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行业在中国的发展差不多和改革开放同步,而热闹的车展则是在中国加入WTO以后,早先的时候,吸引人的是独到的设计和奇特的功能。
可是最近几年来,车模成了参展商的“法宝”。这种背景之下,有位“干明星”出场了。从着装上抢眼,到接下来他们的宣传,再到前两天的《棒棒棒》节目上爆粗口,被有关部门“喊停”。
这是一个“不正常”的挑战极限的例子:虽然大家都知道,这样不好。但是偏偏有些人能够从中受益,不加制止,在“言论自由”的招牌下,任其发展。为了收视率,接下来也就有些电视台“逆流而上”,终于最后这一根稻草到来了。
一档节目停不停播,并没有什么。但是过去那些正负能量的传递却特别重要。在从“干氏母女”炒作到禁播的过程中,有多少“负能量”,多少扭曲的价值观在传递?
禁播只是一个小节点,以后她们还会继续这样吗?
对于光伏行业而言,又何尝不是这样?
光伏行业的“价格战”,差不多在08,09年的时候打起来,当时在市场上货源非常紧缺的情况下,中国企业率先拉开差价,从此走上了不归路。虽然2010年,品牌厂商在价格上有所回升,但是大部分,尤其是新入行的企业,无一例外,均打起了价格牌。
当汉堡港、鹿特丹港积压了无数集装箱的时候、当德国修改EEG补贴规则的时候、当双发的声音开始传出的时候,大家无一例外,用的还是价格。
虽然大家都知道,拼价格没有任何意义,会损害中间商甚至安装商的利益,但是大家还是在那里做。一如“干氏母女”的炒作,大家都知道,这是不对的。
可是“要放手交给市场”,去“让市场做选择”。于是钱还不断地贷给了工厂,价格还是在一路下滑,做到后来,全世界的生产商都亏本了。
劳动,而没有报酬。各个环节都快撑不下去了,价格下降,何时才是尽头?
莫非有一天,当中国的强势政府能够算准哪一个价格是“临界价格”的时候,可以出台禁售令?
0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