濒临破产,资金紧张。华利安中国区总裁陈为民认为:“光伏企业真正的问题是寒冬过去以后,谁能够活得下来,企业并购在所难免。”
脆弱的光伏“国有化”?
在业界猜测谁会最先出手收购光伏企业的时候,政府现身了。
新余市国有资产经营有限责任公司持股江西恒瑞新能源有限公司40%,被外界解读为,新余市政府对江西赛维LDK太阳能高科技有限公司的出手相救(恒瑞新能源同意购买赛维股份)。此外,有消息人士证实,中国光伏集团东营光伏有限责任公司日前已完成“国有化”,东营市国资委东营光伏51%股份,并拥有运营决策权。
不过,政府的这一行为遭到媒体质疑:政府兜底债务的行为,不是消除债务,而是转移债务。一旦企业生存环境长期难以改观,“国有化”后的企业可能成为政府负担,甚至可能拖垮当地经济和财政。
李义春不同意上述观点:“国家启动《太阳能光伏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启动了国内市场,带来巨大利好,国企受利益驱动收购或参股光伏企业,是市场行为。”
2011年,中国光伏产业海外市场占比达90%左右,国内市场份额较少。李义春认为,光伏产业链面临危机,做大中国市场,中国光伏企业是最大的受益者,前景可期,“所以银行愿意贷款”。
财政部经建司能源政策处处长李成表示,财政部将点、线、面多工程结合,扩大国内光伏应用规模。“点”是指在工业园区鼓励一些企业自发自用,“线”是指鼓励教育、卫生等系统扩大光伏应用,“面”就是鼓励部分市县乃至省一级大规模实施第二批示范工程。
同时,并网发电问题在中央政府协调下打开了口子,国家电网[微博]最终以每年损失6亿元利润的代价,扶持光伏产业这个小弟“走上正途”。
李义春认为,从目前形势来看,光伏市场短期恢复挑战很大,可能会需要3-5年的恢复过渡期,“不过长远来看,中国光伏市场繁荣只是时间问题”。
政府救赎的罪与罚
东兴证券分析师李健甚至认为光伏产业最坏的时候已经过去。
不过,与光伏行业开始的一路狂欢不同,没有几个人响应李健。投资界人士表现得很谨慎,投资热情不高,他们认为,中国光伏企业还将度过漫长的冬天。
更多的人在思考政府此次出手作用会有多大?
一些人持反对意见,知名财经评论家叶檀[微博]在其博客中发表文章《政府主导高科技行业必输无疑》。她的理由在于:政府接盘是避免破产的最后一招,也是企业负债国有化的办法,如果企业好转,纳税人受益;如果企业破产,纳税人受损。
过去和现在,在光伏产业的发展过程中,地方政府扮演了什么角色,是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中国用3-5年时间走完了国外光伏产业10年的路,使得今后10年无路可走。谁造成了中国光伏企业的“大跃进”?
事实上,中国光伏产业有今日之劫难,也是中国诸多产业遇到的问题的缩影。
地方政府过度招商引资、过度运用优惠政策、过度补贴、过度吸引投资、土地无偿划拨、大规模授信、税收返还、巨额电价补贴……这些在一些地方政府吸引光伏企业的招商条件中,屡见不鲜。
随之而来的是中国企业的跟风,于是,更多企业和资金被忽悠进来。
回溯媒体报道,可以看出,中国光伏生产企业的前15家产量占全世界市场需求的70%。而自2009年下半年起,国内光伏组件生产商开始扩产,到2011年底全国总产能约4000万千瓦,而当年全球光伏市场安装总量仅2800万千瓦左右。全国光伏产能一半以上闲置。尽管如此,仍有100多个城市提出打造光伏产业基地,10多个城市提出打造双千亿光伏产业基地。
李义春提醒光伏企业思考如何能真正发展光伏产业。
对于高科技产业来说,核心技术一定不能受制于人,生产原料、市场、资金缺一不可。否则一旦掀起贸易战,很容易先倒下。
而叶檀则认为,政府必须建立正确的激励机制,而不是靠“体量压死人”。
0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