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纪新能源网-新能源行业媒体领跑者,聚焦光伏、储能、风电、氢能行业。
  • 微信客服微信客服
  • 微信公众号微信公众号

管理机制进步是光伏产业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

   2012-11-13 世纪新能源网红炜12060
核心提示:对话人中国节能协会节能服务产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周篁中国能源经济研究院光伏研究中心主任 红炜红炜:中国光伏产业的十年发展,有过
对话人
 
中国节能协会节能服务产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周篁
中国能源经济研究院光伏研究中心主任      红炜
 
红炜:中国光伏产业的十年发展,有过高速增长的辉煌,也有今天严重的供大于求造成的产业整合,作为一个研究人员,全面、客观地评价这段创业史,应当说中国光伏产业的发展是成功的。十年时间,抓住国际光伏市场建设爆发式增长的机遇期,努力分享国际光伏安装大国的社会资源,打造了全球产能第一的企业群,支撑着全球一半以上的需求市场,中国为人类新能源事业的探讨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同时也应看到,新能源事业对中国,对世界都是全新的事业,出现问题也是难免的。对于中国光伏产业目前出现的行业亏损局面,每一个有责任心的业内人士都在痛苦的反思。作为参与了中国光伏产业早期发展全部过程的一级行业管理者,您是如何看待这些的?
 
周篁:我同意中国光伏产业的发展是成功的这个说法。这主要是因为,从全球来看,我国光伏产业已极具竞争力,其发展速度之快、产业规模之大、国际竞争力之强,在当今中国的诸多行业中是不多见的。特别是从国家层面来看,我们在培育这个产业的过程中,投入产出效率是很高的,国家所付出的政策成本相当低廉,这就更加难能可贵。中国光伏产业过去所取得的辉煌成绩,应该说有它的必然性。在光伏产业尚未被大多数人关注的时候,国家有关主管部门就做了大量深入细致的工作,自始至终坚定地走平衡发展、国产化的道路,这是中国光伏产业快速发展的重要原因。从1998年开始,我们实施了旨在解决无电地区用电问题的“光明工程”,取得了很好的示范带动作用,得到了高层领导的充分肯定;2002年开始,我们连续两年开展了“送电到乡”工程,解决了全国所有无电乡政府所在地的用电问题,启动了国内光伏市场的有效需求,为萌芽中的中国光伏企业生存和发展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此后,无锡尚德、保定英利、阿特斯、协鑫等一批企业,抓住2004年德国突然兴起的光伏电站建设机会,积极开拓国际市场,并在资本市场的助推下,最终形成了国际上最有竞争力的光伏企业群。遗憾的是“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正是这个国际光伏市场的爆发式增长和中国上市光伏企业的财富效应,引发了后来各地光伏产业的无序发展,。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也做了许多冷静的分析,对可能导致的严重产能过剩问题提前做了告知,但许多事情并非我们能够管控。关键是过去的经济管理机制决定了事情必然会按照这样的轨迹发展下去,或者说有什么样的土壤就会开出什么样的花,结出什么样的果。痛定思痛,特别是结合正在召开的党的“十八大”,我认为,管理机制的进步必将成为中国光伏产业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
 
红炜:您的介绍恰恰证实了我对中国光伏产业高速发展应分为两个阶段并带来不同结果的看法:第一个阶段是2004年到2008年,是理性高速增长时期,中国主要的具有国际竞争力企业都在那一时期形成,他们未来仍将扮演重要角色。第二阶段是2008年到2011年初,是非理性高速增长时期,主要的过剩产能是在那一时期形成,其中各地方政府发挥了重要的助推作用。光伏作为人类一项全新的事业,要求所有管理者都能站在很高的层面想问题是不现实的。在光伏产业能够大规模商业化运作到来之前,这个产业是一个政策与市场紧密结合的产业,它的市场规模是有限的,对于一个国家来说,光伏产业的市场规模一定因这个国家愿意为它的发展付出多少成本而定;对于全球来说,光伏产业的市场规模一定因世界各国愿意为它的发展付出多少总成本而定。
 
