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曾走访过的苍凉的大型荒漠光伏电站不同,位于海南临高的光伏电站给人的第一感觉却是“惊艳”。排列有序的84840块光伏组件,在明媚的阳光下散发着特有的黑金光泽,与海南的天、云、海、树浑然一体,不仅丝毫未现突兀之感,反而形成一幅壮观和谐的绝美画面。
用心创造精品工程
作为海南省实施的第一个“金太阳”示范工程,海南“临高20兆瓦光伏并网示范工程”项目从正式动工到项目建成仅用了5个月的时间,于2011年10月正式并网发电,是当年申报的首批“金太阳”示范工程项目中,唯一按财政部要求完全实施的大型地面光伏电站。总装机容量为20兆瓦,项目设计寿命周期为25年,正常运行期内年均提供清洁电能2600万千瓦时,同比火电每年可节约标煤8803.6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21008吨、二氧化硫排放169吨、氧化氮排放96.2吨、碳粉尘2701.4吨,还可节约使用淡水10400吨。该电站在成本造价、工程质量、发电效率方面获得了财政部“金太阳工程”验收组的高度评价,被作为“金太阳”示范项目的样板工程。
海南临高20兆瓦光伏电站项目的完美落成,让该项目投资业主——刚成立不久的海南天能电力有限公司受到业内的关注与重新审视。海南天能电力有限公司也不负众望,自临高光伏电站之后,2011年、2012年精准申报并获批了多个“金太阳”项目,成为全国“金太阳”示范项目建设的大户;同时,在今年国家能源局下发各省的分布式能源规模中,海南天能电力有限公司有望承担海南省内400兆瓦的分布式光伏项目。
海南天能电力有限公司对市场节奏把握之准、发展速度之快令业内赞叹,而了解海南天能电力的人都知道,这得益于海南天能电力天时、地利、人和。
“国家对光伏行业的扶持政策和海南对清洁能源的发展需要,促就了海南天能电力的成立。在海南省政府的推动下由海南省发展控股有限公司、海南省水利电力集团有限公司、英利能源(中国)有限公司共同出资成立了海南天能电力有限公司,公司成立后的第一个项目就是建设临高20兆瓦光伏电站。”在海南天能电力有限公司总部,记者见到了刚从电站风尘仆仆归来的许湘成。四十多岁、中等身材、身穿一件随性T恤的许湘成与公司其他员工一样朴实,让人很难把他与一个公司总经理联系上,但这样的许湘成却让人感觉很亲和,丝毫没有作为领导者易让人产生的距离感。
“海南天能电力有限公司成立当初只是单一项目公司,这两年随着新能源行业的发展,国家不断出台了扶持政策,海南天能电力就是跟着国家政策不断发展起来的。” 一脸疲惫的许湘成说,“我相信在国家和海南地方政府及海南电网对发展新能源行业的政策扶持和海南天能各股东的大力支持下,海南天能的绿色事业会越做越好。”
天时地利促就发展
提到海南天能的未来发展,许湘成一扫疲态,精神振奋,甚至有些许的激动。许湘成说:“这几年,国家出台了不少扶持新能源发展的政策,特别是对光伏发电行业的政策,电网公司也为解决新能源项目的并网条件相继出台了支持政策。而海南省在快速发展中对电力的需求逐年增长,同时对环境要求也更加苛刻,降低对传统能源的依赖、大力发展清洁能源已成大势所趋。在打造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海南生态省的迫切需求下,海南省对清洁的阳光电力需求日益迫切,这在客观上也为海南天能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幸运的是,机遇被海南天能电力紧紧地抓住了。”
回想海南天能电力实施的第一个“金太阳”示范工程项目,仍让许湘成感慨万千。“不堪回首呀,在当时的条件下,建一个光伏电站项目真是太难了。”许湘成一边苦笑,一边感慨地说,“我们是在实施首批‘金太阳’示范工程项目时,才知道要做成这件事有多么难。当时国内并没有建好的光伏电站可供参考,从设计到建设都需要实施企业自行摸索自寻出路。不仅需要像海南天能这样的企业进行摸索,作为新生事物的光伏发电,国家政府、电网等部门也多是首次接触,出台政策、制定细则尚无从谈起。各种部门关系也需要一个不断协调的时间,其中政府与企业间、企业与电网间,各种环节交错繁杂、梳理不清,让企业感觉无从下手。国内环境不理想,却又赶上国外市场热销,很多国内的组件厂当时根本无暇顾及国内市场,100%的组件全部出口。国内电站建设企业不仅面临组件价格高的困境,还面临着拿着钱却找不到供货商的尴尬。”
许湘成说:“当时建临高项目时建设工期特别紧,任务也特别重。公司团队刚刚组建,在没有同类项目建设的经验借鉴之时,又遇到了两次台风三次暴雨。可谓一波三折。为抢项目建设时间,公司团队很多成员自项目开工到完工,就没有休息过一天,晚上加班至两三点也是常事。整个项目的建设在公司股东和海南省政府、临高县政府、海南电网的大支支持下最终圆满完成了建设。”
