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纪新能源网-新能源行业媒体领跑者,聚焦光伏、储能、风电、氢能行业。
  • 微信客服微信客服
  • 微信公众号微信公众号

毛利率归零 施正荣遇险“黑色三月天”

   2009-03-09 ne21.com21世纪新能源13160
――经济观察报

毛利润率从21.8%狂跌至0.6%,这是无锡尚德太阳能电力有限公司(下称“尚德”)3个月时间所经历的。

去年第四季度开始,尚德不仅遭遇高价硅料库存、汇率损失、客户延缓订单,更相继爆出车间爆炸、股价暴跌90%要被收购、裁员数千人的消息。

这家公司的董事长施正荣,是曾经的中国首富,被誉为“中国的太阳王”。曾经的拥硅王者为何顷刻间厄运连连?

利润回吐

摊开尚德的成绩单,2008年第四季度的毛利率仅为0.6%,这多少有些尴尬。去年第三季度,尚德的毛利润率还有21.8%。尚德称,这是由于光伏产品的售价连续下降,库存和预付款项拖累导致的,“如果不是库存和预付款,毛利率应该在13.1%。”

“囤硅”被认为是造成如此局面的重要原因,但施正荣并不承认。他说,尚德每个季度都需要在现货市场采购,以备生产,“我们对存货控制向来严格、精准。”

为了正常生产,通常企业会保证3个月左右的库存。尚德在第四季度的库存总额则高达2.319亿美元。施正荣称,主要给公司业绩造成影响的是“大环境”,因为在第四季度,硅材料的现货市场价下跌了50%左右,金融危机是“突如其来”地给光伏行业带来冲击。

情况确实如此吗?去年下半年的时候,尚德的同行就称,尚德的做法过于激进。

2008年8月20日,尚德宣布第二季度营收增长51.3%,毛利率达24.1%,同时,其斗志昂扬地表示:“接下来,要更进一步地提高目标。扩大生产销售,将全年营收从19亿美元增至21亿美元,出货量从530MW提高至550MW。”

市场正是从这时开始,迅速发生变化。“光伏企业在第二季度的增长,大多得益于手中的硅片大单,在别的厂家原料紧缺的状况下,尚德具有一定的优势。但市场已经发生了变化,终端市场需求有限,应该放慢节奏,多观望。”业内人士称。

一个月之后,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受此影响,多晶硅价格从每公斤接近500美元,一路急跌至200美元以下,到上周,这个数字是110美元。

“拥硅王者”尚德越来越尴尬。“价格一直在变,你不知道什么时候是底,多晶硅的长期协议合同本是盈利保证,防止‘无米下炊’的困境,现在反而成了束缚。”一家同为光伏组件企业的副总经理称。

战略失策

在2008年年中业绩飙红的鼓舞下,尚德在第三季度大力拓展销售、提高出货量。上述人士称,尚德急功近利,在金融危机来临以前,过高估计了市场行情。

在第三季度,欧元迅速贬值,尚德并未做合理的资金部署,主要以欧元签单,仅外币兑换损失就高达1660万美元。同时库存总额急增6530万美元,达2.479亿美元的高峰。

这仅仅是个开始,接下来3个月里,尚德遭遇了自其创建以来最寒冷的冬天,不仅硅原料价格急跌50%,电池及组件产品价格也快速下降20%,更出现客户因信贷、工程进度等原因延缓订单。

2008年9月,全球金融危机爆发,而尚德的巨额投资仍在继续。

洛阳尚德总投资6.7亿元的二期太阳能工程去年8月上马。洛阳市地方政府透露,在去年9月到今年12月,尚德还将再投资15亿元上马三期工程。去年9月16日,尚德扬州太阳能电池基地动工,尚德拿出9800万美元,作为第一期投资金额。尚德投资4.95亿美元的高效太阳能电池项目,将在发改委批复后迅速开工,46亿美元的覆盖完整光伏产业链建设项目,也已进入项目审批阶段。

去年9月至10月间,“为了备料”,尚德同以往一样购买了市场上的高价硅原料,当意识到这种行为将会成为拖累毛利率的重要原因时,已然迟了。

去年10月,金融危机恶化,欧美国家能源需求下降,新增项目的上马放缓,加上金融信用问题,造成尚德客户的项目融资被延缓,直接延迟了尚德组件产品的交付,而欧元对美元汇率仍在持续下跌,折算下来尚德的产品电池片价格降幅达20%左右。

紧接着,硅价开始跳水。正如施正荣后来所称的,整个第四季度,硅价暴跌50%,卖方市场“突然”成为买方市场。尚德手捏的硅长单也愈发烫手。

尚德为了掌控紧俏的原料,对硅长期合同的签署不遗余力。资料显示,2008年5月,尚德以1.019亿美元收购顺大实业的少数股权,并签订13年总量7GW的硅片合同;6月,以1亿美元购买NitolSolar少数股权;7月,与浙江昱辉在原有4年合同基础上,又签署了长达8年半,供应1.5GW的替代合同;并与CrystaloxSolar签署5年供应协议;2008年底,尚德又与亚洲硅业签署15亿美元的7年多晶硅协议,并且以现金810万美元收购亚洲硅业的少数股权。

2006年7月,尚德与MEMC电子材料签署为期10年的硅晶圆供应协议,金额约为50亿-60亿美元。2007年6月,则与美国HoKu签订了6.78亿美元的多晶硅供货合同。

“在2006年至2008年期间签署多晶硅长单的企业,如今日子都不好过。”上述同为光伏组件的同行表示,硅紧缺使上游生产商的要求非常苛刻,一签就是好几年,由于合同金额很大,需要支付高

 
标签: 太阳能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2024全球光伏品牌100强榜单全面开启【申报入口】 2024第二届中国BIPV产业领跑者论坛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