周篁:我认为,政府要管理好经济,必须高度重视市场需求问题。可以说,当前我国光伏产业所出现的诸多问题,国内市场需求不足是原因之一。要解决这一问题,必须从创造市场需求入手。这里涉及到一个深层次问题,即如何改变不合理的经济发展模式问题。伴随国际经济格局的变迁,过去我国加工出口导向型为主的发展模式不断受到来自各方的挑战,到了必须改变的时候。做“世界工厂”,挣一点加工费的发展方式的结果难免是中国经济对国外市场过度依赖,内需长期不振。只有努力寻求内需和外需之间的平衡,实现从出口导向型向内外需联合拉动型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实现从生产大国向消费大国的转变,中国光伏产业乃至其它类似产业受制于人的局面才能得到根本扭转。扩大内需不仅是中国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更是光伏这样事关能源安全战略和低碳绿色发展产业的必由之路。我们高兴地看到,近年来,国家有关主管部门加大了对国内光伏市场的支持力度,一系列政策相继出台,内需不足的问题正在得到有效地解决。
 
红炜:与你主张更加主动的扩大国内光伏终端市场观点不同,我主张扩大国内市场,只是为了保护中国具有竞争力光伏企业度过困难时期的策略,主张有限的扩大国内光伏终端市场。因为扩大国内市场是要付出巨大经济成本的,而这个成本有多大,国家要承担多久,目前谁也说不清。光伏产业发展到大规模商业运作是一项长跑运动,只有有能力跑到最后的人才是胜者。
 
周篁:你说的有道理,凡事要量力而行。我也不主张超出国家的承受能力,盲目地发展光伏。但另一方面,我认为,所谓国家的持续承受能力如何的问题,实际上是我们是否有决心向低碳经济转型的问题。没有免费的午餐。大家知道,发达国家已将发展以光伏为代表的新能源产业,作为调整能源结构、发展低碳经济、提升本国经济国际竞争力的战略举措,投入了巨额资金,力争在新一轮全球竞争中抢占制高点。中国光伏企业近年来的飞速发展,对发达国家是一种挑战。寄希望于发达国家放弃对上述战略制高点的争夺,以其自身的光伏市场支持我国光伏产业的长期发展是不现实的。再者说,中国的国力,早已今非昔比,以国内市场支撑光伏产业的发展是完全可以做到的。就拿各级政府用在扩大光伏产能方面的投入来说,这笔钱数额之大,简直是一个天文数字。如果用在国内光伏市场建设上,内需不足的问题根本就不是问题。再拿我们海量的外汇储备来说,去买美国国债并不是最佳选择,如果我们采取积极的对外投资政策和措施,鼓励国内的光伏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在国外大规模建设光伏电站,这样,既消化了国内过剩的产能,又带动了所在国经济的发展,增加了当地的就业,避免了贸易摩擦,增强了我国在国际金融市场上的话语权,树立了我国负责任大国良好的国际形象,可谓一举多得。现在的问题是,我们是否愿意改变直接干预企业经营的方法来发展经济的管理机制,高度重视创造市场需求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应该说,现有经济管理机制下的干部考核制度,决定了地方政府必须以追求GDP增长为目标。对于光伏市场而言,由于受到太阳能资源分布、电网送电能力、国家有关电价政策等条件的制约,创造市场需求的效果在短期内可能并不明显,在有限的任期内,增加市场供给的做法,自然就成为地方政府的首选。毕竟买几条生产线、简单地扩大一下产能更容易见效。这种事例绝不单一发生在光伏产业,钢铁产业、电视机产业都曾有过。究其原因,这是一个管理机制问题。过去中国光伏产业的发展过程明白无误地告诉我们,只有改革现有的管理机制,才能为中国经济新一轮的稳步发展增添活力。政府应当更多的从微观经济中退出,特别是从制造业等竞争性行业中退出,更加关注宏观调控问题,包括市场需求不足的问题,以及医疗、教育、社保等民生问题。不是这样的话,今天光伏产业中出现的严重供求失衡问题还会出现在其他产业。我们相信党的“十八大”将认真讨论体制改革问题,认真研究以改革促进经济科学发展问题。相信党的“十八大”将成为一个里程碑,一个用科学的生产关系促进生产力持续、稳健发展的里程碑。一个良好的经济管理机制必将极大地促进中国光伏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中国能源经济研究院光伏研究中心主任红炜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2024全球光伏品牌100强榜单全面开启【申报入口】 2024第二届中国BIPV产业领跑者论坛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