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怀进:我们公司产值从2009年11亿,2010年33亿,2011年是70亿销售,今年大概80亿的销售。我们很幸运今年年初在A股上市,到现在市值还是在10亿美金上下,目前正在做新一轮的增发。
对于行业我觉得一切都很正常。从一开始的暴利到产能过剩,再到现在的调整,这都很正常。任何一个企业都有从不成熟到成熟的过程。我觉得“双反”是每一个企业和行业发展当中所遇到的问题之一。
那么从行业环境来讲,去年一定要用一个形容词的话,应该是“深秋”,因为去年中国光伏企业亏本的多。今年用“严冬”是不过分的。那么明年从行业本身来讲,仍然是行业冬天。当然大环境下,各个企业自身的抗寒能力各有不同。
太阳能行业过去是卖方市场,培育了众多企业。后来转到买方市场需要我们考虑自身的竞争力。包括现在的“双反”,实际上是考验中国企业国际化的能力。大家都讲“国际化”,什么是国际化?我们讲中国改革开放跟国际接轨,那么这是主动接轨?还是被动接轨呢?所以我认为过去十年太阳能行业发展,实际上也是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比较典型的行业。但是我看到其中能够主动接轨的也不是太多,大多数都是被动接轨。
前面专家讲到,制裁是打不垮我们中国企业的,尤其是整合国际化资源是考验我们中国企业的能力,就是不要再向过去那样等待生产。
蒋钟伟:大家下午好,环特是作为太阳能的光热企业代表在这里发言,既然作为代表,我想说一个关于行业的事情。何为行业?行业就是一副牌,只是不同的人玩这副牌而已。如果用形容词对过去、现在和未来形容的话,过去很多人把光热叫做“草根行业”,过去很多人定位为“不热”。今年算是“算热”,明年应该是“更热”。
大家谈到了“双反”问题,很多国外企业把中国的产品拒之门外,但是很多国外的客户就从原来做光伏转到做光热,所以现在导致光热也开始热了,所以我想象明年可能会更热。
我们为了避免热或者过热,我现在提出一个概念叫做“世界制造”。刚才专家提出了资源整合,叫引进来,走出去。今天午餐答谢会的目的也是叫做企业走出去。像环特在美国德克萨斯建立了新能源太阳城,就是把中国的中小型企业进行整合走出去,避免国际的“双反”政策或者贸易壁垒。
钟宝申:我先介绍一下公司,我们是一家做单晶硅片的公司。我们和这些企业有一点不同,就是我们7年来只做了一件事,就是只做单晶硅产品。刚才主持人说到光伏产业,我想用六个字来概括。从2010-2012年是兴奋、迷茫、反思。
2010年整个行业显得非常兴奋,2011年刚才杨总提到了多数企业亏损,当然我们公司还可以,有2个多亿的利润,所以也是导致今年上市的原因。在去年年底的时候,有些企业已经有些迷茫了,其实不仅是企业的人,还有准备进入行业的人,还有投资市场的人,他们在思考进?还是退?那么今年我认为这个行业进入了反思的阶段。就是这个产业究竟应该怎么样成长?在这一点上我认为这个产业在逐渐走向成熟。
在以前的狂热阶段,很少有人真正去关心客户价值在哪里?我们做这个产业为了什么?这个产业的至少80%的企业大墙上都挂着,我们为清洁能源,普及世界而努力,大概是这个意思。那么现在接近普及了,大多数人害怕了。这就违背了我们的初衷,实际上都是当时对大量的补贴高利润迷惑了,这个行业最终一定是客户价值。那么到今天我认为很多企业都在反思,但真正去理解价值的仍然需要行业内的人士多交流,多探讨。
举个例子,现在大家高度关注组件的价格,当然我们不做组件。这个组件价格竞争到匪夷所思的地步,什么价格都会出现。但是客户价值在哪里?有没有人关心同样组件在自然光照下,它的发电能力到了什么程度?投资电站的投资收益在哪里?投资电站有收益这才是整个光伏产业的现实,才能驱动整个产业的发展。如果还计较在这个环节的价格,那我认为这个行业会越走越窄。
大家都说我一瓦多少钱,那请问一瓦在青藏高原,和别的地方做一瓦能一样吗?我可以告诉大家,同样的一瓦在不同的地域发出的电是不一样的。所以我希望这个产业能够合起力来挖掘客户价值,回归到这个行业正常的市场化本质上来。
0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