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8日,中美能源合作项目(ECP)“需求响应系统试点及可行性研究”项目汇报研讨会在北京召开。来自中国国家发改委、中国国家能源局、美国能源部、美国贸易发展署、中美能源合作项目、中国工信部工业领域电力需求侧管理促进中心、国家电网公司、苏州市经信委、天津泰达经济技术开发区(TEDA)、中国电科院、国网能源院、美国霍尼韦尔国际公司、美国AECOM公司等单位的30多位国内外领导和专家参加会议。国家电网公司科技(智能电网)部副主任沈江出席会议。
会上,来自国家发改委、美国能源部、美国贸易发展署、国家电网公司和试点单位的领导先后讲话,指出该项目对于促进智能电网相关技术的研究与利用,充分发挥智能电网的潜力,解决能源环境可持续发展重大问题,具有重要意义。项目承包商美国霍尼韦尔国际公司全球智能电网事业部副总裁杰里米•伊顿致辞,项目执行组介绍了项目总体情况、示范结果和项目可行性研究结果。与会专家围绕政策、环境、商业运作模式、削减方式及潜力等问题开展了广泛研讨。
“需求响应系统试点及可行性研究”项目是中美能源合作项目平台框架下的2011年合作项目之一,由美国贸易发展署资助,项目历时2年时间完成。中国电科院作为项目业主单位,与霍尼韦尔、AECOM公司共同承担该项目,项目在天津TEDA进行试点,旨在充分发挥智能电网需求响应在节能减排方面的重要作用,显著提高以煤电为主的我国在发电、用电方面的效率,从而降低碳排放总量。
背景材料:
中美能源合作项目(ECP)是根据2009年11月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与美国总统奥巴马达成的《中美联合申明》中关于进一步加强中美两国在能源与环境领域科技合作的精神设立的合作平台,包括建筑节能、智能电网、风能与太阳能、分布式热电联产等8个工作组。ECP由中国商务部、国家能源局和美国能源部、美国贸易发展署牵头,其目的是促进中美两国在政府层面、企业层面及科研层面开展能源及环境科技领域的合作,共同面对中美两国在能源环境方面的挑战。
0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