据记者了解,首批“金太阳”示范工程的确有些生不逢时,多种因素导致国内申报项目步履维艰,进展缓慢甚至停滞,一度出现很多申报后被弃的项目,国内的“金太阳”工程效果也遭到质疑。财政部给企业的补贴,相对于当时的组件价格,也显杯水车薪,很少有企业愿意在国内建电站。对此,许湘成表示认同。许湘成说:“有一段时间,国内看不到光伏应用市场前景,那种在黑暗中前行的痛苦,没经历过的人是难以想象的,在那种煎熬中,人有时都是恍惚的。在这样的环境下,公司股东有勇气成立海南天能电力,颇具远见。更幸运的是海南天能电力的坚持让我们现在受益匪浅,也是企业掌握先机、快速成长的重要原因。”
“我始终认为,光伏事业对人类社会是非常有意义的事业,也一定是有出路的,有时我们缺少的仅仅是一种积极地等待。”许湘成说。
紧跟政策积极思变
海南“临高20MW光伏并网示范工程”项目作为一个海南天能电力有限公司的建设的首个项目成为了海南推广利用清洁能源的标志,也成为同行参观考察的示范,但地面电站模式受到土地资源的限制,发展瓶颈逐渐显现。海南天能电力跟随国家政策方向及时调整了发展方向。从2010年开始,将注意力转向屋顶电站的开发建设,对海南省内的屋顶资源进行了率先的收集整理。在2011年申报的27.85兆瓦屋顶电站中,承接完成了中航特玻工业厂房、英利工业厂房、赛诺国际工业厂房、共享钢构工业厂房、圣大木业厂房等屋顶光伏电站建设;今年对海南当地企业海马、红塔等工业厂房也有了做电站的想法。
“海南天能电力另一个标志讲起来同样有很好的宣传作用。”用许湘成的话说,“原来很多企业没有这种意识要在厂房上建光伏电站,但通过我们软件园屋顶电站、中航特玻屋顶电站的优质工程在海南省工信厅的大力宣导下,很多企业已经看到原来建设屋顶电站还是很好的。不仅体现了企业的社会责任,加上光伏板的屋顶,客观上也降低了厂房的温度,隔热的效果很好。由于海南的特殊地理位置,遭遇台风时常发生,加固的光伏电站还能起到防止台风掀翻铁皮屋顶的作用。这些优势现在慢慢地被更多建筑业主认识到,有的企业甚至专门来看我们的工程了。”
据了解,目前海南天能电力建成的地面与屋顶的电站项目已经近50兆瓦,加上正在实施33兆瓦屋顶电站,总规模已达80多兆瓦,2012年,海南天能电力又申报了60多兆瓦的BIPV项目,有了之前的招牌工程,拿到项目批准应该问题不大。”
从海南天能电力发展脉络来看,确实与国家的政策导向紧密结合:第一批建地面电站;第二批建屋顶电站;下一步是集中分布式能源;在一些开发区,一些具备条件、耗电量大的工业厂房或闲置的地方装上光伏组件,不经过高压配送传输,实现就地消纳。
“尽管国家在出台的分布式文件上没有规定具体的补贴细则,前景也不十分明朗,但国家会在进行相应的调查后,出台合理的政策。分布式发展是有瓶颈,但有瓶颈也要往前走,我们现在需要的是,有足够地耐心等待。从10月底,国家电网出台的对光伏分布式并网的服务意见就可以看出,这是企业在摸索中摸明白了,政府也摸明白了、电网也摸明白的情况下出台的,所以分布式政策细则的理顺也需要时间,同时为企业在未来光伏应用市场的竞争也提供了准备的时间,但不能否认,第一批创业者不仅辛苦,同时也是要耐住寂寞的。”
记者注意到,在海南天能电力有限公司开发的新项目中,始终对最新的技术应用测试非常热衷,在一个电站项目中甚至可以实现多种技术路线的并存。许湘成说,“要做好光伏企业仅靠信心还是不够的,也要有不断创新的意识,同时也要随时搞清国家发展清洁能源的方向、方针以及光伏新技术研发和应用。只有时刻保持积极思变的习惯,才能推动企业可持续发展。”
这两年,海南天能不仅利用国家政策抢建光伏电站,还在积极拓展行业新领域,公司正在临高20兆瓦光伏电站内实施6兆瓦风电项目,使之形成海南第一个大型风光互示范项目,同时为探索行业新技术,公司向科技部申报了国际合作项目与中国科学院、西班牙STA公司和北京寰能天宇科技有限公司在临高20MW光伏电站内开展《太阳能光热资源评价与槽式光热发电关键技术研究》,针对太阳能光热发电、海水淡化、系统集成、关键高温工质等方面创新性研究,承担了海南省2013年重点科技项目《太阳能光伏并网在海南的应用研究》的实施。”
如今,对新事物,许湘成依然保持着高度的敏锐性。在国内即将风生水起的“微网”建设潮来临之前,许湘成已经在行动了。他积极号召海南省发改委交能处邀请国内微网专家讨论海南的微网建设,要在未来智能微网一试身手。“海南天能电力有限公司对微网项目的试点已经上报国家财政部了,将率先在海南岛焦进行小规模的项目尝试。”对在可再生能源领域最前沿的技术与方向的把握,许湘成依然显得信心十足。
0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